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收网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桧权倾朝野的时候,那些巴结奉迎并且听命于秦桧的大员多了去了。  

那是官家最为倚重的宰相,而且是独相,是唯一的一位百官之首。  

只要不是有太过份的罪过,朝廷就算想清算秦桧又能怎么说呢?  

难不曾要把奉迎巴结过秦桧的人,或者对秦桧曾听命行事的人全都罢黜?  

不可能的,那样的话,朝堂和地方要清空大半了!  

秦桧已经独相十八年,朝廷和地方上,还剩几个官员和他一星半点的关系都没有的?  

皇帝刚刚登基,是绝对干不出这种自撼根本的事儿来的。  

你看那原枢密院宣旨院长张宓,现在在临安府做北院通判,就做的意气风发的。  

他根本就不怕自己会被牵连。  

秦家,他是送过礼。  

秦桧让儿子秦熺编修国史,他也的确是竭尽全力予以配合了。  

可秦桧是你官家亲自任命的宰相,官家你整天说秦桧功勋甚大,不停地给秦家施恩、赏赐,连秦家一个十岁女童,你都能封为诰命夫人。  

我一个小官儿,遵从你任命的宰相之命、敬畏亲近你器重的宰相,这不是大臣应尽之义吗?  

朝廷就算想清算他,也只能另找借口,是无法利用秦桧这件事严惩他的。  

不仅仅因为他有他的充分理由,而且类似张宓这种情况的官员太多。  

法是为执政者服务的,“法不责众”很多时候就是权衡利弊的无奈选择。  

这个“众”如果基数足够庞大时,那么,需要修改的是“法”,而不是那个“众”。  

哪怕你把“法”捧到再如何神圣的地位,这才是现实。  

然而,林一飞显然不属于那个“众”。  

所有人都在好奇,都在等着林一飞的结果。  

这一天,结果终于来了。  

大理寺派来了差官,他们先去见了礼部尚书曲陌,不一会儿便出来,去祠部带走了林一飞。  

礼部的官员们发现,林一飞被带走的时候,竟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神态。  

似乎,他重压中的心灵,在有了结果的时候,终于坦然了,解脱了…  

林一飞知道被大理寺公开带走意味着什么。  

他很清楚他已逃无可逃,反正这三个月的时间,家产已经能藏就藏、能转就转了。  

他这么重的罪,家人被流放编管,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这些转移的、隐匿的钱财,恐怕家人在很长时间里也用不上。  

不过,至少他给家人留下了一个念想。  

而他自己,他很清楚,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林一飞被带到大理寺,在高高的照壁之下,看到了也是刚刚被差官带来的秦熺。  

照壁之上,是一只威武的神兽:獬豸。  

獬豸神兽,其形如麒麟,额生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几个月前,两人还意气风发。  

一个是当朝枢相,剑指未来;  

一个史笔在手,涂沫过去。  

可是现在,他们却成了大理寺的一对阶下囚。  

一个鬓生华发,  

一个白头如霜。  

而在三个月前,他们的头发还漆黑如墨。  

四目相对,一时间二人感怀万分。  

像这种重罪犯官,本不应让他们相见,更不应让他们说话。  

所以,差官们一见他们二人碰上了,立即就要把二人分别从照壁左右带走。  

林一飞被拖了个趔趄,却突然挣扎起来,回首大呼道:“伯阳,人之将死啊!  

一飞尚有一事不明,还请伯阳赐告!一飞,究竟是不是秦相亲子?”  

秦熺毕竟曾是当朝枢相,身份尊贵。差官们没有对他过分拉扯,所以他的仪态还算从容。  

听了林一飞的话,秦熺不由一怔,旋即苦笑着高声答道:“吾亦不知也。不过,以吾看来,应当不是。”  

他的依据,是秦桧一直在努力为他铺垫未来。  

如果林一飞真是秦桧的亲骨肉,就算秦桧曾经惧内,如今连皇帝都惧他七分,他还怕王氏这个曾经的宰相人家?  

那他必然会让林一飞认祖归宗,大力扶持的。  

秦熺悲声道:“升卿兄若不相信,九泉之下,自去问吾父亲便是!”  

林一飞听了,面如土色,这一回,他连心都死了。  

林一飞不再挣扎,被差官带了下去。  

獬豸照壁之前,忽然人影一清。  

但片刻之后,却又再出现了三道人影。  

三人身穿青色劲装,头套裹面,只露出一双眼睛,腰间佩着一口太刀。  

其中一人用有些沙哑的男人声音,大声说了一句倭语。  

大理寺门前的侍卫,忽见光天化日之下出现了这样三个人,立时端起长矛,紧张地围了上来。  

香积寺一案中,曾经出现大批东瀛人。  

虽然当时那些东瀛人都扮作寻常百姓,不是现在这样的打扮。  

可是大理寺在审理相关人员的过程中,已经对东瀛忍者有了充分的了解。  

他们一见这些人,就知道不是中华人物,岂有不如临大敌的道理。  

那个倭国忍者,改用生硬的汉语,大声道:“叫你们宋国大理寺卿出来,我们,东瀛人。有香积寺消息奉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