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猎手?猎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存率更低。在HPV阴性疾病患者中,在完成放疗后3个月,NLR升高与生存率降低有关。  

3.虽然炎症已被确定为癌症的标志之一,但对炎症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即促进血管生成和恶性转化以及随后的癌症进展,仍然了解不多。  

4.持续的HPV感染会释放促炎因子,导致慢性炎症,随后发生癌变。然而,HPV阳性和HPV阴性肿瘤之间的炎症性肿瘤微环境似乎有所不同,因为与HPV阴性肿瘤患者相比,HPV阳性口咽癌患者的疗效相对较好。坏死是促进炎症的,可以招募免疫细胞到该区域,目的是清除坏死的碎片。虽然炎症浸润的目的是清除碎片和促进愈合,但坏死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1α用于细胞增殖,可以在无意中加速肿瘤的转化和进展。  

局限性1.本队列中HPV阴性的口咽癌患者只有71人,因此限制了NLR对疾病特异性结果的统计可信度和进一步的分析:  

2.评估客观反应或病理诊断是在每个研究机构中独立进行的,因此,结果不是统一处理分析的。  

3.未区分病理类型并进行亚组分析。  

在该大样本量口咽癌患者研究队列中,强调了放疗前的NLR可以作为口咽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NLR较低的患者在生存期和疾病控制方面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同时可以将NLR作为一个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前瞻性探索,以进一步对口咽癌患者治疗前的风险进行分层,从而实现治疗的降级/升级。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缓解急性期疼痛;  

缩短皮损持续时间;  

防止皮损扩散;  

预防或减轻并发症。  

一、抗病毒用药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皮疹形成,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  

应在发疹后72小时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  

阿昔洛韦在感染细胞内经病毒胸苷激酶磷酸化,生成阿昔洛韦三磷酸,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中止病毒DNA链的延伸。  

用法:  

口服:400~800/次,5次/天,服用7天;  

静脉滴注:免疫受损或伴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每次5~10/kg,每8小时1次,疗程7天。  

注意事项:  

阿昔洛韦给药期间患者应充足饮水,防止阿昔洛韦在肾小管内沉淀,损害肾功能。  

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快,在胃肠道和肝脏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  

用法:  

口服:3001000/次,3次/天,服用7天。  

泛昔洛韦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迅速转化为喷昔洛韦,在细胞内维持较长的半衰期。作用机制同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高于阿昔洛韦,给药频率和剂量低于阿昔洛韦。  

用法:  

口服:250500/次,3次/天,服用7天。  

溴夫定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抑制病毒复制的过程只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进行。  

用法:  

口服:125/天,l次/天,服用7天。  

膦甲酸钠通过非竞争性方式阻断病毒DNA聚合酶的磷酸盐结合部位,从而表现出抗病毒的活性。  

用法:  

静脉滴注:每次40/kg,每8小时1次。  

·肾功能不全患者,要相应下调使用剂量;  

·肾功能持续下降者,应立即停用阿昔洛韦,改用泛昔洛韦或其他抗病毒药物继续治疗;  

·对于怀疑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给药前应检测肌酐水平。  

二、镇痛药轻中度疼痛: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  

中重度疼痛:  

1、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  

2、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此外还可以选择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  

带状疱疹期间重度急性疼痛是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而且能减少PHN发生。  

研究显示,早期使用普瑞巴林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期疼痛评分,尤其在疱疹发生7天内使用能显著降低PHN发生率。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更常见且为重度,严重影响生活各方面,如发生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研究显示,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不仅能进一步降低PHN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日常活动与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三、糖皮质激素目前关于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仍存在争议。  

普遍观点认为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步递减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已发生PHN的疼痛无效。  

推荐剂量:泼尼松初始量3040/天,口服,逐渐减量,疗程12周。  

四、神经营养类药物对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也有一定帮助,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口服或肌内注射。  

五、外用药物以干燥、消炎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