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日常(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烤,地面全部是镜子一样的高热高亮闪光,那才叫舒爽。”  

好吧,和真正的神话老手相比,自己一行的确显得太过年轻。  

“......该做什么就去做吧。人的肉体和精神都比你想象的要坚韧,不要把注意力投入在‘等待’之中,忙起来的话,你的身体会很快适应的。”  

一边按住到处乱动的葛莉莉,给她擦脸刷牙,雪莉的心情似乎很不错,也难得的告诫了郑礼一句。  

这似乎是经验之谈?郑礼点了点头,匆忙的享受了午餐,也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首先的,就是日常的战技训练了。  

最先的,是到大型训练室,进行一轮的弓技训练。  

在按照流派的传承,完成了基础的日常训练之后,时间点已经抵达了五点半。  

这个时候,郑礼也握住了新到手的石箭墨非墨,开始了下一轮的测试。  

灰扑扑的石箭看起来并不起眼,握在手上却相当有分量,即使是能够发射“樱之刃”的巨弓小白龙,也需要满弦才能将其发射出去。  

“实际总量只有4KG,但体感至少50KG吗......”  

在实验室之中,物理重量就是普通石头的分量,但握在手上的时候,这重量就见鬼的惊人。  

郑礼当时的谨慎是正确的,“墨非墨”各项指标和普通的石头相差无几,很难担保一箭射出后是否会出现内部崩损。  

而作为零突的灵刃,它并没有什么特殊能力,这方面也表现的中规中矩,唯一的非常规力量,也是灵刃都有的“灌入灵能提升杀伤力”的特性,只不过.....  

“随着进化进一步提升了灵能上限吗?我现在依旧探不出灵能上限,或者说,我的灵能总和达不到其上限?真的有够夸张的。”  

一般来说,灵能灌入灵刃是有极限的,越强的灵刃上限越高,但并不绝对,这往往是和其材质直接挂钩的。  

打个并不怎么恰当的比方,木刀和钻石刀能够承受的“力”是不同的,灵能灌入的量并不能决定灵刃的杀伤力,但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但一般来说,这个“上限”并不重要,甚至很多强力灵刃的上限都偏低。  

毕竟,刀刃握在手中,只要插入对手的体内,就能持续的输入灵能制造破坏,上限和破坏力并无直接关系。  

只有弓系魔箭、魔弹是特殊的,它们一旦离体之后,就只能一次性的消耗其中储备的灵能......除非是灵族级别的灵箭,能够用自己的灵能稍微改善一下这种情况。  

但不知道是不是天生不足,灵箭、魔弹类的灵刃进化速度普遍偏慢,觉醒灵族的几率也是诸多灵刃种类中最低的一档。  

所以,在懂行的人眼中,灵箭、魔弹的“材质”相当重要,他往往决定了灵箭能蕴含的灵能上限,而这又直接关系到射程和瞬间爆发力。  

“墨非墨”的极高灵能上限无疑是件好事,却也让郑礼犹豫其进化方向了。  

就如当初的梦苓双剑仅仅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从零突抵达了一突的门槛,有些灵刃优质的先天条件,让其前几次突破并不是难题。  

魔箭墨非墨,周遭隐约有淡黑色的灵能溢出,无疑,也抵达了突破的门槛。  

而这第一次突破,往往被视作最重要的一次,毕竟,在大多情况下,那也是剑主能够干涉的唯一一次突破,  

即使是魔箭,也分为无数的种类。  

第一次的选择,就像是为孩子建议职业,选择其进化方向,关系到他的一生。  

这不仅仅是根据剑主的需求,更需要考虑其“天赋”和“特长”。  

拿着石箭的报告,反复衡量,郑礼依旧很难下决定。  

说句不怎么好听的话,作为一个弓兵,他的远程杀伤力其实早就跟不上近战能力了......  

啥?弓兵肉搏是传统,这是正常的?或许在某个世界这是正常的,但在人类剑主的体系,由于灵刃的数量有限,还有剑主修炼武技的精力有限,专精才是主流。  

郑礼发展成现在这个让银子姐看了会伤心的模样,主要还是过去的“欠债”,,还有最近的“奇遇”造成的结果。  

梦境里面的“冷流鬼刀术”,还有雨樱的血能亲和,让他速成了相当档次的近战能力,但更重要的,还是手上有一把好刀。  

灵刃能反过来影响剑主的成长路线的例子也实在太多,相比较而言,郑礼手上的远程武器只有小白龙一把,她不管是先天材质还是后天能力,都长期在郑礼的灵刃之中垫底。  

梦苓双剑虽然可以作为“弹药”,但实际上并不增加杀伤力,“弓”只能被视作发挥双剑能力的载体、运输物。  

雷箭?其实,这才是最大的麻烦,当郑礼意识到自己的“债”化作了新的财产,自己的驾驭雷电能力异常的好用的时候,同样具备远程杀伤能力的雷术和弓术就自然发生了功能性重叠。  

作为一个战士,使用更好用的能力是现实的需求,随着一场场的战事进行,郑礼驭雷是越来越熟,他的弓技也就用的越来越少。  

他也知道这不对,弓技始终是自己的立足之本,但就如银子姐说的,弓、箭的投入远超其他近战职业,必须有复数的“魔弓”、“魔箭”才能保持足够的远程威胁力。  

说到底,就是所谓的“刃数”不足。  

郑礼太杂了,他的每把灵刃都潜力无穷,那意味着大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