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忽作无期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此刻,身临其境,他自然而然地就做出来了,心甘情愿。  

孩子的爹娘从屋里走了出来,一瞧杨沅这般模样,顿时变了脸色。  

丈夫赶紧冲出雨幕,上前搀扶杨沅。  

妻子则匆匆跑回门口,冲里边喊了一声,然后邻家老爷子也拄着拐棍迎了出来。  

梅雨绵绵,如泪。  

出殡之期是在第三天,皇城司下一指挥所的曹指挥、刘副指使、伤势未愈的寇黑衣,还有一班杨澈的袍泽兄弟都来了。  

青石巷的街坊们帮忙,为杨澈风光大葬。  

杨沅在临安城郊买了一处山清水秀之地,为大哥修建了墓地。  

他买了很大一块地。  

因为…杨家的子子孙孙,以后都要埋在这里。  

最上边,他大哥的墓旁,留出了一块位置,  

那是他以后的长眠之地。  

只要他子嗣绵延,香火不绝,他大哥就一样有血食祭礼。  

小隔间里供奉杨氏一门灵位的供桌上,新多了一块灵位。  

香炉里,三柱香火袅袅而燃,  

蒲团前的纸钱盆里,火光明暗不定。  

杨沅跪在蒲团上,一张张撕下杨澈留下的手札,一页页投进纸钱盆里。  

在把杨澈移灵回自己家后,他便想到了曾经无意中发现的那本手札。  

他从大哥的衣柜中,翻出了这本手札,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  

那是杨澈的一本“日记”,他从进入皇城司开始,历次侦破案件的经过,都记录了下来。他的心得、他的体会、他的成长…  

从这本手札里,杨沅看到了他最初的青涩,也看到了他越来越老练的成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忘的经历,他也会记上一笔。  

于是,通过这本手札,杨沅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哥。  

原来一年前的大哥,并不是整天板着脸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原来曾经的他,也会流连声色场所,勾栏听曲,夜宿花船,过得风流快活。  

他在一年多以前的记载里,还看到了他的名字。  

那是杨澈认回他的那一天,杨澈就是从那天开始,彻底改变的。  

杨沅看着一页页纸烧个干净,然后带着一身的纸灰走出了房间。  

院子里,老苟叔正和宋老爹坐在杨澈两兄弟常坐的石案旁。  

“老苟叔你来啦,宋老爹,我去趟皇城司,料理一下我哥的后事。”  

杨沅向老苟叔打了声招呼,又对宋老爹交代了一声,便向外走去。  

老苟叔微微皱起了眉。  

杨澈死后,他没见过杨沅哭。  

报丧时没哭,出殡时也没哭。  

老苟叔有些不满:“杨澈很疼他兄弟的。可是杨沅这孩子连出殡时都没哭上一声,性子未免也太凉薄了。”  

宋老爹却深深地望了一眼杨沅的背影,缓缓地道:“当初,咱也没见老计哭过。”  

刘商秋抢下了监视国信所的活儿。  

可是这次寇黑衣和杨澈既然中伏,说明皇城司的调查已经为人所知。  

这势必会给他们接下来的调查增加极大的困难。  

对方既然对他们的行动如此了解,谁敢保证,皇城司内部没有对方的细作?  

如果,国信所果然和关昊也有勾结,调查他们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可刘商秋这个活宝贝,居然挤兑住了木提举,抢下了这桩差使。  

曹指挥真是说不出的蛋疼,他不得不耳提面命,再三叮嘱刘商秋,叫他务必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可是看刘大公子那左耳听右耳冒的样子,恐怕是一句也没听进去。  

曹敏觉得心好累。  

就在这时,一个皇城卒走了进来,对他二人报拳道:“曹指挥使,刘副指挥使,杨副都头的兄弟杨沅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