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王二的豪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得知杨沅能解决这个计划无法执行的两大难题,王南阳和李一森自然大为欢喜。  

王南阳忙对杨沅解释了一番这么做的缘由。  

原来,大宋各地的都作院直属军器监,而军器监则直属工部。看起来条理清楚、权责明晰吧?  

不过,你不要忘了大宋神奇的机构叠架。  

实际上,工部军器监对各地都作院,只负责军器图纸的统一制式的制定、质量和规格的检查与监督。  

而都作院的直接领导,则由提点刑狱司派员担任。  

原因是为了军器生产的安全以及兼顾成本,所以各地的都作院,基本都设置在当地监狱里。  

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借助监狱的安全措施防止泄密,同时可以让犯人充当打杂小工,为匠作师傅们打下手,节省人工成本。  

工匠们是民户,他们是受户部及各地官府里主管户口、赋税的通判官、司户参军等官员管理的。  

地方都作院生产军器所需要的物料和经费由谁负责呢?当然是管钱管物资的转运司了。  

所以,都作院上头,转运司负责物料和经费管理,提刑司负责小工(犯人)和场地管理,当地官府负责工匠民户管理,工部负责军器标准和质量管理…  

这么多的衙门交叉管理,权责等等就很难明晰,虽然仅从上面明确的制度来看,似乎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非常明晰。  

比如说,转运司负责物料和经费管理,那它就只负责物料和经费吗?它可是管钱的衙门,管不了你的人?  

再比如说地方官府,工匠们的钱粮赋税都是由他们管理的,你说他们管不管得了你们都作院的这些工匠?  

如此一来,管理的混乱和弊端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都作院的匠人个个一身本领,能制造军器的人,制作点别的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就好像你把工兵连调去给你家修房子,伱看他们能不能干好,绝对比施工队更有效率、质量更高。  

而大宋又是不禁止官员经商的,所以…  

都作院的匠作,包括充当小工的犯人,其实经常被调作他用,其中就包括充当建筑施工队。  

他们这些人,匠人是有薪水的,犯人是不用给钱的,这成本就低了,竞争力杠杠的。  

他们的手艺又好,所以,但凡有点背景人脉的搞工程,都喜欢用他们,谁用谁说好。  

杨沅听到这里,便明白过来。  

“二位是说,我在这里买一块地,建一幢大宅。走转运司、提刑司等衙门的门路,从都作院抽调工匠?”  

李一森笑道:“正是,如果杨掌房能把都作院的人调来给掌房盖房子,再用赶工期着急为借口,让他们吃住在工地上,那么,在宅子建成以前,他们就控制在掌房手上了。”  

王南阳道:“在此期间,有那么一两個工匠消失,谁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呢?  

工地上的人会以为被衙门调回去了,衙门里的人会以为他们还在工地上。  

等他们发现不妥的时候,掌房想要查的事情,早就查得一清二楚了。”  

杨沅果断拍板:“就这么干,我马上买地皮去!”  

还得是财大气粗的杨暴发户,寻常人家置办个稍贵重点的物件儿,都要再三斟酌。他要买块地皮,却眼都不眨。  

杨沅先把文天介绍给“鱼字房”的两位都头,以后杨沅就不会每每跑来此处了。  

有什么事,他会吩咐文天,由文天和他们联系。杨沅目标太大,他不亲自出面,也更安全些。  

然后,杨沅就带着文天去陆府了。  

路上,杨沅对伴行车驾旁的文天道:“山阴富庶,人文优雅、风景殊丽,吾甚爱之。  

兼且咱们家的生意,以后要留人常驻山阴,所以本少爷决定在这儿起幢宅子。”  

“我这就去找陆兄,请他帮忙寻一块风水宝地,以后这督造宅子的事情,就由你全权负责了,你可干得来么?”  

文天顿时大喜,油水这不就来了?  

贝儿姑娘果然是个知恩图报的,昨夜里,恐怕她没少给杨掌房吹枕头风吧。  

文天喜孜孜地道:“二少爷放心,小人一定用心竭力,把少爷的庄园建得华美雅致,不叫山阴巨室豪门看轻了咱家。”  

陆游自沈园之会回来,各种酒局就婉拒了。  

一则是从此切断了与唐婉的情丝,各归各家、各安其室。  

虽说这正是他所追求的结果,可惆怅总是难免的,没心情去饮宴欢会。  

另一方面,也是要准备赴福州上任了。  

这种豪门巨室家的子弟上任,可不是打点行囊,带几个随从,就走马上任的。  

他们通常都要带一套班底。  

山阴也就是绍兴,本就有师爷之乡的美誉,那种底蕴这时就已成了气候。  

而陆家更不需要从外边招募,他们从自己家的各处产业里,抽调些精明能干的人才就够了。  

只不过,陆家自然不会满足于一个主簿,要想让陆游尽快干出政绩、顺利升迁,还是要配几个得力之人的。  

83最新地址陆游这几天正在家中长辈的带领下,考察初选的一批人,打算优中选优,挑几个最中意的带去福州。  

陆游一见杨沅,便笑道:“我明日就要赴福州上任去了,正要使人知会于你,你便来了。”  

杨沅惊讶道:“这么快?小弟明日自当为兄送行。”  

陆游道:“你今日来,可是有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