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接不接盘(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  

“张监州,晏监州和杨监州正在‘交盘’,恐怕还得有一阵儿功夫才能了事,要不然您各位等会儿再来?”  

签押房院落的大门口,又传来了张宓的声音:“‘交盘’而已,又不是什么紧要大事。  

让我们这么多人先各自散去?像话么,大家便进去等着又有何不可。”  

房间里乔贞听到这话,马上道:“好在缺口不大,而且并非私人取用。  

只是本府上任不久,不太了解临安府对该类事务处理的办法。  

刘监州,你是临安府老人了,或可帮着晏、杨两位参详个办法,本府先去抵挡一下他们!”  

乔贞说罢就闪了出去。  

张宓领着许多幕职官、曹官,正不悦地推开挡路的宋押司,走进院儿里来。  

乔贞往廊下一站,一瞧进来的众官员大包小裹的带着礼物,便笑吟吟道:  

“晏监州做事一向认真,正和杨监州逐笔核对账目呢。  

我看再有一柱香的功夫,应该也就差不多了。咱们就不要打搅他们了,先到这屋坐吧。”  

乔贞说着,便向厢房走去。  

一院子官员见乔府尹已经走过去了,也只好跟了过去。  

这些人是来“送故”的。  

官员交替,叫做“送故迎新”。  

虽然说起来是“送故”在前,但实际上却是要先“迎新”,然后和新官一起“送故”。  

今儿一早,乔府尹“排衙”迎接杨沅,典礼已毕,这“迎新”就算结束了。  

“迎新”和“送故”不同。  

“迎新”主要是得够热情、有排面,属于精神层面的。  

而“送故”就是物质馈赠了。  

自晋代出现“迎新送故”的官场习俗之后,曾有得“送故”之礼者,最高达数千万钱。  

临安府这些官员“送故”虽然没有那么夸张,这礼物的价值却也不菲。  

谁都有离任的一天,你今天给别人“送故”小气了,来日就别指望别人给你“送故”时能大方,这也是官场惯例。  

签押房里,晏丁叹气道:“罢了,杨监州你也有你的难处,左右不过是一千多贯的事儿,老夫私人补上就是了。”  

杨沅摇头道:“不妥,晏监州若用私人的钱贴补公账,叫你吃了亏,杨某可过意不去了。  

再者说,如今虽说是账实不符,那只是账目记载混乱的问题。  

如果晏监州您私人出这笔钱弥补亏空,那可就真说不清楚了。  

来日一旦有人追究,就不是账的事,而是钱的事了,你我四…”  

杨沅忽然发现,乔老爷不在,便改口道:“你我三人,岂不成了贪墨公款的同谋?”  

晏丁本来见他连自己掏钱弥补亏空都不愿意,心中有些恼火。  

听他这么一说,倒是比自己想的周到。  

晏丁便道:“那也不成,这也不成,要怎样才好?”  

杨沅素有急智,又是搞危机公关出身的,想了一想,心中便是灵光一闪。  

杨沅道:“杨某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晏丁喜道:“杨监州有何妙计?”  

杨沅微笑道:“既然这公款比公账少了,那…咱们再花一笔公款不就行了?”  

本来就是钱比帐少,还要花钱,那不是差的更多了?  

刘以观和晏丁互相看了一眼,在对方眼中看到的,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枢密院“蝉字房”里,肥玉叶翻开一本密码簿,照对着从金国传回的一封密札。  

逐字逐句地把内容破译以后,肥玉叶便合上密码本,轻轻地叹了口气。  

孔彦舟已经从汴梁迁调燕京去了?  

这么说,我爹也要转去燕京动手了?  

这一来,可是更加深入金人腹地了…”  

想到这里,肥玉叶不禁黛眉深蹙,为父亲的安危担忧起来。  

“叩叩叩!”  

房门响了,肥玉叶沉声道:“进来!”  

寇黑衣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份密札。  

“掌房,还是金国传回来的。”  

肥玉叶点点头,从他手中接过密札,开始验看火漆封印。  

寇黑衣站在公案前,关切地问道:“掌房,近来北国密信频频,不会是金兵真有南下之意吧?”  

肥玉叶摇了摇头,道:“这些密信与金兵南下无关。”  

她验看密函无误,用纸刀挑开封印,密信只抽出一半,忽然意识到寇黑衣还在房中站着。  

肥玉叶便瞟了他一眼,道:“寇承旨没有其他事的话,可以出去了。”  

寇黑衣笑了笑,柔声道:“过几天便是端午了,卑职想邀请掌房一同去游西湖,观赏龙舟之戏,不知掌房可肯赏光?”  

寇黑衣身姿挺拔,哪怕站在那儿不动,也似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般,极具阳刚之美。  

他颊上有一道在“龙山仓”一战时留下的刀疤,不仅没有破了他的相,却让他更具一种张扬野性的魅力。  

寇黑衣挺拔而立,微笑地看着肥玉叶。  

他清楚自己的魅力有多强,临安青楼女子无不是生张熟魏阅人多矣,却也没有几个能抵得住他深情的凝视。  

肥玉叶搁下裁纸刀,抬眸看向寇黑衣,说道:“多谢美意。  

平日里公务繁忙,叫人身心俱疲。端午难得休沐一天,本官更想待在家里。”  

寇黑衣微笑道:“我们可以乘舟而行,这样便无须太多走动。其实游玩一番,身心更宜得到休息。”  

“本官还有密件需要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