第588章 雷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婺州府衙门外,除了甲胄鲜明的官兵,一个围衙的人都看不见了。  

倒是那几个闹事的吏员全被摁住,五花大绑起来。  

这些禁军,只砍了一个扔石头的混混,其他人便一哄而散了。  

府前空地上,跑丢的鞋子都有七八只。  

眼见如此一幕,何知州勃然大怒。  

看见一人身着将领的冠戴甲胄,何知州立即指着他尖声大叫起来:“你好大胆子,怎敢擅杀人命!本官要弹劾你,来人,把他给我拿下!”  

跟出来的州衙差役轰然称喏一声,就要上前拿人。  

那位将军把刀一拔,刀只出鞘一尺,便吓得那些差官站住了脚步。  

那正将上前两步,上下打量何知州几眼,沉声道:“你是本州知州何千臣?”  

何千臣怒道:“混账东西,竟敢直呼本官名讳,既然知道是本官在此,还不跪下请罪!”  

那正将一巴掌扇过来,就把他的幞头巾子打飞了出去。  

正将厉声喝道:“奉监国谕令,婺州知州何千臣,玩忽职守,触犯‘疲令’,着即拿下,递京问罪!”  

他一挥手,几個武士便一拥而上,把何千臣拖下阶去,抄过一条绳子就捆绑了起来。  

何千臣又惊又怒,只气的浑身发抖:“反了反了,你们这些武人,这是要造反啊!本官绝不饶你,绝不饶你。”  

他虽然嘶吼着,心中却是惊恐不已,难不成…朝廷真要治我的罪?  

我大宋,这是要变天了吗?  

古代官员理政,如果玩忽职守,也是有相应罪名的。  

这种罪名主要包括“犯令”、“废令”和“不从令”。  

“犯令”就是不让伱做的事,你却做了;  

“废令”就是:该你做的事,你却没做;  

“不从令”就是你虽然做事了,做的却不是你职权范围之内的事。  

这几桩罪名,严重者是要入刑事罪责的。  

那员正将离开临安之际,就已得了上峰的嘱咐。  

不然的话,在文官的积威之下,他还真不敢对一位知州如此不客气。  

但是现在他底气甚足,自然毫不畏惧。  

一巴掌打飞了何千臣的幞头巾子,那正将只觉身心舒泰,便大声喝道:“闹事的吏员、不作为的知州,全部押回去。  

袭我官兵的那名贼子,人头悬于城门之下,以儆效尤!”  

东阳,九孔桥。  

这是一座有九排墩柱的石桥,桥下河面宽二十余丈,最深处数丈。  

距此桥上下数十里,也只有这一座大桥可供货车行走。  

因此,那几个被裁汰的税官税丁强占了这座桥,两岸行人客商大部分都不得不交钱买路。  

原本这桥只向行商收税,现在他们占了这桥,只要有人从桥上走,就得交“过桥钱”,一时怨声载道。  

但这些人凶神恶煞的,却也无人敢予反抗,一些人不免就咒骂官府多事。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裁撤了他们?  

现在把他们放到民间成了祸害,地方官府却又装聋作哑,只是坑了良民百姓。  

因为他们见人就收税,导致这过桥的效率变得非常缓慢,两岸都堵塞了大量的百姓,在那儿缓慢地等待着交钱过桥。  

忽然间,马蹄急骤,从两岸大桥通去的方向冲出来大批的官兵。  

正等候过桥的百姓慌忙走避两旁,惊讶地看着这些突然涌来的兵马。  

大桥两头设卡收钱的前税官税丁,依旧穿着他们在税监时的公服,挎着腰刀,对于交钱磨蹭的百姓打打骂骂的正在发威,忽然看见有官兵来,也是大为惊慌。  

不过,他们倒不觉得朝廷官兵能有什么过激行为,甚至都不以为是为了他们而来。  

大抵是…过道的官兵?  

这个…就不要向他们收“过桥费”了吧?  

有的前税丁想着,就扭头去看自己的头儿。  

这时一员将领已经快马冲上桥头,勒马站定,拔刀在手,向前狠狠一劈,喝道:“杀!拦路抢劫者,一个不留!”  

两侧官兵蜂拥而上,九孔桥上顿时一片刀光剑影。  

等当地官员们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官兵也进城了。  

那处九孔桥距县城几十里的路程,并不算近。  

所以消息传到县衙、税监衙门的时候,官兵已经清理了现场,恢复了交通,载着那些尸体进城来了。  

要不是他们在城门两侧立下了高竿,悬挂尸体耽误了些功夫,只怕他们要比报信人来的还早一些。  

他们赶到衙门之后,二话不说,就以“废令罪”把县太爷和税监大使一并抓走了。  

来时如风,去时也如风。  

会稽这边倒是没出人命。  

公堂早已做了灵堂,做法事的和尚、道士轮番上阵。  

那个醉酒摔死的主簿家人已经盘算好了,这声势要闹的越大越好。  

现在付了做法事的费用若是有十贯钱,回头向官府报账就可以报一百贯。  

总之,不会吃亏就是了。  

前衙闹的欢实,县太爷就关闭了前衙和后宅的大门。  

前堂办丧事,后宅里,县太爷还是好端端过他的日子。  

那位虚占了一个官职,却只领俸禄并不做实事的主簿,每年都要给他一笔孝敬的。  

类似这种塞在各个衙门里只占个名额的官和吏并不少,他们都要给他这位县太爷一些“孝敬”的。  

裁汰了这些人,他就少了一笔收入,而且不能塞人进去,损失的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