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王霸之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刻唐州城的上空有战云密布,煞气冲天。  

漫无边际的红潮把偌大的唐州城围的水泄不通,如铁桶一般。  

城头上有人惊恐地一眼望去,发现这红色潮流一眼望不到边,仿佛无穷无尽一般。  

“这...这到底是有多少兵马啊...”  

有士卒瑟瑟发抖,惊骇出声。  

红潮竟皆是身负红衣红甲,打着红色旗号的军卒!  

“武神教领兵者乃为何人?”  

唐州节度使面色苍白地对身边幕僚问道。  

“使君,据探马来报,贼军共有三路,诈称有五十万众,分别为童离远、钟元、安玉三员贼将率领,为首者乃是大将孟小楼!”  

心腹幕僚每说出一个名字,节度使的脸色便更加白上一分。  

因为这每一个名字,都是近几年随着武神教征战中疆诸州中大放异彩,威名远播的将帅!  

当听到孟小楼的名号时,节度使更是感觉额中有阵阵眩晕感传来。  

孟小楼,当今天下第一将!  

被称作披坚执锐、斩将夺旗第一!亦是统军作战,攻城略地第一!  

如今武神教中疆的半数地盘,皆是他所打下。  

他的名号,是用无数敌军的骸骨所堆砌起来的!  

城外,中军大纛之下。  

孟小楼一身戎装,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面色冷峻地盯着唐州城。  

当他拔出宝剑,挥向城池的那一刻,霹雳一样的声音也奔啸而出:“传我将令,进攻!”  

“杀!”  

“先登者重赏!”  

“杀尽黄巾贼,战死升仙国!”  

霎时间,整个大地上响起了阵阵颤动苍穹的齐齐呐喊声,仿若山呼海啸,气壮山河。  

远处之外,刘铮静静观看着攻城一幕。  

自当日亲赴汝州,完成与明玉君一同击灭妖国的约定后,他就返回了易州。  

此后三年零六个月中,他和麾下的一众行者们埋头种田,苦炼内功,努力攀升科技树。  

一年前时,他起易、泽二州大军,横扫中疆十四州诸侯,尽得十四州土地丁口,成王霸之业。  

眼下更是势如破竹杀到了黄天道的唐州,即将一统中疆!  

中疆一得,取天下之机也将会有七成。  

这是无数天下有志之士心知肚明的事。  

天下纷攘五十年有余,百姓苦其久也,人心思定。  

故此,当武神教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横扫一众对手,无一合之敌时,也让无数心有抱负的隐士、贤才四方来投。  

如今武神教上下可谓是谋臣如云,猛士如雨,大有鲸吞四方,再现大秦天下盛景之势。  

而此刻,刘铮丝毫不认为小小一座唐州能挡得住他麾下大军,麾下的勇将们。  

“唯一堪忧的,是我的修为啊...”  

心头万绪,刘铮露出忧色。  

随着他武神教征战八方,他武神之号也是威震天下,包括修行界。  

自然,所收集到的传说之力也就更多了。  

这些传说之力转化成修为,被他全部加在了此界独特的武道体系上,已经让他臻至命修武道第八境——金刚不坏之境!  

在往上,想要成就堪比九阶行者的武道第九境,滴血重生之境,已经是升不上去了。  

“升不上去倒没事,只要随着时间的积累,传说之力的不停转化,总会有那么一天的...主要原因是,此方世界的天道已经被污染,越往上突破就越会被侵蚀,若非我有本尊护佑,恐怕已经在突破第八境时被污染了...”  

刘铮眸子阴沉起来。  

他算是彻底明白,为何此界七阶往上的强者皆是不现身,大宗大教关闭山门了。  

这种级别的强者个个都是上体天心,人法天地的角色。  

放在过去自然是大大的好,对修为大有益处。  

但现在天道已被污染,随意出手必然会近距离感触被污染的天道,从而也被侵蚀。  

那些第八境或以上的高手恐怕有很多已被污染,现在正时时刻刻努力对抗天道的侵蚀。  

“不过若非如此,中疆诸侯背后的支持者们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一步步做大。”  

这是唯一的好消息。  

他心中已经做好了打算:  

先伐人道不臣,在伐山破庙消灭人间神道,最后向修行界进攻,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完成此界无数年来历朝开国皇帝引为遗憾之事!  

天道有私,人道当兴!  

洪流革鼎,改天换地!  

“啊!!武神教!武神!尔等想拿下我黄天道的唐州,想坏我黄天大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贫道和你们拼了!拼了!”  

眼见武神教大军气势如虹,多处城墙已经失守,唐州陷落就在眼前,凭人道力量已经无法抵御武神教,镇守唐州的一干黄天道人还想做最后挣扎,期冀用法术挽救战局。  

“开坛做法!开坛做法!拼了个硬抗军气重伤的下场也要杀退他们!”  

有着第六境修为的道人面目狰狞,喝令周边道人吼道。  

“法术灵机?哼哼。”  

作为大军主帅的孟小楼不仅是力量超凡的行者,更学了此界的兵家秘术,一眼就瞧见了不对劲,城内有道法升起的波动。  

“还想用法,简直是笑话!”  

孟小楼冷笑着,用宝剑割破自己的手掌,鲜血染在剑身,立即施展兵家秘法,调动庞大的军煞之气。  

嗷呜!!  

隐隐有一声呼虎啸之音压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