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满江红(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向她供奉的海洋之神和鲸神祈祷起来。  

神明啊,请发挥你的伟力,让他们的皇帝和宰相去死吧!  

请保佑花音、小奈活下来!  

如果不太麻烦的话,请神明顺便照顾一下那个该死的杨三元。  

神力庇佑,心想事成…  

西湖南岸的御码头,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就在它的那条长堤上。  

建炎元年,赵构初为天子,欲乘船赴龟山上香。  

朝廷便在这里建了一座八十丈长的弧形码头,以供天子泊船之用。  

这个新造的码头,从此就叫御码头了。  

御码头临水的一面没有石阶,因为官河水位较高,船只停靠在埠头时,船面正好和埠头上铺设的石板基本平齐。  

御码头的石料,都是采自于绍兴府的东湖石,用东湖石做成的条石,因此既平整又结实。  

今天,这里便是杭州名妓竞争十二花的会场。  

十二月,十二花,不管是清倌人还是红倌人,只比两样本事,色和艺。  

但能入选十二花,立时便是身价倍增。  

如果能成为今年的花魁,那更是至少吃五年的巨大红利。  

所以临安各大瓦子勾栏,无不精心准备。  

他们先在内部竞选,再由他们公认的最出色的伎人,与其他瓦子勾栏的名伎同台竞技,竞争十二花、竞争花魁。  

当灯亮起的时候,一条条打着不同瓦子勾栏旗号的花舫,便从水面上缓缓驶来,渐渐停泊在宽阔的码头边。  

码头上已经成了今晚竞争的舞台,中心位置搭起了一丈高的舞台,无数看客蜂拥而来。  

显然,这一天带着家人的,喜欢去运河看灯。  

而呼朋唤友而来的男人,则更愿意到御码头上看美人儿。  

最好的看台位置自然是要花钱的,即便如此也早就被预定一空。  

刘商秋没有在看台上预定位置,因为他是随玉腰奴一起来的,他就在船上。  

那一条条停泊在水面上的船只,便也勾连成了一片的看台。  

姑娘们的大金主都是坐在船头,为他支持的美人儿捧场的。  

春风楼的画舫是刘商秋借来的,雕梁画栋、描金饰粉,灯光恰到好处地一打,宛如仙人之舟。  

刘商秋坚信玉腰奴一定会拔得头筹,成为绍兴二十五年的花魁。  

他刘国舅最欣赏的女人,自然色艺俱佳,冠绝群雌,会有悬念么?可不能的。  

玉腰奴却在偷偷地瞄着刘商秋。  

她曾在声名一时无两,却迷茫了前途的时候,向改变了她一生命运的杨沅讨教前程。  

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而杨沅给了她一首歌,指点了一条路,要她激流勇退,洗净铅华,从良人而归。  

这几个月来,她和刘公子好的已是蜜里调油,可刘商秋却从未透露过要纳她为妾的意思。  

玉腰奴患得患失间,也不晓得刘商秋对她究竟有没有那个意思。  

今晚公开表白的话,对她而言就是一场豪赌。  

赢了,她自然得遂心愿。  

若是败了,她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玉大家”的身份,都会受到影响。  

她不确定,是应该继续一点点地试探刘公子的情意,还是…选这没有退路的表白。  

船,靠岸了。  

船体轻轻地一碰埠头,画舫轻轻一震,玉腰奴彷徨的心也是轻轻地一跳。  

她决定,还是听杨沅的,搏它一搏!  

上元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  

地下秘室里的藤原姬香,祈求着她能够离开幽禁和黑暗,重返自由的光明。  

画舫上的玉腰奴,祈盼着能走下飘泊的画舫,从此脚踏大地,开始全新的生活。  

看台上的男人们,希望能够看到好多好多的漂亮姑娘,最好再有一两个不慎走光的。  

只有临安府的乔贞、张宓、刘以观等官员们,希望这个上元夜最好什么都别发生。  

临安城中,早已动员了各厢公所、各军巡铺的所有人员。  

他们埋伏在一个个坊巷的隐秘处,身边是云梯、火叉、钩枪、水桶、沙土…  

临安城里各处建筑多以竹木为主,今夜又是灯火之城。  

他们最怕的,就是火德大宋今晚太火德了!  

一旦失火,也不知要有多少屋舍烧毁,多少人口遭殃。  

作为这座天下繁华之城的管理者,他们责任重大。  

今夜临安府所有大小官吏,全都派了出去,分区分片,各负其责。  

乔贞乔府尹亲自负责全城防火事宜。  

刘以观,原临安府司法参军事,曾经和杨沅一起为秦相府找猫的那位法官。  

现在他已晋升为临安府通判南厅,今晚他负责全城的交通疏导,谨防出现踩踏事故。  

原宣旨院长张宓,现如今是临安府通判北厅。  

由于之前没有过基层管理经验,现如今配合刘以观。  

他负责治安事宜,主要是处理有人趁乱调戏妇女、偷窃钱财、拐卖儿童等事务。  

乔贞下令,在临安各处居民坊巷里,搭设“影戏棚子”。  

从各大瓦子勾栏,征调影戏艺人,分赴社区,表演影戏。  

影戏艺人借助灯光、手势、纸人和皮影在布景上投射出简单有趣的动画。这是最能吸引小孩子的娱乐活动。  

由此可以把坊巷的小孩子们吸引在他们所在的社区之内,尽最大可能地防止他们出现走失或被拐卖的现象。  

临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