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稍稍过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经过。杨承旨说…”  

小骆往薛冰欣的签押房看了看,压低了声音道:“杨承旨说,他和薛副承旨早就私订了终身。  

薛副承旨现在已经除去宫籍了,转过年来就要辞官,成为他杨家的女人了…”  

众人听了又是一番哗然,他们还真不知道薛冰欣竟然和杨沅搞到了一起。  

他们更不晓得薛冰欣刚刚升为副承旨,竟然就要嫁作人妇,离开枢密院了。  

文天听了却是两眼一亮,薛副承旨一走,说不定大家就都有机会顺位升迁一步了。  

那我这个知客是不是也有机会往书令的位置挪一挪了呢?  

果然,跟着杨承旨好做官呐!  

小骆道:“秦枢使原来也早就知道薛副承旨已经除了宫籍,很快就要辞官的事。  

只是他却不知道薛副承旨是杨承旨的女人。  

如今这般情形,张院长戏辱杨承旨女人在先,可杨承旨本可以举告张院长,请上官主持公道。  

他却悍然动手,当众殴打上官,影响实在恶劣,这可把秦枢相气的不轻,结果…”  

小骆拖着长音儿四下一扫,众人恼了。  

王大少挽起袖子,急道:“结果如何,你他娘的倒是快说啊,不要再卖关子。”  

众人也都纷纷催促。  

小骆一看犯了众怒,便也不敢再吊大家胃口,便摊手道:“最后,秦枢相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喽。  

张院长和杨承旨都受到了贬责。宣旨院长张宓被贬为‘准备差使’,调去‘激赏库’当‘监官’了。  

杨承旨被贬为‘准备听候使唤’,现在去管东西厨了。”  

众人听了不禁面面相觑,签押房里一时鸦雀无声。  

枢密院有三种官职是专门给预备官员用的。分别叫“准备差使”、“准备使唤”和“准备听候使唤”。  

“准备差使”主要用于文官序列,枢密院里受到贬责的文官和暂时没有合适差遣的文官,就会暂时列入“准备差使”的行列之中。  

“准备使唤”和“准备听候使唤”则用于武官序列。  

其中“准备使唤”和“准备差使”一样,也是包含了被贬责的官员,但不一定都是贬官,还可以是待选官。  

而“准备听候使唤”,那就一定是犯了过错、受到贬责的武官了。  

从张宓和杨沅这两人所受的处分来看,秦熺显然偏袒了张宓。  

张宓现在去“激赏库”当监官了,这就大致相当于做了后勤处副处长。  

而杨沅…现在是食堂主任了!  

众人沉默半晌,书令张方旬不禁叹息道:“杨承旨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实在不该如此冲动的。  

他若实在气不过,去将此事禀报郑都承,请郑都承主持公道也就是了,何必动人呢。  

还是当着枢密使的面,哎,大好前程啊,何苦来哉。”  

书办郭泊川赞同地道:“就是,我家开了个饭馆儿,我家娘子做掌柜。  

有个醉酒客人发酒疯,也捏了她的屁股,我当时什么话都没说。  

等他离开时我才跟上去,套了他的麻袋,把他拖进小巷子里打的,杨承旨他还是太年轻啊…”  

郭泊川还没说完,薛冰欣签押房的门忽然拉开了。  

薛冰欣从房中走出来,一脸镇定地向外便走,只是她的眼睛红红的,似乎还有了隐隐的泪痕。  

樊江、王烨然等人连忙施礼道:“薛副承旨。”  

薛冰欣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径直走了过去。  

众人望向她的背影,虽然穿的是一身男式官袍改装的女式官袍,不如寻常女子服饰一般修身显形,但…  

哎,也难怪张院长,就那个屁股,谁看了不想掐一把?  

我要是院长,我也捏。  

张方旬摇摇头道:“杨承旨打了张院长,本来也没什么。  

可他是当着秦枢相的面打的,这就是打秦枢相的脸了。  

从此以后,怕是再也没有他的出头之日喽。”  

“尽扯淡!”  

樊举人不屑地冷笑:“杨承旨明年春闱是一旦会高中的,那他就要由武转文了。  

秦枢相又如何,到时还能压得住他吗?  

咱们武职衙门的甲历,不管是功勋也好,罪过也罢,你觉得那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文官们,会当一回事儿?”  

此时,郑远东找到了秦熺的签押房。  

秦熺是枢密使,下边还有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一系列官员。  

再往下才是枢密院下一级机构:承旨司、宣旨院、检详所、编修司、皮剥所等等。  

其中的承旨司下设有二十五房,这是针对全国军队事务的下设机构。  

机速房只是这枢密院二十五房之一。  

但,机速房却也是“枢密二十五房”中唯一的全国性谍报机构。  

而且机速房是直接面向天子的,有事可越过枢密院各官佐直接上报,地位超然。  

因此郑远东在秦熺面前,是能说得上话的。  

郑远东道:“秦枢使,我机速房一房承旨被贬责,秦枢使都不和下官先打一声招呼,这让下官很难做啊!”  

秦熺冷笑道:“郑都承,你的部下闯进宣旨院,当众殴打宣旨院长,本枢使和一众官员就在那里,他却视若无睹,这让本枢使,也很难做啊!”  

郑远东道:“杨沅掌管着‘蝉字房’,而‘蝉字房’管理着我大宋对外的所有谍探,这个位子如何重要,相信秦枢使也清楚。  

如今杨沅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