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摄政(2/3)
所以,攻击很快就变成了形同儿戏的演习。
拦道的一方见对方识趣,当然也要投桃报李。
在这种默契之下,双方在西溪湿地佯攻、试探、侦察、迂回。
双方“演习”的有来有往的,十分热闹。
天明时分,临安城中便基本平定了。
守军在激战中没占到便宜,接着就有旨意从宫里出来了。
皇帝下诏,承认了燕王清君侧的合法性,并且主动抓捕了君侧的奸佞。
如此一来,许多士兵不等上官下令,便主动扔下了刀枪。
清晨,燕王杨沅“护送”天子、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众亲王、公主回宫。
然后,辛弃疾和杨寿便接管了宫城防务。
吴挺的步军司,则接管了皇城的防务。
至此,尘埃落定。
杨府里,提心吊胆了一夜的家眷,方才放下心来。
杨沅可没有死节殉国的觉悟,他一下船,就让鹿溪回家了。
明暗几条逃逸路线,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的。
院子里,几百匹骏马吃饱喝足,鞍鞯齐备。
通过地下通道,潜往后山的秘道,也早有心腹家人守住出入两端。
不过此时虽然已经确定大局已定,鹿溪也没有放松警惕。
她依旧默默戒备着,直到杨沅带着杨泽,在数百骑扈兵的护送下,返回仁美坊。
李仁孝破防了。
他从梯子上下去的时候,一脚踩空,扭伤了足踝。
扭伤了足踝的李仁孝,一瘸一拐骂骂咧咧的回了花厅。
今儿任沐妍和罔云湄的胃口大开,早晨一个多吃了半碗粳米粥,一个多吃了一颗糖心蛋。
杨沅是忙里偷闲,回来一趟的。
一则是带杨泽祭祖,之后杨泽要去配合吴挺,守卫皇城。
二则,也是回来向亲人家眷们报一个平安。
他知道,不看到他的人,哪怕家里人得到了消息,也不会放心。
不过,此时善后,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他参与,杨沅是离不开太久的。
杨沅与家人见了面,又带杨泽去祖祠祭了祖。
等杨泽哭的两眼红肿地出来,便向二哥告辞,带了一队亲卫赶赴皇城城门,去见吴挺了。
杨沅这些家眷可不是花瓶,且不说内记室里出谋划策的,同舟会里身手高明的,便是鹿溪这位小厨娘,此时也有着莫可替代的大作用。
且不说有这位主母坐镇,家宅才稳,她还关系到临安这段时间里,于百姓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民生。
京城这场大乱,至少在几天之内,是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影响的。
而这种影响,势必影响京城的日常供应。
上百万人口的庞大城池,每天的日用消耗何等巨大。
要维持京城的正常运转,有太多事情不是刀剑可以解决的。
一个只懂得破坏,不懂得建设的莽夫,也无法真正掌控这座城市。
而鹿溪一直掌握着杨家的经济大权,这时在临安城百万人口的日常所需方面,她就要配合临安府做大量事情。
而且此时,很多事情由官府出面,远不如由她这位小食神出面,更能稳定人心、维持运转。
现在的情况是:杨沅清君侧成功,在京奸党全部束手就缚。
而且这一切,都是打着皇帝的名义来进行的。
晋王赵璩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但仍昏迷不醒。
赵愭还有他存在的价值,人虽然已经被软禁起来了,但皇帝这个身份,暂时仍然是属于他的。
可是,换皇帝的一系列事情,现在就得开始了。
有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支持,杨沅换皇帝的想法,便具备了法理上的合法性。
不然的话,他虽也能操作成功,但以臣子身份废立皇帝,无论怎么洗,终究是不清白。
但,这也不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点了头,就一切顺畅、毫无后患的。
这只是说,从法理上,具备了废立皇帝的合法性。
诸多大臣需要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吧?
他们现在可只知道皇帝同意清君侧了,还不知道要换皇帝。
而且,赵愭是赵瑗的皇长子。
赵瑗登基之初,虽然没有马上立他为皇太子,可实际上就是拿他当皇太子的。
所以对这位皇长子,是不同于庆王和恭王两位皇子的。
比如说,婚姻。
赵愭现在没有立后,只立了一些妃嫔。
上次选秀女,进入终选的三十七名秀女,除了一个李凤娘,全被赵愭纳入了后宫。
其中高阶妃嫔只立了两人,一个被册立为德妃,一个是册封为淑仪。
其余都是九嫔之下的低阶妃嫔了,美人、才人、红霞帔什么的。
而现在主持后宫,实际执行皇后权柄的这位德妃,姓钱。
钱家在钱塘,根基实在是太深了。
深到哪怕是赵构立临安为行在,在此实际建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底蕴也远不及钱家。
如今要废皇帝,才跟了皇帝一百多天的钱家女就要成为事实上的“废后”。
你老赵家这不是耍我们老钱家吗?
所以,一定得找到一个妥善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诸如此类,需要平衡考量、进而解决的事情太多了。
这些事情不解决,一旦赵愭退位,势必埋下大量隐患,说不定哪天就要爆雷。
而且所有这些事情,不可能越过此时实际控制了临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