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元旦前的三个任务(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自上京的两千精骑的阻击。  

那是完颜晏派出的谭九和杜明唐,他们赶到圣山附近了。  

杨沅此时率领着十多个部落,每个部落此番赴圣山之会,平均带了两百多人,总兵力在谭九和杜明唐之上。  

而且,随各部落孛堇赴会的人,都是该部落的精锐。  

因此这支成分复杂的武装,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士气,都在来自上京的这支骑兵之上。  

双方在秋高气爽的荒原上大战了一场。  

近五千名骑士好一番厮杀,谭九和杜明唐渐渐不支,最终引发溃败。  

追兵骑的都是各部落精选的良马,速度普遍要比完颜晏的这支骑兵队伍更快。  

因此,谭九和杜明唐在双方骑兵正面交锋的过程中,只不过折损了不到两百人,却在被追杀过程中,损失了四百多人。  

而在这场骑兵大决战中,各个部落的损失一共不到三百人。  

这是一场大捷,顿时助长了各部落的军心士气,也抬高了欢喜岭越王府的声望。  

当他们离开这片被践踏成泥的战场之后,就有当地的百姓闻讯跑来,从凌乱的战场上扒走死尸的衣衫,捡走野草丛中的箭矢。  

随后,一个双方五万大军在此会战,盟军大胜完颜晏,斩敌过万的消息就此传开了。  

很多年后,随着更多资料的解密,人们才知道当初领导盟军在这里大败完颜晏的,竟然不是当时大金国的越王府世子完颜弘康,而是他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  

于是,关于这场战役的传说,又变了样子:  

皇帝陛下当时深入敌后,分化金国。他以“完颜弘康”的身份参加了圣山大会,凭着他的无上风采和大智慧,被公推为联盟长。  

陛下率领三百名骑兵返回欢喜岭的途中,遭遇完颜晏五万大军的阻截。陛下处变不惊,以三百勇士大败五万敌军…  

负责修史的大学士谭悠优感觉这个说法未免荒唐。  

治史严谨的谭大学士先是走访了当地百姓,百姓们都信誓旦旦地说,三百勇士大败五万敌军的说法是荒诞的,非常不准确。  

事实是陛下以三百勇士,击败了完颜晏的百万大军。  

谭大学士觉得百姓们更靠不住,于是又向当时追随陛下奋斗于北方,如今已经告老还乡的于吉光,还有仍在任上的宰相上官骆求证。  

两位老大人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最终好像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最后,谭大学士请骆公公出面,把那一战时就跟在陛下身边的婕妤阿蛮给请了来。  

经阿蛮亲口认证,又请示了负责监修史书的樊江大人,最终落实在帝国史中的数字,变成了三百对七千。  

杨沅回到了欢喜岭,并且以“完颜弘康”的身份,参加了越王府的家庭会议。  

李太公、四姑奶奶、六叔公等家族重要人物,都参加了议事。  

杨沅其实是这些人里边唯一的外人。  

越王府争到了“都渤极烈”的位子,大家都有点亢奋。  

杨沅乐得坐在一边,安静地想他的心事。  

他有些想家了,他还惦记着和鹿溪的婚礼呢。  

婚礼的一切应该都已经筹备好了吧,可他这个新郎倌儿却不在。  

婚礼应该只能顺延了。  

听说有些地方新郎倌不在,可以让小姑子抱着一只大公鸡替新郎倌拜堂。  

不过,我连妹子也没有啊,如果说有,那就是鹿溪,她不会自己抱着只大公鸡拜堂吧?  

也许因为今夜月圆的缘故,杨沅的思绪也显得格外纷乱。  

我得回去,至少在年底之前就得回去。  

杨沅思索着,婚期已经错过了,但总不能一直拖着。  

况且,元旦之日就是皇帝改元之日,这个节点最好是不要错过。  

不过,如果想抢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回去,必须先办好三件事,方才可以功成身退。  

第一,就是拔掉燕京的完颜晏这颗钉子。  

否则,我辛辛苦苦帮金国建立的这支强大的叛军,万一阴沟里翻船,那就前功尽弃了。  

第二,干掉完颜雍。  

原本的历史上,此人是被后人称为一代明君的,治理国家很有一手,至少比完颜亮要强。  

可是坦白说,如果完颜亮不是那么急于求成的话,治理国家也不差,至少又比完颜驴蹄家的这几头蒜要强。  

但是不管怎么说,既然历史已经证明了此人不俗,那就还是把他除掉他的好。  

不然,只怕我一走,这个果子最后还是要被他摘走。  

第三,规范、稳定并扩大上京地区对于海上商贸的依赖。  

这件事办好了,那就是“齐纨鲁缟”之计。到时想拿捏这支政权,就再容易不过。  

这三件事,在年底之前,我能不能完成呢?  

杨沅闭着眼睛评估了片刻,又慢慢地张开来,他的眼中已经有了一丝欣然的笑意。  

他相信,当北方大地银装素裹的时候,他就能乘上大宋为高丽打造的尖底海船,借着北风之便,一日千里地返回临安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