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放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日松拉着萧雅雪直接上了马车,扬鞭催动马儿,马车奔驰了出去。  

这边,杨若晴摇了摇头,也将视线从杨若兰那边收了回来,坐回了马车里。  

几辆马车一齐出发,等到隔壁院子里的杨华忠和孙氏他们出来送,马车早已走远了。  

是故意赶早走的,目的就是不想他们送。  

因为每回远行,都受不了孙氏那走一步送一步的感觉,揪心。  

马车四平八稳的前行着。  

前面那日松他们的马车里。  

萧雅雪对那日松道:“一夜夫妻百夜恩,她终究怀可你的骨肉,你这样把她留在路边,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吧?”  

那日松摇头。  

“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他道。  

“后悔什么?”萧雅雪问。  

“当初不该管不住自己的心,去招惹杨氏这样的女人,实在蠢笨吗,一点都不识趣!”  

那日松道。  

“如此当众胡搅蛮缠,害我在长公主面前难做。”  

“将来带回大辽,带回家族,岂不是要处处拖我后腿?”他道。  

萧雅雪也是蹙眉。  

“有句话叫母凭子贵,倘若她为你添了个儿子,将会更加放肆。”  

“到时候后院会被她搅得不得安宁,也会耽误你正事,那日松,你可要想清楚哦!”萧雅雪道。  

那日松神色复杂的打量着萧雅雪:“你怎么直呼我的名字?先前在马车外面,你还喊我夫君来着…”  

萧雅雪笑了笑。  

“那是喊给别人听的,咱们的约定,可是说得好好的。”  

“现在齐心协力把这个难关度过去,等到回了大辽,我们各自请示自己的家族,成全我们和离。”萧雅雪道。  

关于和离的事,自从上回跟杨若晴那私下谈过后,萧雅雪后来想了很多。  

她是一个想到就会去做的女人。  

所以找那日松摊牌,提出结束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  

这段时日,两人一直都是分居状态。  

听到萧雅雪的话,那日松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你当真要跟我和离?”他问。  

萧雅雪点头。  

“为什么?”那日松问,“你这样,会让我很没有面子。”  

独步红尘萧雅雪道:“如果没有来南方,我或许还不会萌生这种想法。”  

“来了一趟南方,看到这些平明百姓们这样的活法,我很羡慕,”  

“人生苦短,这才是我萧雅雪想要的日子。我,不想成为家族利益的棋子,我想要自己的良人!”她道。  

“良人?”  

那日松的笑容有点奇怪,“我可是那达慕大会上的蝉联好几届的勇士,草原上的姑娘都想要做我的女人。”  

“我这么优秀,难道还不够格做你的良人?”他问。  

萧雅雪摇头:“你的女人太多太多,我累了,也倦了。”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那日松,你永远不懂我。”  

说完这话,萧雅雪扯过一边的一床薄毯,盖在自己身上。  

“我要闭目养神了,你请自便。”  

然后,萧雅雪闭上了眼,不再看那日松一眼。  

那日松愣愣看着萧雅雪。  

窗外的晨曦,洒进了车厢。  

车厢里光线昏暗,这个女人就这么蜷缩在车厢一角闭着眼。  

头一回,他发现自己的发妻不抡拳头,不甩鞭子,不拿一把马刀追着他满院子跑的时候,  

这模样还真是蛮好看的。  

上京的路,一点都不枯燥。  

有夫君,有婆婆,有好姐妹。  

有自己的车马,累了就上车睡觉,睡好了就看风景。  

更主要的是,兜里有钱。  

所以啊,这穷家富路,出门在外,一定得带着足够的钱。  

杨若晴一行北上去往京城,虽然是去面圣,可是大家却也不是太赶。  

照着平常节奏来,马儿需要休息,人也需要休息。  

大家伙儿约定了下,就把这当做了一次出门旅游好了。  

看风景,吃各地的美食,一路上欢声笑语,倒也很是惬意。  

正月十七动身的,等到农历的二月二十六,大家伙儿抵达了京城边的一座卫城。  

为啥要叫卫城呢,是因为这卫城有东西南北四个。  

就跟那卫星似的,分别占据四面,将大齐的心脏,京城牢牢护卫在中间。  

所以,抵达了卫城,相当于到了京城的边缘了。腹黑王爷的娃娃妃“娘,晴儿,我在前面的一家客栈要了几间上房。”  

“咱今日就在那落脚,明日早上再动身吧?”  

骆风棠骑着马,来到杨若晴跟拓跋娴的马车旁请示。  

拓跋娴探出头来,看了眼前方卫城城楼上刻画着的城池名称,眼底掠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风棠,晴儿,我想在这里滞留一日,后日再动身去京城。”拓跋娴道。  

骆风棠和杨若晴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在对方眼底看到了同样的讶异。  

这都到了京城边上了,咋还不一鼓作气过去呢?  

“我年轻时候,来过这个卫城,我明日想去城里走走,看看。”拓跋娴解释道。  

骆风棠和杨若晴同时恍然。  

娘(婆婆)这是来找回忆了呢!  

“好啊,那就听娘的,咱明日在这逗留一日,后日再进京。”杨若晴道。  

大家伙儿在一家客栈里暂且落脚。  

杨若晴自然是跟骆风棠住一间屋子,阎槐安住一间,那日松和萧雅雪也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