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走马上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临安是行在,张某知道了,大家也都知道了。  

那么,张某再来重复一遍杨公的话:  

如果从今以后,所有的新科状元全都不在‘行在’任职,那张某无话可说。  

如果不是,魏相公是不是该给朝野一个说法?  

双方针锋相对,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官家便下场调解道:“诸位爱卿,不要那么大的火气,都是为国抡才,都是出于一片公心,慢慢说就是了。”  

说到这里,赵瑗轻笑一声,道:“一个新科进士的安排而已,左右不过是个六七品的官。朕也只是想到了便顺口提上一嘴,总不需要诸位朝廷重臣,在御前会议上评判裁决吧?”  

鹅王白眼一翻,冷冷地道:“状元不离京,这一条,不可变。”  

礼部尚书曲陌轻咳一声,道:“官家…”  

鹅王以为他老丈人又要来抠字眼了,恶狠狠道:“行在!行在!行了吧?”  

曲尚书瞪了一眼这个混帐女婿,如果不是在御前,少不得又要脱了靴子烀他脸上。  

曲尚书撇过脸儿去,对赵瑗道:“官家,臣以为,杨沅正当年少,一腔血勇。而官家正欲改制台谏,莫如让杨沅去做个台谏官,岂不正合其用?”  

赵瑗眼睛一亮,缓缓点头。  

汤思退却是眉头一皱,他知道曲尚书这是不想他们和皇帝闹的太僵,想出的折衷之计。  

毕竟刚才皇帝这句话听着似乎在开玩笑,可是那不满已经快要挂在官家脸上了。  

可是,让杨沅去做台谏官?  

一个新科进士就敢断宰相之罪,诉岳飞之冤。  

一个“待选之人”就敢上书言事,断宋金和战。  

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一旦做了台谏官那还得了?  

汤思退一想到杨沅逮着谁喷谁的样子就头疼。  

汤思退马上进言道:“台谏官级别虽低,权柄却重。选任台谏官,一贯是既要他熟悉律法,又要他有地方执政经验,以免台谏官不知地方弊习,容易受人蒙蔽。杨沅不合适。”  

魏良臣也不希望杨沅做台谏官,这要是做了台谏官,还不如让他去秘书省呢。  

这个大喷子如果以喷为业,那还正发挥他的所长了么?  

魏良臣便道:“臣以为,既然状元不宜外放,秘书省、御史台又嫌资历不足,不如…就委他去临安府如何?”  

沈该眼睛一亮,忙道:“不错,我朝南迁之前,就有状元就任开封府的先例了。杨沅若是就任临安府,老臣以为还是使得的。”  

鹅王张了张嘴,想到自己刚刚说过‘状元不离京’。  

人家这么安排,可没犯了这一条,倒是不好再反驳,便看向赵瑗。  

赵瑗感觉有些心累。  

不过,今天朝会加御前会议,已经接连取得几场胜利,也不好把宰相们逼到墙角。  

杨沅既然能留任于临安,璩哥儿那边也就有了一个交代。  

天子脚下,杨沅只要干出一点政绩,自己就能随时看在眼里。  

到时再想提擢他的话便明正言顺了,如今倒也不必争这一时之长短了。  

想到这里,赵瑗便点了点头,道:“可!既如此。吏部。”  

吏部尚书谭鹰炆忙起身道:“臣在。”  

赵瑗道:“新科进士选官,杨沅任临安府通判。名单拟好,重新递上来。”  

必要的流程还是要走的,这一百五十七人的任命名单,原本就卡在了杨沅一人身上。  

现在既然大家对于他的任命已然通过,那么走流程就要快多了。  

第二天,杨沅便拿到了“官凭”,往临安府走马上任去也。  

“听说宋国的新科状元名叫杨沅,殿试时他直言秦桧乃国贼,要为岳帅申冤?”  

一个身材如二十出头的青年,负手站在山坡上,眺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说道。  

此人肤色黎黑、胖壮魁梧,穿一袭帛色的半新不旧的箭袖,齐眉勒着一条黑色抹额,以青巾束发,肋下挂一口长刀,睥睨之间,颇显威武。  

只是看他唇上绒毛和眉眼间的气质,却又似个尚未长成的少年人,还带着几分稚气。  

此人名叫辛弃疾,年方一十五岁。只是他身量颇高,这时身材就已如一个壮年男子,标准的山东大汉。  

他的身材看起来有些胖,却并不臃肿,显得极为魁梧结实。  

小小年纪,他在济南府就已闯出了一番名堂,人送诨号:“大青兕”,形容他力大无穷,凶猛强悍,如独角大犀牛。  

七八个青衣骑士,正放了马缰绳,躺坐在山坡下歇息。  

他们是辛家的家丁,伴随小主人辛弃疾去中都燕京参加金国进士科大考的。  

辛弃疾旁边还有两个门客正在忙碌,他们精于堪舆,善于绘制地图。  

辛弃疾从济南府一路往燕京府去,便让这两个门客沿途精绘山川河流、险要地理。  

若有金兵驻扎处,他更会向附近居民旁敲侧击一番,把金人兵马屯驻之地、兵力多寡、以何兵种为主等信息,都详细标注在地图上。  

一个门客一边忙着测绘地图,一边笑答道:“是啊,小人打听来的消息就是如此。金国为此在蔡州点兵,正向宋国示威呢。”  

辛弃疾笑了一声,想了一想,问道:“你觉得,我这一遭去燕京赴考,能不能中个状元回来?”  

那门客道:“小官人你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依小人看,便是夺个文武双状元,也是易如反掌。”  

辛弃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