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紧锣密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笑,轻声道:“二哥哥叫我打理海贸生意,叫我掌管‘有求司’,都是怕我受人欺负。我心里明白的。  

如今,天子为女儿赐婚,定然也是二哥的请求。  

二哥他总想让我足够强,怕被人欺负了去。  

二哥对女儿有这个心,女儿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宋老爹听了,不禁豁然开朗。  

对啊,我本来最大的纠结,就是担心这媵妾地位太高,几乎就跟正妻一般无二。  

那玉叶姑娘又是做过官的,心机手段定然非常了得,怕我女儿将来受气。  

可我家鹿溪是官家赐婚,就娘家就多了一个皇家,谁能撼动我女儿的位子?  

心事放下,宋老爹便把手一拍,欣然道:“既如此,爹爹也就放心了。”  

宋鹿溪道:“那…,叫玉叶姑娘和丹娘姐姐她们一起,元宵节时过门儿,可以吗?”  

人总是有私心的,宋鹿溪还是不舍得把大婚之日与肥玉叶分享。  

宋老实听得一呆,道:“元宵节过门?呃…爹还不知道玉叶姑娘的心意呢。”  

宋鹿溪惊讶地道:“爹你都没有问过人家?”  

宋老爹摊手道:“我当然先要问伱啦,你若不同意,爹也只好对不住肥统制了。”  

宋鹿溪又好气又好笑,道:“肥统制信上不是说,他也给玉叶姑娘写了信吗?玉叶姑娘可有来咱们家认亲。”  

“没有。”  

宋鹿溪白了宋老实一眼,嗔怪道:“爹啊,你这名字还真没取错,堂堂的踏白军第一斥候,居然是个铁憨憨。”  

宋老实茫然道:“爹爹做错什么了吗?”  

宋鹿溪好笑地道:“人家玉叶姑娘肯不肯嫁都还不知道,咱们在这儿自作多情什么。”  

宋老实道:“父母之命,还是遗命,她会不听?”  

宋鹿溪无奈地道:“阿爹,咱们也不要猜来猜去的了。  

玉叶姑娘若是愿意,必然会来拜你做义父。她若不来,那就是人家不乐意呗。”  

宋老爹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道:“不错!既然如此,那咱就看她来是不来。  

只要她不认我这个干爹,那咱就只当没这回事儿,也免得彼此尴尬。”  

肥玉叶没去认干爹,她去找她干娘了。  

肥玉叶对杨沅,现在的确打心眼里佩服。  

如果杨沅现在还是单身,只要他肯向肥家下聘,玉叶还真是不会犹豫。  

可,叫她给人作妾,哪怕是地位和权利几乎完全等同于正妻的“媵妾”,心高气傲的肥大小姐也接受不了。  

但父亲这封信,终究还是扰乱了她的心思,于是,她就想起干娘李师师了。  

她知道杨沅成亲在即,而且她有八成把握,干娘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男人就是杨沅。  

所以,她倒要看看,此时此刻,李干娘又是什么心情。  

鹅王揽下了为杨沅封侯、册立鹿溪为公主以及二人的大婚事宜,就捏着鼻子去找他岳父大人了。  

这是皇帝交代的事情,曲尚书倒也没有难为他。  

翁婿二人细细推敲一番,便把讨论结果交给宰执们共议。  

因为不管是封侯还是册立公主,都要经过两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共议,颁布敕书和册书,方才生效。  

对于册立宋鹿溪为大宋国长公主的事,两府没有异议,全员通过。  

因为这事没法阻拦,官家要认义妹,你有什么理由阻拦?  

可她一旦成为皇帝的妹子,那自然就是公主。  

再说,公主身份对朝廷来说又没有任何影响,所以此议顺利通过。  

至于杨沅封爵…,宰相和大参(参知政事)对杨沅的功劳都很清楚,人家这么大的功劳,封侯也没啥可挑剔的。  

众宰执商量了一番,给杨沅拟好了封号:成都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两百户。  

食邑多少户只是虚衔,只有在爵位前加上“食实封”若干户,受爵的人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  

晋王最初提出的方案是“食实封”四百户,沈该、魏良臣等宰执大臣当即就提出了反对。  

他们觉得“食实封”四百户有点太高了。  

当初包拯受封侯爵——东海郡开国侯,他的“食实封”也不过四百户。  

杨沅如果只论功劳,这个待遇也受得,可他太年轻了,资历太浅。  

很多老臣眼里,年轻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可以抵消他一部分的政绩或功劳。  

张浚和杨存中等人据理力争,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鹅王见了,很是不悦,阴阳怪气地道:“不就是少给两百户的食邑吗?  

无所谓,杨子岳家里开着产业呢,珠宝啊、香料啊,哪个不是日进斗金,人家还真不差这三瓜俩枣儿的!”  

常务副皇帝这么说话可就露了怯,沈该、魏良臣、汤思退等宰执就像盛夏天吃了一碗“乳糖真雪”,神清气爽。  

爵号、爵位、食邑定好了,接下来便商量杨沅的官职。  

鹅王似乎余怒未息,声音都大了许多。  

他把杨沅的功绩罗列了一遍,大声道:“子岳之功,功莫大焉,超擢提拔是理所当然的事。”  

沈该把眼皮一抹,淡淡地问道:“只不知晋王殿下打算把他超擢为何职呢?”  

鹅王道:“吏部侍郎如何?”  

宰相和大参们吓了一跳,疯了吧你?  

他才多大年纪,就想做大宋的“少宰”  

一个已经成熟的政权系统,是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