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没有选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氾袆是从南城出来的。  

行经此地时,街道两侧到处是打好的地基,以及修了半拉子的园囿、屋舍、殿宇。  

此情此景,让氾袆有些黯然神伤。  

这都是民脂民膏啊,结果半分没用到军争之上,全拿来享受了。  

看着在空地上搭毡帐的军士,氾袆暗暗猜测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氾公,请随我上城楼。”在前头带路的理曹掾索询低声说了句。  

“好。”氾袆点了点头,快步跟上。  

几人一前一后,很快登上了一座城楼。  

此楼名“青阳楼”,乃南城东门,门曰“青阳门”。  

城楼上燃着诸多火盆、火把,将周围照得亮堂堂的。  

军士们肃立四周,沉默地看着氾袆一行人。  

没有人是傻子,上头吩咐他们准备吊篮,送人出城,就已经猜到其中部分关节了。  

张骏若下定决心,殊死抵抗,至于派人出城吗?  

只要派人出城,那么就说明一件事:张骏还是想谈。  

如果再聪明点,分析推理一番,便可知姑臧危若累卵,没有守得住的希望,所以需要提前接触一下梁人,谈一谈条件。  

“长史,可以了。”一名军校走了过来,指了指已经绑扎好的绳索和吊篮,说道。  

氾袆点了点头,正要入篮时,抬头看了看城外。  

城东梁军大营灯火通明,刁斗森严。外围还隐有马蹄声响起显然是游骑在来回巡视,驱逐靠近窥探之人。  

氾袆不再犹豫,站入篮中。  

军士上前,奋力搬起,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吊篮一点点放下去。  

很快,吊篮落到了地面。  

氾袆走了出来,仔细看了看周围。  

四周黑乎乎的,借着城头洒落的微弱光芒,氾袆隐隐见到了黑色的凝固血迹,以及折断的长枪、刀剑,似乎这里曾经历过一场大战。  

“守来守去,连城墙根都不守,不知道打的什么仗。”氾袆叹了口气。  

他又看向东侧远处黑乎乎的城垣,那是已被梁人攻克的东城“讲武场”。  

氾袆记得,东西两侧小城外住着许多鲜卑人的,而今却不知身在何处。  

这些鲜卑人乃依附姑臧的编户百姓,平日里主要负责照料牧苑。  

是的,东西二小城外是宽阔平坦的草场,原本放牧着大量牲畜,故这两座小城也被称为东西二苑。  

临战之时,这些鲜卑人带着牲畜跑了,却不知有没有顺利逃脱。  

思虑之间,两名随从依次而下。  

二人一番摸索,成功点燃了火把,然后看向氾袆。  

“走!”氾袆大踏步向前,一点不惧。  

随从很快跟上,手抚着腰间刀柄,与其说是以防不测,不如说是给自己壮胆。  

三个人落入梁兵的汪洋大海中,济得甚事!  

走了数十步后,很快有游骑发现了他们,然后靠拢过来。  

“勿要动手。”一名随从上前,施了一礼,大声道:“我等乃张凉州使者,有要事相商。”  

游骑沉默地看着他们。  

须臾之间,又有数骑上前,将他们团团围困了起来。  

两名随从有些不安,氾袆却泰然自若,只站在那里,静静看着。  

“带他们入东城。”游骑似乎还是名小军官,挥了挥手,下令道。  

“使者请随我来。”一名骑士拨转马首,大声道。  

氾袆默不作声跟上。  

又走了数十步,东城很快到了。  

骑士上前交涉一番,城头放下一吊篮,将三人一一吊入城中,然后安置在一座宅院内。  

这个宅院氾袆太熟悉了,乃自家主公观阅军士演武时临时住的地方。  

院中岗哨密布,墙角放着几杆大旗,上头隐露字迹:“右骁骑卫将军段”。  

原来是府兵!  

东城不大,能屯驻三五百骑顶天了,而右骁骑卫将军是正三品,其人竟然如此轻身犯险,离姑臧南城不过百余步,胆略当真了得。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主官居前,能更好地观察、调动、指挥帐下兵卒,这是非常现实的好处。  

邵勋能成事,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一手调教的部队,人人都想立功,求战欲望极其强烈。可笑宋辑还指望坚守数月之后待梁军自退,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啊。  

没有粮草,这些府兵很可能把周围部落牧人的骨头都榨出油来,支撑他们继续围攻。  

院中还有许多穿着麻布衣服的丁壮。不出意外的话,这便是府兵部曲了,此刻他们正忙着各自的事情。  

有人在给马匹喂夜草。  

有人在修剪马蹄。  

有人在挑拣柴禾。  

有人则在收集损坏的器械,装上马车,却不知要运往何处。  

至于府兵——两侧房屋之中传来了如雷的鼾声,除值夜之人外,大部分都已经入睡,养精蓄锐。  

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各司其职,战意昂扬…  

有这样的部队,难怪能横扫整个北地。  

直到天明,才有人领氾袆前往中军大营。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金正的大帐中来了不少凉州人。  

氾袆粗粗一看,梁国西中郎将北宫纯、焉支长姬严、枹罕护军辛晏、前幕府主簿马鲂、骑督辛岩、贾摹(张寔妻弟)之子贾庄、卢水胡首领沮渠遮、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推斤、前帐下督阎沙族人阎鼎。  

看到阎鼎时氾袆一愣,似乎有些印象,因为此人曾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