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一月战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在的话。  

金正第一时间来到了南城。  

原本进入南城的是辛晏从晋兴召来的氏羌兵,这会仍驻留在内,并将投降的武威兵驱逐了出来。  

城内一片喊叫之声,稍微值点钱的东西都被抢掠一空。  

这些氏羌兵像八辈子没见过钱财一样,什么都要。也就南城是作为宫城规划新建的,此刻并没什么百姓,屋舍殿宇也不多,值钱的东西大部分都没来得及筹办,抢也抢不到什么东西。  

这不,有人甚至把房梁给拆了,扛着上好的木料就要跑。  

金正忍不下去了,下令将这些人尽数捕杀。  

在府兵的威下,辛晏虽然不满,仍然调用罕营数千军士入城,捕杀了数十名闹得最过分的氏羌兵,这才堪堪稳下来。  

中城东侧开了洪范门,这也是中城唯一允许开的城门。  

大队武威兵鱼贯出城,列队上交器械。  

宋辑落在人群最后,仰天长叹。  

在洪范门外受降的乃西平、晋兴二郡兵,以前算是一家,态度还算不错。  

带队的西平卫氏、郭氏子弟甚至和宋辑熟识,并没有怎么为难他,甚至邀他到营中坐坐,一起叙旧。  

宋辑没什么心情,只略略聊了几句,将三千人马的器械上交,带到指定地点安顿好后,便呆呆地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北城开了最北侧的安昌门。  

灵钧台上有两千兵士,在张骏下令投降之后,仍然不肯弃械出降。  

右司马韩璞孤身入营,扇了守将两耳光,将哭哭啼啼的两千将士带了出来,在城北席地而坐。  

桓温默默看着这些降人,志得意满的同时,微微有些叹息。  

不知道为何,他突然想到了江东的司马睿。  

异日梁军攻入建邺,不知道他是什么心境,又是个什么想法。  

但桓温不可怜他们。  

终日袖手清谈便罢了,关键是霸着清贵职位,不给别人机会,让广大有识之士一一尤其是他桓某人一一上进艰难,只能从事官品较低且事务繁杂的役门职业,死不足惜。  

他是上过战场,立过两次功劳的人,和他们不一样,  

整个受降过程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一万七八千武威兵几乎尽数来到了城外,被分成数处,徒手静坐。  

辛晏一部数千人控制了南城。  

秦州兵控制了北城。  

黑稍右营督军赵玮率本部兵马,自南城入内,过凉风门后,直入中城。  

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大街上行人绝迹,除列队而过的军士,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这个时候,张骏则在幕府主要官员的陪同下,肉袒而出,向梁军统帅金正请降。  

受降仪式设在城西广夏门外。  

长史祎献上了凉州十二郡三营的版籍一一包括「版」,即辖区地图,以及平民百姓的「黄籍」、郡望士族的「白籍」。  

金正高于马背之上,根本没有下马扶张骏的意思,只遣幕僚收下图籍,然后马鞭一抬,  

道:「假凉都督先去我营中暂歇,听候天子发落。」  

张骏赤裸上身,自缚绳索,双手反绑,嘴里衔着一块玉璧,头卑微地磕在地上。  

这都是投降标准流程了。  

第一个叫「肉袒牵羊」,第二个叫「负荆请罪」,第三个叫「泥首衔璧」,另外还杂了「面缚而降」,总之要素极多。  

另外,金正喊他「假凉都督」也没错。  

如果说张轨、张是父子接受过晋廷册封,还可以说是「真凉都督」的话,那么张茂就谈不上,  

更别说自封凉州牧的张骏了。  

他若死了,墓碑上也只能刻「假凉都督」四字,「凉州牧」是不可能写上去的,因为没有名义。  

张骏跪在地上听完,没有多话一一他也没法说话一一起身之后,默默低着头。  

金正刚要策马而去,见得他那模样,笑一声,道:「给他松绑吧。」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给赵玮传令,将张氏族人一并押解而出,送往大营安顿,以礼相待,  

勿要惊扰。」  

已经升任镇西将军幕府长史的甄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道:「假凉都督请随我来。」  

说罢,遣人给张骏松绑,并奉上一套袍服张骏取下口中玉璧,回头看了眼夕阳下的姑臧城,恍如大梦一场。  

大梁开平二年(328)五月初四,以张骏出降为标志,伐凉之战大体结束。  

割据凉州二十八年的张氏政权就此倒台。  

从开战算起,前后不过一月时光,张骏就丢掉了此十二郡三营之地,让人震惊不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