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鹿鸣宴”结束的时候,每个进士都领到了约三百贯的贴补。  

这笔钱是朝廷给进士们的路费钱,可以充作返乡探亲的花销。  

因为等候朝廷任命的时间差不多需要两个多月,完全来得及衣锦还乡一番。  

对于富家子弟出身的进士们来说,这只是一笔吃吃喝喝的意外之财。  

对于穷书生们来说,这笔钱就很有必要了。  

吏部任命,最快也要两个月时间才能下来。  

因为吏部要反复权衡每一個新科进士的综合情况,要统计全国上下现在可以任职的岗位,要考虑调整哪些官员的岗位。  

等吏部依照进士们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最终确定好任命名单,还要交由宰相们审议,  

宰相们通过以后,再提交给官家确定并颁布,这整个流程走下来,两个月已经算是很快的了。  

因此,进士们就有了两个月的假期。  

不过,除了离临安比较近的进士会回家一趟,道路远些的都会选择留在临安城。  

谁不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任命呢。  

赵璩一直想说服官家安排杨沅做秘书省的校书郎。  

校书郎好啊,先做校书郎,熬一两年资历,再做秘书郎。  

秘书郎再熬几年资历,就能外放地方,找一个小州做知府。  

做上三年知府,政绩攒足,就可以换个大一点的地方再干三年。  

如此辗转三两个地方,差不多从政也有十五年六了,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政绩,磨砺了任官的能力,也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就可以“进部”了。  

回京再干几年,只要中规中矩的莫要出什么纰漏,在不同的职位上继续熬个十多年,就有机会成为侍郎,进入宰执的预备队。  

有些进士会担心籍贯问题,因为官员需要异地为官,可是做京官就没有这种顾虑。  

而一甲进士,按照惯例是要在京城留任的。  

所以,杨沅不需要考虑籍贯问题,只看能拿到一个什么起点。  

问题是吏部尚书谭鹰炆,左相沈该、右相万俟卨,这三位都是主和的,而他们左右着杨沅的官途,这就比较有趣了。  

皇帝也不能越过吏部和宰相,直接插手这个级别的官员任命。  

这和赵构之前任命杨沅不同,因为那时是安排他进特务机构。  

不管是机速房还是皇城司,那都是天子的自留地。  

官家要往朝廷政务系统里安插官员,就不能绕过吏部和宰相。  

否则你做天子的带头破坏你的国家制度,那这制度很快也就形同虚设了。  

杨沅还不知道鹅王殿下正在努力运作,想让他去做秘书省翻故纸堆,否则他得疯。  

秘书省掌管修史和文化,还有经史子集的书籍收藏、日历的修订。  

秘书郎在这些工作中,主要负责的就是校对图籍。  

且不说杨沅能不能校阅出什么错儿来,就算能,让他在这个职位上打熬几年,然后升秘书郎,干的还是差不多的文案工作,他真能疯掉。  

然而鹅王殿下对此毫不知情,抱着做好事不留名的想法,为了他的好兄弟,仍在不懈努力着。  

杨沅本人这段日子就比较悠闲了。  

这段时间,他和同科进士里志同道合的同年们来往非常密切。  

基本上他们是今天你做东,明天他做东,大家轮流请酒。  

彼此固然是迅速熟悉起来,建立了交情,不过应酬太多,“拈花小筑”里那位已经横下一条心,打算对杨沅来个“霸王硬上弓”的薛姑娘,根本见不到他的人。  

在“鹿鸣宴”举办完的第五天,“水云间”这处科举圣地,再度召开了一次著名的“烧尾宴。”  

这次宴会的主角,是今科状元杨沅和榜眼萧毅然,以及十六位二甲进士。  

上一科的状元张孝祥也应邀而来。  

张孝祥作为殿试官,其实可以算是他们的老师。  

不过,他这个殿试官就相当于“导员”嘛,跟这批进士有点学长学弟的意思,也就朋友相处了。  

这场“烧尾宴”一办,很多人才知道,状元杨沅曾经参加过在此举办的上一届四进士的“烧尾宴。”  

结果,他变成这一届的状元了!  

大家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水云间”更火了。  

朝廷最近就像大釜底下烧起了火,都快要沸了。  

杨沅金殿奏对的时候,张孝祥正在起草为岳飞鸣冤书。  

杨沅金殿奏对之后,张孝祥也并没觉得自己此时上书,会不会有拾人牙慧或者奉迎君上之嫌。  

他是个坦荡君子。  

为岳将军鸣冤,这是他本心里的一种想法,他就坦然地遵从自己的本心去做了。  

张孝祥上了“万言书”,痛陈岳将军之死,对于国家,尤其是军心民意巨大的伤害,恳请天子为岳将军昭雪冤屈,提振大宋精神。  

就跟约好了似的,殿中侍御史杜莘老也爆发了。  

杜御史一连上书两封,比张状元还猛。  

杜莘老是杜甫的十三世孙,素以“骨鲠敢言”著称,他本人又是御史,就是负责喷人的。  

现在新君显然想有一番作为,他此时不喷更待何时?  

于是,杜御史上书痛骂秦桧,为岳飞鸣不平,恳请朝廷拨乱反正。  

这还没完,第二天杜御史又上书一封,弹劾承宣使王继先恃宠乱法,僭越狂妄。  

到底是个专业喷子,杜御史轻而易举地就给王继先罗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