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七章 扬州慢(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多人因为林润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便瞧不起他,殊不知他只是个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其真实实力如何,不是一次考试可以衡量的,那是要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才能体现出来的——他的弹劾奏章极为犀利、且毫无漏洞,被认为是攻守兼备的典范,无人能够攻破;他的口才更是毒辣无比,对手只要敢跟他当面掐,保准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且反应极快,今天的敌人今天骂,从不过夜,杀遍满朝,竟无敌手。人送外号‘林一刀’,号称刀刀见血,专治各种不服。

人们都相信,如果不是因为皇帝袒护严党,被林润干掉的犯官数字定然成倍扩大。

有此等猛人在朝,严党自然如芒在背,偏生又拿他没办法,只好拿出烂大街的手段,嘉靖四十年,使一招明升实贬,将他发配到南京都察院,来个眼不见为净。

严世蕃对林润心有畏惧,还想敲打他一下,林润要赴任时,便假意备办酒席为他饯行,还请了其他御史陪同。席间大家只说些客套话,不敢多言,唯恐触犯了权势滔天的小阁老。但林润的态度与众不同、无所顾忌,在席上高谈阔论,谈笑风生……严世蕃觉察到他的举止有些反常,心里愈发感到不踏实。便授意早安排好的宾客与林润叙谈。说,小阁老望你不可随便议论朝政,以免惹来祸灾,往后还是少说为佳。

但是,林润把严世蕃的话当作耳边风,升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后,不改本色,接连纠劾不法,尤其是严党分子,更被他接连炮轰,正赶上严党式微,战果更是辉煌,鄢懋卿、沈泉、涂立等人,都倒在他的刀下,一时间威名赫赫,令贪官污吏闻之色变,与另一位御史邹应龙并称‘南龙北林’。

但与邹应龙的一本成名不同,林润的威名是经年累月、不改本色的攒出来的,故而更加受人尊敬,也更加令人胆寒。

沈默和林润在京里相处过半年,对他的印象是极好的,因为他不但像海瑞那般嫉恶如仇、爱民如子,还富有人情味,能宽容别人的小错误,尤其是和朋友在一起时,风趣优雅,令人如沐春风。

所以一见到林润出现在面前,沈默先是一惊,而后大喜过望,亲热的拍着他的肩膀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林润微微一笑,娴静如处子道:“等你啊。”

沈默不信,哈哈笑道:“去你的,我怎么没听说你会算命呀?”

林润也笑道:“我真是等你,等了你一天了,原本想着今晚再见不到你,我就去绍兴等你,想不到老天保佑,还是把你等到了。”

听他这样说,沈默信了,笑道:“去我船上说。”

“还是去我雇的船上吧。”林润笑笑道:“我那船娘,会烧一手道地的淮扬菜,我是没吃够的。”

“那好,”沈默欣然而往,对跟在后面的侍卫道:“我就不回去吃了,你让人捡些新鲜的鱼虾送过来。”侍卫领命而去。

两人行两步,便到了林润雇的船上——一艘普通的‘乌篷快’,船家是母女两个,此刻闺女正在帮着她娘在船梢上做菜,听得有人登船,便蹦蹦跳跳的来到船头,亲热的道一声:“林公子,您回来了!”

接着便出现在船门口,只见她系一条碎花布围裙,一面擦着手,一面灿烂的笑着,两根乌油油的大辫子在脑后一甩一甩,衬着她那张红白分明的鹅蛋脸,那番风韵,着实撩人。

只是此刻这娇美的小船娘,竟有些自惭形秽起来,她想不到如画一般好看的林公子,竟然领回一个更好看的公子爷,不由低下头,揪着衣角局促道:“您有客人啊……”

林润笑笑道:“是啊,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你叫他沈公子便好。”说着对沈默道:“这个是阿碧。”

沈默微笑道:“打扰阿碧姑娘了。”

“呃……不打扰不打扰。”阿碧红云满面,旋即垂着眼向二人请安。

林润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递给她道:“让你阿姆炒几个拿手好菜,这位沈公子是个老饕,寻常美食可入不了他的法眼。”

听他这样说,阿碧登时来了精神,脆声道:“我们家的‘船菜’是出了名的,二位公子瞧好吧。”说完便紧紧攥着那小锭银子,一跳跳的跑到船后,跟母亲传话去了。

听她银铃般美好的声音,沈默两个相视一笑,对坐在舱中,支开窗户,便看到渐凉的江水。阿碧端上三五个冷盘,然后上一壶扬州本地的‘琼花露’,不知此酒是取琼花中露珠为液,还是借助琼花雅名,但观其色泽柔和、品其味醇可口、还有一种灵芝奇香,备受文人雅士青睐。

横竖还有一夜,两人也不急着这一时,便啜着美酒,说些别后之情、同窗轶事,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便暮色深重,月浸江水。

“开饭喽!”不知什么时候,那阿碧掌起了灯,终于端上了热菜。转眼便摆上四个小炒,口中干脆利索道:“韭菜炒螺蛳肉、蚕豆瓣炒苋菜、春笋烧刀鱼、干咸菜烧肉、小船小户没啥好吃的,客官请海涵。”

听她说得有趣,沈默尝一筷子,味道十分可口,不由赞道:“能把小菜做好了才是本事。”

“听她瞎说,大名鼎鼎的扬州三头,她娘都很拿手,等闲大饭庄也比不了!”林润笑道。

“今儿可吃不到扒烧整猪头,”阿碧掩口笑道:“不过算你们有福气,能吃到另外两头。”说着小小兴奋道:“沈公子的家人,送来一条十多斤的大鲢鱼呢!”

所谓扬州三头,乃是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和那扒烧整猪头,都是以寻常甚至腥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