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动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道远全景感知灵珠空间内的分身,查看空间内有什么变化。  

空间内倒是一切如常,只是从空间内向外看,到处都是灰中带紫的雾气。  

绝天渊以南,巨型梅树下。  

两名老者相对而坐,面前摆着棋盘。  

此时,两人没有在管棋局,都在向北观望。  

黑袍老者眉头紧皱:“老伙计,今天这情况不对啊。  

往常有点动静,片刻就消失了,今天这动静怎么还越来越大了。”  

白袍老者也是一脸不解之色:“确实不对劲,几万年来,没见过这么大动静。”  

说罢,他掐指推算起来。  

片刻之后,倒吸一口凉气:“谁这么大的本事?遮掩我推算,还能不漏痕迹。”  

说完拿出一个龟壳,放入三枚铜钱摇了起来。  

摇了十余息时间,将铜钱洒落到棋盘上。  

铜钱在棋盘上一直转着,就是不停下。  

这下黑袍老者也有些不解:“这是何方大能,连你的卜算神通都能干扰?  

以你我二人的实力,竟然毫无察觉。”  

白袍老者又拿出一块黑白两色的罗盘:“我用阴阳罗盘看看,这异动从何而起。”  

刚要催动罗盘,万里无云的空中,突然出现一小片乌云。  

随后,一道拇指粗细的紫金色雷霆从乌云中落下,打在梅树枝上。  

这梅树也非凡品,被雷劈之后,竟毫发无伤,只是在树皮上留一个黑印。  

树枝上飘落几片花瓣,落在树下的棋盘上。  

白袍老者倒吸一口凉气:“天道警告,这意思是让咱们别管这事,这搅动风雨的主是什么来头?”  

黑袍老者拿起一枚棋子,落在棋盘上:“管他呢,总不是什么坏事。  

否则,老天也不会阻挠你探查。”  

说罢,两人继续下棋。  

话音未落,天上的那朵乌云瞬间消散。  

除了在梅树上留下一点痕迹,震落几片花瓣之外,竟似从未出现一般。  

绝天渊北岸,灵气浓度还在持续降低。  

半个时辰后,灵气浓度已经降到四阶中品。  

御魔山等灵脉,也有些不稳。  

抵御绝天渊黑气的阵法,都是靠这些灵脉提供灵力。  

灵脉不稳,阵法受到很大的干扰,都剧烈震动起来。  

大阵不稳,威力自然大打折扣,一些魔族蠢蠢欲动。  

没过多久,几个魔族修士按耐不住,尝试越过大阵。  

这大阵的攻击力也明显减弱,这几个魔族修士并没有受多重的伤,就穿过大阵。  

其他魔族见此情形,也立刻跟上去。  

第二波魔族修士刚穿过阵法,天上降下几道血红色的雷电,将之前几名魔族修士全部劈成一堆灰烬。  

第二波魔族修士被吓得心惊胆战,大部分又逃回绝天渊。  

几个不信邪的,向别处逃去,他们都被血色雷霆劈成灰烬。  

逃回绝天渊的魔修,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洞,灵脉结晶滴落紫灰色液体的速度越来越快。  

王道远用神识向来时的洞穴中探去,发现这些地方灵气都极为稀薄。  

从空间中放出分身噬灵,让他探查一下外面的情况。  

噬灵的穿透法则非常适合干这活,很快就探查完毕。  

王道远这才知道,灵珠折腾出多大的动静。  

幸亏之前没有尝试把灵珠移出识海,不然可就全暴露了。  

即便是现在也不保险,灵珠引出的动静实在太大了。  

神兵阁和太乙剑宗的职责就是镇守南荒,必定会派人来查看。  

若是再耽搁下去,自己可能都要暴露了。  

不过,灵珠恢复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又过了一个时辰,灵珠上的裂痕就完全恢复了。  

他仔细感应了一下灵珠,没发现什么问题。  

此时,灵脉中还在不断滴落灰中带紫的液体,灵珠也在不断吸收。  

尝试操控灵珠,和之前没什么区别。  

早就想连肉身一同进入灵珠空间,可一直没机会,现在可以试试了。  

他意念一动,想要整个人进入灵珠空间,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想要出来,身体也从空间中出来。  

唯一的限制是,灵珠在外面会造成极大的动静。  

唯有放入识海之中,灵珠才能消停下来。  

想让分身将灵珠收入识海,自己躲在灵珠空间内修炼。  

可惜,几个分身都无法将灵珠收入识海。  

不把灵珠收入识海,会引起很大的动静。  

将灵珠收入识海,自己进不去。  

王道远也没空郁闷,既然灵珠已经完全修复,继续吸收这灰中带紫的液体,也只是锦上添花。  

可再这么拖延下去,就有暴露的风险。  

他咬了咬牙,将灵珠收回识海。  

噬灵感知到外面的动静瞬间平息了下来,只是灵气浓度比之前低了不少。  

不过,也在迅速恢复。  

王道远不敢在此久留,将之前挖出的洞穴,全部用土属性法术封了起来。  

施展土遁术,向正西方向而去。  

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回到之前祭炼麒麟印的石室。  

刚闹出了大动静,他也不好有什么大动作。  

先在这边好好呆一段时间,再返回宝鼎山不迟。  

在石室中呆了两天时间,放在乾坤戒中的紫雷诛邪令发出一些震动。  

能远距离催动紫雷诛邪令的,也就只有师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