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风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再往前走百余步,便是合肥县界了。  

许柳将数十骑兵远远派了出去,自己则在庄园大门外等着。  

片刻之后,一辆马车当先驶了出来。  

「季祖。」车帘掀了开来,车内有喊声响起。  

许柳走了过去,问道:「阿姐何事?」  

车内坐着两名妇人,年岁稍大的便是姐姐许氏。  

另一人年岁较轻,则是许柳的妻子祖氏。  

是的,这段关系非常「复杂」。  

已知:祖渺是祖约的兄长;  

又知:祖渺之妻许氏是许柳的姐姐;  

结果:许柳是祖约的女婿。  

你就说这关系炸裂不炸裂说是祖逊之子祖涣女婿,更离谱。  

当然,祖氏青春年少,并非许柳元配,而是续弦妻,但还是那啥了点。或许,乱世中人并不太过在乎这些事情。  

「你一一小心些。」许氏有很多话想说,最终只叹了口气。  

「夫君,事不可为,就先退回寿春,妾等你。」祖氏低头说道。  

「好,你们快走吧。」许柳看着阴阴沉沉,似乎又要下雨的天,催促道。  

马车再度启程。  

数十骑当先开路,大群庄客部曲扶老携幼,沉默地跟上。  

这个庄园是许柳置办的,拿来安置当年跟随他从河北南下的许氏庄客。  

最初的三百家现在已经变成了五百家,户数大大增加了,但老人却一天比一天少。  

他们与吴人格格不入。  

比如他们喜欢吃酪,但吴人觉得吃了这个可能会死。  

比如他们中会骑马的人很多,但没几个会操舟的,吴人正好相反。  

比如他们称蛇为「蛇」,淮南这边称「子」。  

比如他们称,淮南人呼为「去蚊」。  

如此不一而足。  

时日久了,总是被视为异类,要么你改变,要么吴人改变,要么互相改变。  

但这才二十年而已,一代人远远不足以改变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  

现在他不想改了,尔母婢,爷反了!不,乃公举义归国了!  

搬取家人的队伍走远后,北方又开来一支车队,还夹杂着很多驴骡。  

车队旁边则有上千军士,看样子是沿途押运的。  

「怎么来得这么晚?」许柳一皱眉,问道。  

带队的将校名叫董昭,原祖渺幕府督护,现成德令。  

「府君,路太难走了。」董昭无奈道:「坑坑洼洼,和徐州一般无二。’  

许柳没说什么,因为这是事实,来的时候他就好好感受过了。  

「府君,将来若打起来,路这么差可是个麻烦事啊。」董昭见许柳认可了他的说法,顿时来劲了,又道:「寿春到合肥的路还能勉强走走,但合肥往东、往南,可就不好走了。北兵南下,见了怕是要骂人。’  

这却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吴人不是不走陆路运输,奈何水运更廉价,只有陆路马车的三十分之一,运量还特别大,速度飞快,无论运兵运货,都是上上之选。  

河南那边为何不断疏浚河道?原因就是水运廉价。只不过河南的水运与江东却不好比,不在一个层面上。  

比起修路,吴人更喜欢造船。如果不能在水师方面取得优势的话,即便你的部队过江了,只要敌人不是一触即降,而是死命抵抗、坚守待援,过江部队就有成为孤军的可能。  

当然,如果得了益州,出蜀顺流而下,那就简单多了,无需再纠结敌人的水师优势。  

「合肥——.」许柳轻轻念叨了两声。  

合肥方面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甚至比苏峻还早。  

边地豪族或许对来自中央的消息反应不够迅速,但家门口的一草一木,还是非常熟悉的。  

何充很早就注意到了祖约的异动,但当时没觉得他有反意。  

五月时他得了一场病,卧床不起。  

祖约不知,三番五次召他入寿春议事,都没能成行。  

结果就在前几天,他病愈视事,祖约却以他重病为由,要求免去合肥令之职。  

何充只觉震惊。  

合肥令倒没什么,他身上还背着一个职务,那个更为重要:王导幕府参军。  

大晋朝说是有扬、荆、江、湘、交、广六州以及徐、豫、宁三州各一小部分,但真正重要的只有扬州、荆州、江州三地。  

盖因此三州户口相对繁盛,财货较多,尤以扬州为最,故扬州刺史之职非得天子心腹不可,或者干脆就给宗室一一作为利益交换,其他州就要给世家大族了今上登基数月,目前是以丞相王导暂领扬州刺史之职,同时都督扬、徐、  

豫、兖、青五州诸军事。  

何充在王导幕府任参军,率数千兵屯合肥,同时兼任合肥县令。  

所以祖约顶多让他当不成县令,就这还得吏部核准。至于他身上参军之职是罢免不了的,更别说镇守合肥的五千兵了一一其中三千人乃庐江兵,以何氏私兵为骨干。  

现在何充只想知道祖约想干什么!  

你昏头了吧,难道真要反?  

何充有些生气,更有些迷茫。  

「轰隆隆!」天空落下一道惊雷,一副乌云密布、风雨欲来的模样。  

何充收回思绪,回到船舱之中。  

「明兴要去寿春,真是胆大。」何充坐到了舱中一案几后,亲手给高哩斟了一杯酒。  

「我不明白,寿春难道变成龙潭虎穴了么?」高惶笑问道。  

「君真不知?」何充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