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杨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源:  

冥河身份不同于其他人,他可是紫霄宫中客,更是亚圣大能,与三清都是平辈论交的,而且血海不枯,冥河不灭,实在不好得罪。  

冥河老祖满身戾气,身穿血色修罗衣,面容阴冷,朝昊天拱了拱手,送了一颗红莲子,便坐在席位之上,只是他人缘实在不咋地,周围的众仙竟然没有一个跟他打招呼的。  

冥河老祖也不在意,自顾自的喝着琼浆,吃着仙果也不理众仙的反应。  

眼见场面有些尴尬,上首的昊天和王母对视一眼,端起手中的酒杯,向众仙敬酒。  

广成子话音刚落,昊天和西方众仙还有顿时面色铁青,昊天愤怒广成子当众落自己面皮,自己刚刚将对方夸了一顿,你就贬低人家,岂不是赤裸裸的打脸么!  

这次当先开口的是阐教的另一尊金仙赤精子,赤精子站起身来朝昊天微微打了个稽首:“大天尊好意,贫道心领了,贫道师兄弟逍遥自在惯了,受不得拘束,辜负大天尊美意了,此间事了,吾等二人也该回山向老师交旨,告辞!”  

无论是修为,还是战力,恐怕都是阐教中三代弟子中的第一人,一身战力远非寻常金仙所能媲美。  

如今鸿钧道祖已然身合天道,他的道场紫霄宫也是早已跟着隐遁踪迹。  

即便是诸位圣人,在没有鸿钧道祖宣召的情况下,也根本无法找到紫霄宫的所在。  

然而昊天却是大不一样,昊天自出世的那时起,便一直侍奉在道祖的鸿钧身边。  

于昊天来说,紫霄宫和他自己的家亦是别无二致。  

虽然如今紫霄宫隐遁踪迹,但是昊天却能凭着特殊的感应,找到紫霄宫现在的所在之处。  

整个洪荒当中,恐怕除了鸿钧道祖以外,即便是诸位圣人,也没有昊天对紫霄宫的了解深刻。  

在无边无际的混沌当中行走了许久,昊天突然顿住脚步停了下来。  

“弟子昊天,有事求见老爷,还请老爷怜悯,现身一见。”  

但见昊天作揖行礼,向混沌虚空跪拜道。  

身前的混沌虚空中虽然什么也没有,但昊天知道紫霄宫就在面前,只不过如今隐去了行迹罢了。  

随着昊天的话音落下不过几息的时间,但见混沌虚空倏然间产生了一阵波动。  

继而,一座巍峨雄壮的宫殿凭空呈现在昊天的身前,正是昔日收纳洪荒三千大神通,于此听道明理的紫霄宫。  

紫霄宫甫一出现,昊天脸上便显露出了浓浓的喜色,他连忙加快步伐向着紫霄宫的大门走了过去。  

“弟子昊天,拜见老爷,愿老爷圣寿无量,早证大道!”  

刚刚打入紫霄宫内,昊天便赶紧双膝下跪,朝着端坐于高台蒲团之上的鸿钧道祖连连叩首道。  

耳中听得昊天的声音,面色无喜无悲的鸿钧道祖睁开了他那好似紧闭无数岁月的双眼。  

虽不见什么精光爆射,目射斗牛的异像,但也是眸光流转,晦暗莫名,其中尽显天道变化之妙理。  

“童儿,此前吾册封尔为天庭之主,命尔管理洪荒,尔不在天庭尽忠职守,突然返回吾这里所为何事?”  

待到鸿钧道祖双眸中的妙理尽数逝去以后,他那淡然无比的声音方才响彻在紫霄宫中。  

就在昊天刚刚离开不久,紫霄宫中,鸿钧一人静静坐了许久,一直看着昊天回到天庭,才有了动作,手中符印掐动,八道玉符一起射出,直往洪荒而去,乃是去通知蔺逍遥、皇天氏、老子、元始、通天、女娲、接引和准提八人,玉符之上有紫霄宫的位置所在,凭借玉符,他们八人轻易能寻得紫霄宫的踪迹。  

不多时,蔺逍遥和皇天氏以及洪荒六位天道圣人便都到了紫霄宫中,八人全部坐定之后,老子等六位圣人都看向鸿钧道祖,心中猜测此次鸿钧道祖为何召他们前来,唯有蔺逍遥和皇天氏泰然处之。  

老子见鸿钧道祖坐那久久不曾说话,便开口问道:“不知老师找我等前来,所为何事?”老子这一问也正是诸圣心中想问的,每逢大事,鸿钧便会将他们全部招来,上次便是为了人族立三皇五帝之事,只是此次却不知所为何事,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老子一问,鸿钧才开口说道:“此次召你们前来,只为三事,其一,方才昊天前来见我,言道天庭人手缺少,不好管理三界众生,让我命人、阐、截、西方四教弟子听命于他。”  

鸿钧这么一说,老子、元始、通天和西方二圣都不由皱起眉头,心中可谓把昊天恨透了,他们没想到,昊天竟然敢有如此狂妄的想法,但他们却忘了一切的起因,若不是他们门下弟子仰仗圣人弟子的身份,不敬天庭,昊天未必会出此下策。  

老子、元始、通天、接引和准提五圣心中虽有怒意,但此时身在紫霄宫中,他们也不便发作,唯有蔺逍遥、皇天氏和女娲三人没有任何反应。  

蔺逍遥不立教,而且玄龟堪比圣人初期,鲲鹏可谓是圣人之下最强者之一,熊猫也是准圣修为,至于鲲鹏的徒弟仓颉,更是人族文祖拥有造字功德庇护,可谓劫不临身。  

皇天氏更是不出幽冥地府所以封神之事基本和蔺逍遥、皇天氏二人无关。  

随着修行有成,自身实力的日益增加,杨戬的救母之心亦是愈发急切。  

“师父,弟子跟随师父修行数百年,我母亲便被困了数百年,如今徒儿修为有成,想出山救母,还请师父准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