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白衣女帝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春去秋来。  

转眼就是三年。  

这三年,赵玉灵安安静静的跟着楚河在藏书阁,看书,撸王八,巩固修为。  

这也让江湖上关于白衣仙子晋级白衣女帝的热议,变成传说。  

时间最是无情。  

三年虽然不算长,但赵玉灵也只是出手了一次,之后就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被遗忘,再正常不过。  

当然,有人被时间忘记。  

也会有新的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成为所有人新的焦点。  

冰雪女帝,林雪灵,就是这三年来,夏族最瞩目的焦点。  

三年前,在白衣女帝消失后不久,就在人们不甘心想要去寻找她的踪迹的时候。  

安南之地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  

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  

一柄三尺青锋长剑!  

出现在了与夏族在安南之地有接壤的犬牙一族的族地。  

那一天血流成河。  

犬牙一族的哀嚎,震天动地。  

一位半步无敌王者血洒长空,三位半步王者尸骨无存。  

最后,犬牙一族,族中剩下的三位半步无敌王者汇合一起出手,才堪堪抵挡住那一人一剑杀戮的步伐。  

然而,犬牙一族,四位半步无敌王者,一位陨落,三位被牵制,让它们周围的族群看到了机会。  

有族群按耐不住出手,让犬牙一族雪上加霜。  

双重打击之下,犬牙一族几近亡族,它们放弃了大片疆域,一退再退,直到退到了最贫瘠之地,其它族群才停止出手。  

最后犬牙一族与林雪灵谈判。  

愿意给出大量的赔偿,祈求和解。  

夏族有老牌半步王者赶来,说服林雪灵同意了这个条件。  

因为这时候的犬牙族,已经是最疯狂的困兽,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真的将它们逼到想要鱼死网破的程度,如果没有绝对强的实力,将它们三位半步无敌王者留下,对夏族会遗祸无穷。  

就像以前的夏族,被逼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敌人就放弃了继续逼迫。  

不是它们有多善良,这只不过是荒域之地,各族群的生存法则罢了!  

在没有绝对实力,将对手族群的高端战力灭掉时,最好的做法,是压缩对方的生存空间,把它们赶到最贫瘠的地方去,让它们慢性死亡。  

毕竟,生存空间减少,就代表资源缺失,没有资源,衰落下来几乎注定。  

这才是最稳妥的!  

而急功近利,动不动就灭全族,除非双方高端战力差距过大,否则很容易会把牙磕掉。  

毕竟,荒域族群无数,两族死拼到底,最后得利的,就是那些环伺在周围的狼群。  

就像几百年前的夏族,与魅族倾族一战,血流成河,最后两败俱伤,现在都还没缓过来。  

以前的夏族,像犬牙族这样的小族,敢得罪他们,是可以做到彻底灭族的。  

那时候夏族疆域可是现在的十几倍,而且坐拥好几处珍惜宝地。  

现在,全没了!  

和谈成功。  

虽然最后,林雪灵没有完成一人灭一族的壮举。  

但她的名声却彻底传了出去。  

夏族乃至周边的其它族群,都有了她的传说。  

一时之间,夏族周边的异族老实了许多,不敢再轻易在边境之地与夏族发生摩擦。  

这就是真王的威慑!  

在这三年多时间里,楚河的修为也突破到四转六层,并且圆满,即将七层。  

他的法相金身也到了第二层圆满,灵魂金身凝实了很多,已经能够开始增幅他的战力。  

“小楚哥哥,小姨现在好威风啊!已经在皇城加冕称帝了呢!”  

赵玉灵抱着小王八,在躺椅上一摇一摇的,拿着一份译报看完,抬头道。  

“你如果羡慕,你也可以去的!”  

楚河睁眼淡淡的道,:“你的实力是够的,如果想,找一处边境,将一个小族群打穿,就可以了!”  

“才不要,那样好累!”  

赵玉灵摇头,她接着道,:“我还是喜欢像小楚哥哥这样,教教人,看看书,悠闲又好玩!”  

“小楚哥哥,你说,我在外面,开一座学宫怎么样?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白衣女帝宫!”  

她越说眼神就越闪亮。  

撑着下巴陷入了憧憬。  

仿佛看到了她座下弟子万千,成为夏族支柱,为夏族开疆扩土,威镇万族的场面。  

既省了她的事,也满足了她守护夏族的愿望。  

“想去就去吧!老师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看着呵呵傻乐的小丫头,楚河摇头一笑。  

也没阻止。  

小丫头毕竟还年轻,总不可能一直陪着他在藏书阁。  

年轻人嘛!总要在外面闯闯,才能懂得沧桑滋味。  

楚河突然感觉有点羡慕。  

年轻真好。  

有理想,有梦想。  

还有说干就干的冲劲。  

那像他,人虽然看起来不老,但心却老了!  

不知不觉,都七十一了!  

在藏书阁也呆了有五十七年了吧!  

时间这玩意,过的真快啊!  

所幸,随着修为高深,他的命越来越长。  

否则,如果像前藏书阁管理者那样,这个年纪,差不多,甚至可能早就嗝屁了!  

“可是,我走了,小楚哥哥,谁来陪你说话,解闷啊!”  

赵玉灵犹豫了一下道。  

小丫头还挺有良心。  

楚河莞尔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