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想客户(完颜亮)之所想(4/5)
藏的所在。
因此他应试的时候便胡乱答了一通,主动放弃了考中的机会。
辛弃疾笑道:“大叔何必如此,弃疾本就无意于金国功名。
此番去燕京,只是为了增长见识罢了。”
这些时日的接触,肥天禄已经知道了辛弃疾的底细。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乃是北宋进士,“靖康之难”后,中原大乱。
金兵入主中原后,没有打理地方的经验,得知辛赞是一位进士,就逼他入仕做官。
为了保全家人,辛赞只好做了金国的官,最后在开封尹的位置上致仕。
辛赞做开封尹的时候,开封留守正是孔彦舟,他二人还搭过班子。
辛赞虽然做过金国的官,却从未忘记过国恨家仇。
辛赞的儿子早逝,在辛弃疾还很少的时候,辛赞就时常带着他以踏青为名,练习骑射,阅历山河,鼓励他有朝一日揭竿反金,恢复大宋故土。
正是因为有祖父从小的教育,所以中原沦陷已近三十年,可年方十五岁的辛弃疾却能明确自己的立场,清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他在燕京城遇到重伤昏迷的肥天禄,立即猜到他是行刺金国皇帝的义士,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护他。
肥天禄道:“辛小友,我看你文武双全,将来必成大器。
你既心向故国,可有想过,离开金国,去往大宋呢?
你若肯去,老夫在那边有些关系,可以荐举你加入宋军成为一员武将,将来建功立业,收复故土,得以留芳百世、名垂千古。”
虽然肥天禄认为辛弃疾是可以信任的,却也没有轻率地对他透露出自己的真正身份。
他现在就是以不满金帝暴政,刺杀完颜亮的义士身份,被辛弃疾收留的。
实在是因为他的身份太过敏感,如果被人通过他,证实刺杀金帝的人就是宋国派来的,会让大宋陷入被动。
“祖父他老人家年纪大了,禁不起颠沛之苦。”
辛弃疾尚带稚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遗憾:“弃疾要先为他老人家奉养天年,才能思量今后之事。”
有句话,辛弃疾也没有对肥天禄说。
其实他的祖父不仅给辛弃疾规划了未来的人生道路,而且祖孙俩现在就为未来开始谋划了。
济南城北有一条小清河,直通至海,济南府由此成为了北方盐运中枢。
辛赞早就在济南府暗中组织人马在贩运私盐。
此番随辛弃疾往燕京赴考的随从,就是从盐帮中抽调的好手,是他可以信任的人。
私盐贩子,不仅可以凭此积蓄钱粮,而且可以非常隐晦地养出一支兵马。
贩运私盐只要超过几斤,抓到就要杀头。
因此,依旧敢于贩运私盐的人,哪个不是悍不畏死的亡命?
私盐贩子这个职业从一诞生,就是用性命在跟官府抢利,天生与朝廷作对。
所以,通过贩运私盐,很容易培养出一支有纪律、敢拼命、保密意识强的队伍。
黄巢、张士诚的家族当初都是大私盐贩子,揭竿而起时便比别人先天多了一层优势。
肥天禄一想也是,人家祖父尚在,没有忽悠人家抛家舍业随他南归的道理。
况且,辛弃疾如今才十五岁,如果从军,也不是太好安置。
辛弃疾道:“大叔放心,等到了济南府,我自有办法送你南去。”
私盐贩子,不惟有一套官府控制之外的秘密运输网络。
而且,一定要收买一些地方上的官员胥吏,才能行走自如。
因此,哪怕现在宋金之间气氛紧张,双方都已封锁了边境,只偷偷运送一两个人过境的话,辛弃疾也有办法。
肥天禄笑道:“如此就有劳小友了。救命之恩肥某铭记心头!”
此时,却有一队“血浮屠”,自燕京向济南府方向急急追来。
完颜亮把他被刺杀的这口黑锅,扣在了宋国头上,以此兴兵恫吓,引宋国遣使和谈。
再用宋使,引上京的老顽固们出老巢。
这口黑锅,最终他还是要扣在上京那些冥顽不灵的权贵头上的。
但是黑锅可以扣来扣去,对刺客的追索和调查却并没有停止。
逃脱的三名刺客现在被他们追捕到两人,两人全都在没有逃脱希望的时候自尽而死。
现在还有最后一条漏网之鱼,“血浮屠”一直在暗中追查此人的下落。
今日这队“血浮屠”一共九人,是无意中发现辛弃疾这条可疑线索的。
说起来,此事还与寇黑衣有关。
寇黑衣进入金国地界以后,就寻个机会把一封密信投到了金国的驿站。
他本意是想尽快与“血浮屠”取得联系。
他想破坏完颜亮一统大金的绝杀计划。
“血浮屠”作为完颜亮最可怕的爪牙,在这次屠杀行动中一定会发挥重大作用。
“血浮屠”如果知道他被宋国派回了金国,也许会给他下达一些任务。
由金国朝廷下达的任务,他就可以提前摸清楚金国朝廷的一些意向和行动。
这对他破坏完颜亮的计划,必然会有所帮助。
金国驿站见到寇黑衣这份有着特殊标识的密信,知道级别甚高,不敢怠慢,立即传递去了燕京。
燕京的“血浮屠”得知他们派去宋国并成功潜伏下来的秘谍,居然又被宋国派回了金国,也是颇感惊奇。
金帝完颜亮正想利用孔彦舟带兵护送宋使去中
因此他应试的时候便胡乱答了一通,主动放弃了考中的机会。
辛弃疾笑道:“大叔何必如此,弃疾本就无意于金国功名。
此番去燕京,只是为了增长见识罢了。”
这些时日的接触,肥天禄已经知道了辛弃疾的底细。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乃是北宋进士,“靖康之难”后,中原大乱。
金兵入主中原后,没有打理地方的经验,得知辛赞是一位进士,就逼他入仕做官。
为了保全家人,辛赞只好做了金国的官,最后在开封尹的位置上致仕。
辛赞做开封尹的时候,开封留守正是孔彦舟,他二人还搭过班子。
辛赞虽然做过金国的官,却从未忘记过国恨家仇。
辛赞的儿子早逝,在辛弃疾还很少的时候,辛赞就时常带着他以踏青为名,练习骑射,阅历山河,鼓励他有朝一日揭竿反金,恢复大宋故土。
正是因为有祖父从小的教育,所以中原沦陷已近三十年,可年方十五岁的辛弃疾却能明确自己的立场,清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他在燕京城遇到重伤昏迷的肥天禄,立即猜到他是行刺金国皇帝的义士,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护他。
肥天禄道:“辛小友,我看你文武双全,将来必成大器。
你既心向故国,可有想过,离开金国,去往大宋呢?
你若肯去,老夫在那边有些关系,可以荐举你加入宋军成为一员武将,将来建功立业,收复故土,得以留芳百世、名垂千古。”
虽然肥天禄认为辛弃疾是可以信任的,却也没有轻率地对他透露出自己的真正身份。
他现在就是以不满金帝暴政,刺杀完颜亮的义士身份,被辛弃疾收留的。
实在是因为他的身份太过敏感,如果被人通过他,证实刺杀金帝的人就是宋国派来的,会让大宋陷入被动。
“祖父他老人家年纪大了,禁不起颠沛之苦。”
辛弃疾尚带稚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遗憾:“弃疾要先为他老人家奉养天年,才能思量今后之事。”
有句话,辛弃疾也没有对肥天禄说。
其实他的祖父不仅给辛弃疾规划了未来的人生道路,而且祖孙俩现在就为未来开始谋划了。
济南城北有一条小清河,直通至海,济南府由此成为了北方盐运中枢。
辛赞早就在济南府暗中组织人马在贩运私盐。
此番随辛弃疾往燕京赴考的随从,就是从盐帮中抽调的好手,是他可以信任的人。
私盐贩子,不仅可以凭此积蓄钱粮,而且可以非常隐晦地养出一支兵马。
贩运私盐只要超过几斤,抓到就要杀头。
因此,依旧敢于贩运私盐的人,哪个不是悍不畏死的亡命?
私盐贩子这个职业从一诞生,就是用性命在跟官府抢利,天生与朝廷作对。
所以,通过贩运私盐,很容易培养出一支有纪律、敢拼命、保密意识强的队伍。
黄巢、张士诚的家族当初都是大私盐贩子,揭竿而起时便比别人先天多了一层优势。
肥天禄一想也是,人家祖父尚在,没有忽悠人家抛家舍业随他南归的道理。
况且,辛弃疾如今才十五岁,如果从军,也不是太好安置。
辛弃疾道:“大叔放心,等到了济南府,我自有办法送你南去。”
私盐贩子,不惟有一套官府控制之外的秘密运输网络。
而且,一定要收买一些地方上的官员胥吏,才能行走自如。
因此,哪怕现在宋金之间气氛紧张,双方都已封锁了边境,只偷偷运送一两个人过境的话,辛弃疾也有办法。
肥天禄笑道:“如此就有劳小友了。救命之恩肥某铭记心头!”
此时,却有一队“血浮屠”,自燕京向济南府方向急急追来。
完颜亮把他被刺杀的这口黑锅,扣在了宋国头上,以此兴兵恫吓,引宋国遣使和谈。
再用宋使,引上京的老顽固们出老巢。
这口黑锅,最终他还是要扣在上京那些冥顽不灵的权贵头上的。
但是黑锅可以扣来扣去,对刺客的追索和调查却并没有停止。
逃脱的三名刺客现在被他们追捕到两人,两人全都在没有逃脱希望的时候自尽而死。
现在还有最后一条漏网之鱼,“血浮屠”一直在暗中追查此人的下落。
今日这队“血浮屠”一共九人,是无意中发现辛弃疾这条可疑线索的。
说起来,此事还与寇黑衣有关。
寇黑衣进入金国地界以后,就寻个机会把一封密信投到了金国的驿站。
他本意是想尽快与“血浮屠”取得联系。
他想破坏完颜亮一统大金的绝杀计划。
“血浮屠”作为完颜亮最可怕的爪牙,在这次屠杀行动中一定会发挥重大作用。
“血浮屠”如果知道他被宋国派回了金国,也许会给他下达一些任务。
由金国朝廷下达的任务,他就可以提前摸清楚金国朝廷的一些意向和行动。
这对他破坏完颜亮的计划,必然会有所帮助。
金国驿站见到寇黑衣这份有着特殊标识的密信,知道级别甚高,不敢怠慢,立即传递去了燕京。
燕京的“血浮屠”得知他们派去宋国并成功潜伏下来的秘谍,居然又被宋国派回了金国,也是颇感惊奇。
金帝完颜亮正想利用孔彦舟带兵护送宋使去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