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杨口掠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渐渐被垫高了,表面铺满了黑色的淤泥。  

一间间芦苇编制的草屋出现在沙洲上,光着屁股的孩童打打闹闹,嬉笑不已。  

桓温注意到,所有沙洲上都还没种上庄稼。  

人们似乎只是清理了上面的草木,并将沙洲低洼卑湿处用淤泥垫了一下,然后便是修筑长围,把沙洲团团围护起来,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岛屿。  

或许明年才能种粮食吧。  

他又走到船只另一侧,看向杨口城城池附近居然已经有部分人在种粮食了。他听说过这些人:颖川庾氏介绍来的商屯百姓。  

庾家可真是风光啊!  

杨口城附近是有一片好地的。也许在数百年前和远处的那些淤泥沼泽差不多,但自三国以来屡经改造,已经形成了陂池、灌渠、农田一体的耕作区,乃东吴世兵部曲军屯之所。  

直到去年秋天,这片地似乎还收了一季粮食,现在被庾家介绍来的商徒占了不过他们也不全是坐享其成。  

桓温观察到,商屯民壮在农田边缘处继续向外扩张,填平了两条小河,疏浚了又一个沼泽,似乎想将其改造为第二个陂池,灌溉第二片耕作区。  

是了,他们终究是要靠种粮赚钱的,开垦出来的田地越多越好。  

如此看来,倒也不算太过分。  

桓温很快下了座船,当他踏上坚实的陆地时,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辆牛车。  

十余人哭哭啼啼,跟在牛车旁边。  

车上是一卷苇席,鼓鼓囊囊的,从席子边缘露出的一双青黑色的光脚来看,  

定然是尸体了。  

他叹息一声,情不自禁顺着牛车前行的方向望去:东边一处荒芜的河滩上,  

已经堆起了数十座新坟。  

坟很简陋,远远望去像是不起眼的土包一般,一如这些在开荒中无声无息死去的卑微百姓。  

这几十座新坟,其实只是个开始罢了!  

桓温收回目光,来到了杨口城北这里辟出了一块地,用低矮的篱色圈了起来。  

篱笆墙内,人头赞动,声浪四起。操着各种口音的商徒在此汇集,口沫横飞地讨价还价。  

有些人完全就是一副不屑的表情,嘴里的话更是刻薄无比,将别人的货贬低得一文不值。但当货主被说得恼火无比,让他滚蛋时,这人却如脚下生根一般,  

就是不走。  

还有人看着就是一副江贼水匪的模样,一边随意挑抹着货物,一边暗中观察说他们是纯粹的水匪可能冤枉了,因为他们自己也做买卖,但就是给人一种凶狠、阴鹭、贪婪的感觉。  

所以,也别怪许昌商徒求到景福公主门下,桓温这个手握三千运兵的度支校尉真的是荆北地区炙手可热的人物,仅次于水师都督杨宝。  

周围地形这么复杂,人烟又是如此荒芜,杀人越货之后划进小河、躲进芦苇荡里,真的很难追捕。甚至于,很多贼匪就是本地民户,临时出去劫掠一番,然后躲进乡里,当地人还会故意隐瞒、保护他们,你怎么查?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道理商徒们最懂了。  

「诸葛道明还真是看得开」在篱色墙外转了一圈后,桓温感慨无比。  

公主家令刘渺听了,笑道:「诸葛道明怕是只想守住武昌、夏口,压根就没想着收复失地。来杨口的武昌商徒,却不知有多少是诸葛家的。我看哪,若是上点心,一年货殖百万不成问题。如此数年,诸葛家俨然巨富矣。」  

诸葛氏参与这些买卖了吗?桓温不知道。  

但易地而处,桓温觉得他绝对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哪怕货殖得来的钱财自己不用,也可以养军啊。  

你清高不爱钱,但手下将佐要钱啊,土兵们要吃饭啊。  

只是一一买卖做得如此兴盛,还有心思打仗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