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杨学士很高啊(4/5)
衣一眼。
本职之内的事情,肥玉叶做的很好。可是这种大局观的东西,她发现自己竟然不如寇黑衣。
杨沅有些钦佩地看了寇黑衣一眼。
寇黑衣能看到这一层,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不可能看出更深的东西。
因为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是忖度不了完颜亮接下来的行为的。
杨沅如果不是对完颜亮这个历史人物有些了解,他也不可能猜到。
可是完颜亮的行为虽然比较疯,可是你捋一遍的话,它居然很合乎完颜亮的行为逻辑。
完颜亮篡位以后,便大杀完颜皇族,拉拢非完颜姓的女真权贵,重用辽、宋叛将降臣。
对此,非完颜姓的女真权贵,还真有些乐见其成。
现在,完颜氏中,几乎已经找不出对他有威胁的人了,完颜亮的帝位已经稳定下来。
谁也不会想到,不甘寂寞的完颜亮,又把屠刀挥向了女真异姓贵族。
其实,完颜亮的人生目标一直就很明确。
只是他想达成目的方式总是急功近利,谁会想到他每一步都想剑走偏锋呢。
他那平生三志的第一、第二条,早就说明了他的生平志向。
“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
这第一条就是说他要做金国说一不二、至高无上的皇帝。
现在,他已经篡位成为皇帝,可他还没有做到说一不二,至高无上。
金国虽然已经是一个帝制国家,却是一个帝制的半成品,它的另外一半依旧是部落联盟。
完颜亮迁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集权。
可是,即便女真贵族们屈服了,在一两代之外,也很难削弱他们部落长的影响力。
在完颜亮的观念里,破而后立从来都是比改建优化更加快速也更加彻底的手段。
他不想循序渐进,他要破而后立。
杨沅把他的分析一点点地讲给寇黑衣和肥玉叶听。
他来自后世,知道历史上完颜亮确实干过些什么事情。
他依据这些史实倒推出来的逻辑、倒推中发现的诸多蛛丝马迹,便成了他独一无二的发现。
杨沅说罢,总结道:“所以,我认为,完颜亮不是要拿我们当磨刀石,而是要拿我们当吸铁石。
通过我们,把赖在上京不肯搬家的女真权贵们吸引到燕京去。”
寇黑衣恍然,失声道:“然后,来一个‘杯酒释兵权’?”
这句话,对宋人来说并不是忌讳。
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在他的《丁晋公谈录》中就记载了这件事。
不过,这时还没有“杯酒”,只有“释兵权”。
到了宋仁宗时期,宰相王曾在整理前朝笔记的时候,就把丁谓这段记载写进了他的《王文正公笔录》里。
为了增加阅读性,王宰相对这么严肃的历史事件做了点加工,于是释兵权的场景就变成了发生在酒桌上。
再后来,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中,又对这件事做了更生动的丰富,这就变成后人所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了。
宰相们带头编排大宋开国皇帝,大宋朝廷居然置若罔闻,也是一桩奇事。
杨沅先是一怔,随后哑然失笑:“不,完颜亮对于挡他路的人,从不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而是只以刀兵加颈!”
寇黑衣瞳孔一震,不敢置信地道:“难不成,他想用一场大屠杀,解决这些不听话的权贵?”
杨沅道:“有何不能?完颜亮此人,弑兄篡位,既惊才绝绝,又敏感善妒;
既温文儒雅,又残忍好杀;既励精图治,又荒淫无度;既抱负远大,又好大喜功!
你不觉得,他像极了一个人。”
寇黑衣略一思索,脱口道:“隋炀帝杨广!”
杨沅点点头,道:“金人自从占据中原,便开始耽于享乐。金国权贵南下的野心,越来越小了。
尤其是完颜亮登基以来,不断集中皇权。
这种情况下,南下,伤损的是权贵们的实力,获益的却是完颜亮。
这一点,他们很清楚,完颜亮也清楚。
完颜亮应该明白,加官进爵、封官许愿,都不可能让这些安于现状的女真权贵继续为他拼死效力,耗光自己的老本,只有掌握真正的皇权。
可是,这些权贵并没有造反的野心,因此我们这支使团的到来,就会成为他们对抗完颜亮的最佳武器。
只要他们能促成宋金和谈,那么就是又一个‘绍兴和议’,完颜亮就没有借口从他们手中征兵。
完颜亮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想用我们为诱饵,来个一劳永逸!”
杨沅所说,有可能吗?
寇黑衣不知道杨沅为何能做出这么大胆的推测。
可是仔细一想,似乎又很符合完颜亮一贯的性情为人,也符合他的志向追求。
如果这是真的…
寇黑衣不由得心中凛凛。
现在的金国已经这般强大,如果完颜亮把女真权贵再杀戮一空,那么他就真能做到“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了。
接下来,他是不是就要“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了。
这个“君长”,会只是宋国的“君长”吗?
不行,我一定要阻止他!
肥玉叶神情复杂地看着杨沅,这就是状元的格局吗?
每个人对于强的定义不同。
在肥玉叶眼中,杨沅即
本职之内的事情,肥玉叶做的很好。可是这种大局观的东西,她发现自己竟然不如寇黑衣。
杨沅有些钦佩地看了寇黑衣一眼。
寇黑衣能看到这一层,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不可能看出更深的东西。
因为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是忖度不了完颜亮接下来的行为的。
杨沅如果不是对完颜亮这个历史人物有些了解,他也不可能猜到。
可是完颜亮的行为虽然比较疯,可是你捋一遍的话,它居然很合乎完颜亮的行为逻辑。
完颜亮篡位以后,便大杀完颜皇族,拉拢非完颜姓的女真权贵,重用辽、宋叛将降臣。
对此,非完颜姓的女真权贵,还真有些乐见其成。
现在,完颜氏中,几乎已经找不出对他有威胁的人了,完颜亮的帝位已经稳定下来。
谁也不会想到,不甘寂寞的完颜亮,又把屠刀挥向了女真异姓贵族。
其实,完颜亮的人生目标一直就很明确。
只是他想达成目的方式总是急功近利,谁会想到他每一步都想剑走偏锋呢。
他那平生三志的第一、第二条,早就说明了他的生平志向。
“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
这第一条就是说他要做金国说一不二、至高无上的皇帝。
现在,他已经篡位成为皇帝,可他还没有做到说一不二,至高无上。
金国虽然已经是一个帝制国家,却是一个帝制的半成品,它的另外一半依旧是部落联盟。
完颜亮迁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集权。
可是,即便女真贵族们屈服了,在一两代之外,也很难削弱他们部落长的影响力。
在完颜亮的观念里,破而后立从来都是比改建优化更加快速也更加彻底的手段。
他不想循序渐进,他要破而后立。
杨沅把他的分析一点点地讲给寇黑衣和肥玉叶听。
他来自后世,知道历史上完颜亮确实干过些什么事情。
他依据这些史实倒推出来的逻辑、倒推中发现的诸多蛛丝马迹,便成了他独一无二的发现。
杨沅说罢,总结道:“所以,我认为,完颜亮不是要拿我们当磨刀石,而是要拿我们当吸铁石。
通过我们,把赖在上京不肯搬家的女真权贵们吸引到燕京去。”
寇黑衣恍然,失声道:“然后,来一个‘杯酒释兵权’?”
这句话,对宋人来说并不是忌讳。
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在他的《丁晋公谈录》中就记载了这件事。
不过,这时还没有“杯酒”,只有“释兵权”。
到了宋仁宗时期,宰相王曾在整理前朝笔记的时候,就把丁谓这段记载写进了他的《王文正公笔录》里。
为了增加阅读性,王宰相对这么严肃的历史事件做了点加工,于是释兵权的场景就变成了发生在酒桌上。
再后来,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中,又对这件事做了更生动的丰富,这就变成后人所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了。
宰相们带头编排大宋开国皇帝,大宋朝廷居然置若罔闻,也是一桩奇事。
杨沅先是一怔,随后哑然失笑:“不,完颜亮对于挡他路的人,从不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而是只以刀兵加颈!”
寇黑衣瞳孔一震,不敢置信地道:“难不成,他想用一场大屠杀,解决这些不听话的权贵?”
杨沅道:“有何不能?完颜亮此人,弑兄篡位,既惊才绝绝,又敏感善妒;
既温文儒雅,又残忍好杀;既励精图治,又荒淫无度;既抱负远大,又好大喜功!
你不觉得,他像极了一个人。”
寇黑衣略一思索,脱口道:“隋炀帝杨广!”
杨沅点点头,道:“金人自从占据中原,便开始耽于享乐。金国权贵南下的野心,越来越小了。
尤其是完颜亮登基以来,不断集中皇权。
这种情况下,南下,伤损的是权贵们的实力,获益的却是完颜亮。
这一点,他们很清楚,完颜亮也清楚。
完颜亮应该明白,加官进爵、封官许愿,都不可能让这些安于现状的女真权贵继续为他拼死效力,耗光自己的老本,只有掌握真正的皇权。
可是,这些权贵并没有造反的野心,因此我们这支使团的到来,就会成为他们对抗完颜亮的最佳武器。
只要他们能促成宋金和谈,那么就是又一个‘绍兴和议’,完颜亮就没有借口从他们手中征兵。
完颜亮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想用我们为诱饵,来个一劳永逸!”
杨沅所说,有可能吗?
寇黑衣不知道杨沅为何能做出这么大胆的推测。
可是仔细一想,似乎又很符合完颜亮一贯的性情为人,也符合他的志向追求。
如果这是真的…
寇黑衣不由得心中凛凛。
现在的金国已经这般强大,如果完颜亮把女真权贵再杀戮一空,那么他就真能做到“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了。
接下来,他是不是就要“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了。
这个“君长”,会只是宋国的“君长”吗?
不行,我一定要阻止他!
肥玉叶神情复杂地看着杨沅,这就是状元的格局吗?
每个人对于强的定义不同。
在肥玉叶眼中,杨沅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