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选择(2/4)
家回京之后,是要举行盛大阅兵之礼的。
到时候,本王希望,朝堂之上,站着的都是衣冠,而无禽兽!”
三法司大佬心里全都清楚,这位晋王殿下虽然做事不太着调,但他虽然恣意狂放,其实行事却有分寸。
今天召集他们三个,说出这番话,绝不是晋王一时心血来潮,恐怕官家离京之前就已有所安排了。
官家出巡,随侍大臣是谁来着?
次相魏良臣,参知政事张浚,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沈虚中。
这三位…
此时再想想他们一贯的立场和行为,显然他们是官家要保的人,不想他们受牵连,所以才带走。
那么留下的大臣中,又有哪些是官家让晋王磨刀霍霍,想要针对的人物呢?
一时之间,他们想的还不是那么透彻,但心中已隐隐有了寒意。
接下来,怕是不太平了。
赵璩密授机宜一番,便叫人把三法司送出了王府。
贪腐,当然是要抓的,但它不是朝廷亟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水至清则无鱼,眼睛里一点沙子都不揉的话,杨沅那小子也一样有小辫子可以抓。
曾经依附秦桧的,也不尽是奸臣,也不尽是庸臣。
当初只为自保,迫于形势,苟且于秦氏门下的,也不是一定就要清理出去。
其中很多人,其实还是很能干的,留下来有大用。
现在以清理秦桧余孽为借口,以查贪腐为理由,主要针对的就是保守派、绥靖派、投降派。
这三个不同立场的派系,所要打击的力度也是不同的。
投降派要坚决清除,绥靖派不能占据重要位置,保守派就得又拉又打。
这里边,情况太复杂了。
就比如那主战和主战,主和者有战略主和者、战术主和者、投机钻营主和者。
主战派也有战略主战者、战术主战者,同样也有哗众取宠,以其为进阶捷阶的投机派。
纯粹的同一派系者中,还有各自的小山头,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
三法司只是一口斩乱麻的刀,斩哪个位置,斩断哪根线,这却需要掌握着这口刀的人,自己来把握了。
鹅王只是一想,就觉得头大如斗。
他忽然觉得,让大哥去西南躲一躲,由他来扮黑脸,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汤思退送走皇帝之后,没有回衙门里去,而是以身体不适为由,直接回了自己的府邸。
近来,汤思退正在闹情绪。
他从中了进士开始,不足十年间,便如坐了火箭一般,青云直上,仕途顺利的简直如气运之子。
这也让年不足四旬的他,养成了心高气傲、目无馀子的性格。
可是前几天,在金殿之上,在讨论是否复《皇宋刑统》为祖制,辩论誓碑存在与否时,却被杨沅一个佥都御史当众呛声,这让汤思退有些下不来台。
其实,赵构驾崩,新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他还是非常谨慎的。
因为他之前仕途一帆风顺,多有赖于秦桧的庇护和扶持。
当初科举殿试时,汤思退考中的是博学鸿词科的第一名,这让“求贤若渴”的秦桧甚为欣赏,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秦桧也曾如是这般地招揽过状元张孝祥,但张孝祥没有接受,而汤思退的选择是:接受。
也因此,他做为秦桧甚是器重的人开始被重点培养起来。
秦桧佯装重病,以退为进,半年多不上朝的时间里,为了做戏做的更像,曾经把汤思退和他重点培养的另一位官员先后招至府上。
秦桧对他二人各自馈赠以千两黄金,俨然有托付后事的意思。
似乎,他真的要不久于人世了。
当时,这两个官员做出了全然不同的选择。
另一个官员选择了接受,他觉得,这是对秦相示之以忠。
但,汤思退选择了拒绝。
他声泪俱下地恳请秦桧收回成命,他说:若他接受这笔馈赠,无异于盼着秦相早死,所以万万不敢接受。
这一次,他的选择又对了。
秦桧垮台,受其牵连被贬谪的官员很多,但汤思退因为这件事而安然无恙,甚至还更进了一步。
因为他拒受秦桧馈赠的举动,被解读为与秦桧划清界限。
现在,他是执政中第一人,在他头上,只有沈该和魏良臣。
这两个人年纪都很大了,所有人都清楚,或许就在三两年之内,他就能成为当朝宰相,甚至是首相。
可能到那时候,他才刚满四十岁。
年纪,也是一份重要的政治资产。
所以,很多想要找一条粗大腿抱的官员,都纷纷投到了他的门下。
他如今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权势,已丝毫不亚于日暮西山的沈该和魏良臣。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沅区区一个佥都御史,竟然敢向他当众发起挑衅。
杨沅只比他小十多岁,他当初依附的是权倾朝野的秦相,杨沅背后有无意政务却对皇帝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晋王。
他们两人的晋升速度和风格都有些相识。
为此,汤思退对杨沅早已有了一丝敌意。
只是两人的地位相差甚远,他作为当朝执政,堂堂的副相,实在没理由去主动针对一只小虾米。
可现在小虾米主动向他发起了挑战。
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汤思退自忖气量也绝对不小,但是换个人忤逆他,他可以一笑置之,杨沅不
到时候,本王希望,朝堂之上,站着的都是衣冠,而无禽兽!”
三法司大佬心里全都清楚,这位晋王殿下虽然做事不太着调,但他虽然恣意狂放,其实行事却有分寸。
今天召集他们三个,说出这番话,绝不是晋王一时心血来潮,恐怕官家离京之前就已有所安排了。
官家出巡,随侍大臣是谁来着?
次相魏良臣,参知政事张浚,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沈虚中。
这三位…
此时再想想他们一贯的立场和行为,显然他们是官家要保的人,不想他们受牵连,所以才带走。
那么留下的大臣中,又有哪些是官家让晋王磨刀霍霍,想要针对的人物呢?
一时之间,他们想的还不是那么透彻,但心中已隐隐有了寒意。
接下来,怕是不太平了。
赵璩密授机宜一番,便叫人把三法司送出了王府。
贪腐,当然是要抓的,但它不是朝廷亟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水至清则无鱼,眼睛里一点沙子都不揉的话,杨沅那小子也一样有小辫子可以抓。
曾经依附秦桧的,也不尽是奸臣,也不尽是庸臣。
当初只为自保,迫于形势,苟且于秦氏门下的,也不是一定就要清理出去。
其中很多人,其实还是很能干的,留下来有大用。
现在以清理秦桧余孽为借口,以查贪腐为理由,主要针对的就是保守派、绥靖派、投降派。
这三个不同立场的派系,所要打击的力度也是不同的。
投降派要坚决清除,绥靖派不能占据重要位置,保守派就得又拉又打。
这里边,情况太复杂了。
就比如那主战和主战,主和者有战略主和者、战术主和者、投机钻营主和者。
主战派也有战略主战者、战术主战者,同样也有哗众取宠,以其为进阶捷阶的投机派。
纯粹的同一派系者中,还有各自的小山头,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
三法司只是一口斩乱麻的刀,斩哪个位置,斩断哪根线,这却需要掌握着这口刀的人,自己来把握了。
鹅王只是一想,就觉得头大如斗。
他忽然觉得,让大哥去西南躲一躲,由他来扮黑脸,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汤思退送走皇帝之后,没有回衙门里去,而是以身体不适为由,直接回了自己的府邸。
近来,汤思退正在闹情绪。
他从中了进士开始,不足十年间,便如坐了火箭一般,青云直上,仕途顺利的简直如气运之子。
这也让年不足四旬的他,养成了心高气傲、目无馀子的性格。
可是前几天,在金殿之上,在讨论是否复《皇宋刑统》为祖制,辩论誓碑存在与否时,却被杨沅一个佥都御史当众呛声,这让汤思退有些下不来台。
其实,赵构驾崩,新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他还是非常谨慎的。
因为他之前仕途一帆风顺,多有赖于秦桧的庇护和扶持。
当初科举殿试时,汤思退考中的是博学鸿词科的第一名,这让“求贤若渴”的秦桧甚为欣赏,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秦桧也曾如是这般地招揽过状元张孝祥,但张孝祥没有接受,而汤思退的选择是:接受。
也因此,他做为秦桧甚是器重的人开始被重点培养起来。
秦桧佯装重病,以退为进,半年多不上朝的时间里,为了做戏做的更像,曾经把汤思退和他重点培养的另一位官员先后招至府上。
秦桧对他二人各自馈赠以千两黄金,俨然有托付后事的意思。
似乎,他真的要不久于人世了。
当时,这两个官员做出了全然不同的选择。
另一个官员选择了接受,他觉得,这是对秦相示之以忠。
但,汤思退选择了拒绝。
他声泪俱下地恳请秦桧收回成命,他说:若他接受这笔馈赠,无异于盼着秦相早死,所以万万不敢接受。
这一次,他的选择又对了。
秦桧垮台,受其牵连被贬谪的官员很多,但汤思退因为这件事而安然无恙,甚至还更进了一步。
因为他拒受秦桧馈赠的举动,被解读为与秦桧划清界限。
现在,他是执政中第一人,在他头上,只有沈该和魏良臣。
这两个人年纪都很大了,所有人都清楚,或许就在三两年之内,他就能成为当朝宰相,甚至是首相。
可能到那时候,他才刚满四十岁。
年纪,也是一份重要的政治资产。
所以,很多想要找一条粗大腿抱的官员,都纷纷投到了他的门下。
他如今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权势,已丝毫不亚于日暮西山的沈该和魏良臣。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沅区区一个佥都御史,竟然敢向他当众发起挑衅。
杨沅只比他小十多岁,他当初依附的是权倾朝野的秦相,杨沅背后有无意政务却对皇帝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晋王。
他们两人的晋升速度和风格都有些相识。
为此,汤思退对杨沅早已有了一丝敌意。
只是两人的地位相差甚远,他作为当朝执政,堂堂的副相,实在没理由去主动针对一只小虾米。
可现在小虾米主动向他发起了挑战。
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汤思退自忖气量也绝对不小,但是换个人忤逆他,他可以一笑置之,杨沅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