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涟漪(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眼儿。  

要不是此刻正在大街之上,杨沅真要把她摁在膝上,执行一顿家法了。  

我中了省元,她怎么就跟吃了药似的。  

只希望鹿溪和丹娘听了消息,没有她这么疯。  

“咻,嘶哈”  

于吉光捧着一杯热茶,木然地喝了一口。  

这里是临安府“佥厅”的一个院落。  

庭院中设有几方石台,围绕着石台还放着一些木头墩子。  

在临安府,府尹的办公区域称为都厅,通判等副手的办公区域称为佥厅。  

几位临安府的中级官吏,正在热烈议论着今科省元新鲜出炉的消息。  

于吉光坐在角落的墩子上,默默地听着同僚们议论。  

直到那几位同僚离去,于吉光依旧坐在那儿,木然地喝茶。  

陈力行感慨地道:“真没想到啊,那杨沅居然中了省元,居然中了省元啊!”  

“咻!嘶哈”  

于吉光长叹道:“是啊,他居然能中省元。  

嘿,我这头上的人是越来越多,人家这头上的人是越来越少。  

哎,上哪儿说理去…”  

于吉光,现在是新任临安府司法参军事,类同刑侦大队的大队长。  

他之所以从“国信所”一把手的位置上被人给撸下来,罪名是担任“接伴使”、“馆伴使”、“送伴使”期间,玩忽职守,未能察觉倭人使节的阴谋。  

但是,于吉光知道,这只是欲加其罪罢了。  

他当时可是担任接待外宾的副使,他的接待任务有问题吗?  

上一次金国的正副使节都死在大宋了,朝廷也没有追究国信所的责任啊。  

这一次怎么就不一样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秦相没了,秦相罩着的国信所也就任人揉捏了。  

尤其是,眼见秦家情况微妙,有些人为了和秦系划清界限,就更是刻意针对了。  

国信所的人如今都被打散“发配”了。  

他原来执掌国信所时隶属内廷,直属宰相,基本上国信所里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而且,国信所主要负责对金接待事务,有钱。  

同时又负有谍探任务,有权。  

现在好了,他钱也没了、权也没了,屁事倒是一堆。  

临安府里人口百万,偌大的一座城市,哪天不出点刑事案子?  

出了案子,就是他的责任。破了案子,便是上边知府、通判、推官一堆“婆婆”的功劳。  

他这个“新媳妇儿”,苦哇!  

毛少凡怅然道:“想当初,咱们奉李荣公公之命,去盯他的梢,那时他还只是一个送索唤的闲汉呢。”  

大楚精神一振,道:“是啊,真是怀念那个时候。咝溜”  

大楚情不自禁地吞了一泡口水。  

陈力行苦笑道:“如今李荣公公死了,沐押班也死了,人家杨沅却是武职做到殿前司御龙直都虞候,现在又考取了进士功名。追忆往昔…”  

“仿佛就在昨天…”于吉光幽幽接口。  

大楚道:“嗨!我记着呢,没那么近,都是去年五月份的事儿了。”  

于吉光、陈力行和毛不凡已经习惯了他的一根筋,谁都没搭理他,自顾说着话。  

毛少烦羡慕地道:“杨沅已经连中二元了,你们说,他有没有可能殿试也拿个第一,来个连中三元?”  

“哼!连中三元是那么好拿的?”  

一声冷笑,北判张宓阴沉着脸色走了过来:“自我大宋立国至今,一共才出过几个连中三元呐?  

他杨沅也配!连中二元,他都已经是走了狗屎运了,还想连中三元。”  

于吉光连忙站起,拱手道:“卑职见过张半刺!”  

毛不凡他们级别更低,连忙欠身站好。  

“半刺”是通判的尊称。  

“半刺”、“屏星”、“别乘”或者“郡监”,都成,都是对通判的尊称。  

其中,“半刺”、“屏星”、“别乘”是汉代监察官的誉称,而“郡监”则是源于监御史之职。  

毕竟通判理论上对州府的正印官是负有监督责任的。  

张宓沉着脸色道:“都去做事吧,你们刚到临安府来,要勤勉一些,多干出一些政绩。”  

于吉光赔笑道:“半刺教训的是。”  

张宓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于吉光忙向陈力行等人摆摆手,几个人赶紧撤。  

大楚也看不出个好赖,依旧兴致勃勃地道:“于参军,你说杨沅他真能考中状元吗?”  

于吉光叹了口气道:“八九不离十吧。”  

杨沅年轻、英俊、形象好。  

新君登基时他是负责禁宫安全的御龙直军官,有从龙之功。  

而新君登基,要一个新朝新气象,这时候要是出一个“三元及第”,对新皇帝来说,也是一个好兆头啊。  

所以,除非这杨沅在殿试的时候发挥太过失常,哪怕他殿试成绩平庸了一点,官家都会把他强行点为状元的。  

大楚笑道:“官家要真是点了他做状元,依照我大宋制度,状元是要留京任职的。  

那你们说他会被安排去哪里,会不会到咱们临安府来啊?”  

于吉光三人霍然止步,一起看向大楚。  

毛少凡咬牙切齿地道:“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  

大楚哐啷了一下牛眼,嘟囔道:“我又怎么啦?”  

陈力行斥道:“闭上你的乌鸦嘴就不怎么啦!”  

张宓到临安府任职,杨沅却坐了冷板凳,那时候张宓真是得意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