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服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镇山宗修士有些语塞,沉默半晌之后,才说道:“燕国并没有在此处设郡镇守,难不成仅凭一张嘴,就让如此多的灵脉空置?  

既然之前与妖族划界,界线以南就是人族疆域。  

只要是人族势力,皆可占据。  

赵国也占据了万龙山,宋、齐、楚等国势力也都占据了部分天斩山脉。  

他们占得,我镇山宗就占不得?”  

这镇山宗是铁了心白拿,脸皮都不要了。  

王德昭也在外游历多年,什么不要脸的人没见过,这点本事还算不了什么。  

“谁争下来的地盘,谁就有处置权。  

赵国占据万龙山,那是用临海州交换的。  

至于其他势力,没有跟燕国打招呼,就擅自占领地盘。  

抗击妖族有功的,可以容忍。  

抗击妖族时没出力,等我七叔公有空,会一个个找上门。  

若是你镇山宗立下功劳,占一块地盘,也无可厚非。  

可双方谈妥之前,你们镇山宗当缩头乌龟。  

我七叔公震慑住妖族之后,你们也不敢去斩杀零散的妖族,任由他们在山北横行。  

遇敌怯懦如鼠,抢人族地盘,倒是颇为大胆。  

心中毫无人族大义,这样的势力有何颜面存活于世。  

上古大能命五大顶尖势力守护北渊人族的时候,也赋予了他们管辖人族势力的权力。  

我燕国受四大顶尖势力承认,取代万兽谷镇守天斩山脉,自然也有此权力。  

今日,我燕国代人族惩戒镇山宗。”  

说罢,手中出现一个葫芦,这正是王道远的陨星御火葫芦。  

葫芦口中喷出赤金火焰,六虎山上的防御阵法,在这火焰之下竟然不堪一击。  

陨星御火葫芦中的赤阳真火,是王道远之前给王德昭,让他参悟火属性法则的。  

虽然这是无根火,但底子毕竟是五阶火焰。  

燕国清璃郡距离天斩山脉较近,还有稀薄的五阶灵气弥漫过来。  

有五阶灵气蕴养,又有陨星御火葫芦保护,威力还勉强能维持住。  

四阶中品防御阵法,在五阶灵火的威力下,根本算不得什么。  

那名镇山宗紫府修士惊得目瞪口呆,他敢这么嚣张,就是觉得王德昭等人无法攻破这阵法。  

可没想到自己底气的来源,竟然说没就没了。  

王德昭冷笑道:“现在,你还敢跟我硬气吗?”  

说罢,就要操控火焰,继续攻击六虎山。  

此时,一名身穿黄袍的修士从六虎山中飞出。  

此人一副白发苍苍的样子,看起来年纪不小,金丹后期修为。  

“两位道友何必欺负小辈?若是真想动手,我陪两位道友切磋一番如何?”  

话音未落,一块土黄色大印出现在手中。  

王德昭看了一眼,向王道兴传音:“二爷爷,镇山宗修士最擅长的就是使用镇压之力。  

我是火属性修士,火虽然暴烈,但虚浮无根。  

陨星御火葫芦虽然高明,但也只是四阶中品法器。  

在镇压之力下,发挥不出多少实力。  

对付他,还要靠您和脚下这艘四阶中品飞行战船。”  

王道兴微微点了点头,祭出一柄银色长剑。  

王德昭将焚烧阵法的火焰收回,并向御火葫芦中注入灵力,随时准备出手。  

飞行战船上的防御阵法打开,各种攻防法器都亮了出来。  

王道兴也没那心思跟他耗下去,长剑一挥,几道银光斩出。  

他是金丹初期修士,跟黄袍老者实力差距不小。  

黄袍老者手中大印发出几道土黄色光芒,轻松挡下银光。  

王德昭抽取葫芦中的火焰,凝聚出一团赤金色火球。  

黄袍老者大印祭出,释放出镇压之力,压制火球。  

火焰虽强,但也不会自行攻击。  

最终还是要靠王德昭去催动,他的实力不足,火焰根本飞不过去。  

这就像是三岁小孩手中拿着绝世神兵,这神兵威力再强,三岁小孩也发挥不出来。  

飞行战船也不示弱,数道金色光芒飞出。  

黄袍老者不敢硬接,迅速施展遁术躲开。  

王德昭趁机催动火球,在距离他两百余丈的地方爆裂开来。  

赤金色火焰化作无数火苗,飞得到处都是。  

黄袍老者也没能完全躲开火苗,长袍上沾了几朵小火苗。  

他这黄袍可不简单,乃是四阶上品防御法器。  

可在赤金火焰之下,瞬间被烧成几个洞,火势还有蔓延的趋势。  

他也不敢拖延,连忙甩掉黄袍。  

其他火苗落到山上,烧毁不少灵植。  

王德昭催动陨星御火葫芦,将这些火焰收回。  

黄袍老者脸上露出贪婪之色:“这火焰果然不俗,你那葫芦应该没认主吧,发挥不出这火焰真正的威力。”  

王德昭笑道:“确实没认主,这葫芦的主人是我七叔公,也就是燕国的太上皇。  

你要是喜欢,我可以把葫芦给你。”  

听了这话,老者脸色大变。  

修士很少把自己还在用的法器交给别人,通常都是自己极为看重的后辈,才能得到长辈的法器护身。  

眼前这个金丹修士,身份绝对不简单。  

自己的实力虽强,但土属性修士,攻击能力也就那回事。  

对付两名金丹初期,外加一艘四阶中品飞行战船,击败对手的可能性并不大。  

即便取胜又能如何?燕国想收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