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岭南岭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沃干岭,也称「阿干岭」,即东胡语系中哥哥的意思,  

即便到了后世,兰州依然有许多以「阿干」为前缀的地名,如阿干谷、阿干镇、阿干水。  

阿干水后世叫雷坛河,是兰州的重要水源之一。  

从交通方面来说,阿干河谷又是连绵山川之中一条相对容易通行的道路,汉魏以来皆开辟驿道,方便行人,同时也利于军队调动。  

窦涛就是循阿干河谷南下,然后至沃干岭,与梁军对峙。  

至于对峙之后是死战还是投降,那就看他自己选择了。  

金城大乱,失去了张家的支持,他有点力不从心,搞不好就被人报复整垮了所以,他还存着一点奢念:万一张家坚持住了呢?  

他是氏人酋长,与本地的汉人豪族素有矛盾,如果不是张轨大力扶持,他也不可能当上太守、轻车将军。  

但事已至此,他也不会真的为了张家而搭上一切,特别是以自家部落为赌注,那不值得。  

他只想再看一看,观望一下,局势变化应不至于那么快,几天时间而已,他还浪费得起。  

从榆中出发,一连走了两天时间,终于远远看到了横亘于前的沃干岭。  

山上隐见营寨,还有大旗飞舞,不过窦涛很快下令停止前进。  

先锋五百骑接到命令后,勒马停驻,不知何故。  

窦涛带了数十亲随上前,仔细观察着。  

时已四月,山上草木茂盛,清泉潺潺。  

大风吹起之时,松涛阵阵,蒿草随风摇曳。  

天空澄净洗练,与白云交相辉映。  

怎么看都是一个明媚的春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但窦涛看着看着,仿佛在沃干岭的草木之中看到了无数伏兵。  

再一擦眼,那是真的草木,而不是兵。  

窦涛深感忧虑,难道自己心底已经恐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却不自知?  

他不定,难以抉择。  

部落贵人们纷纷看向他,有些奇怪,  

斥候都已经回报,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伏兵,有什么可忧虑的?而今就该加速前进,与辛岩部汇合,再做下一步行止。  

「府君?」有人催促道。  

「等等。」窦涛居然下了马,站在路边草丛之中,轻轻摩着下巴,思考了起来。  

部落贵人们面面相靓,都看得出对方眼中的一抹惊惧。  

他们不是害怕敌人,而是害怕窦涛这个样子。  

说实话,即便前方有敌人,他们也不怕,大不了奋力拼杀就是了。  

或者你干脆点,直接下令撤退,那我们转道回逆水河谷(庄浪河),各个部落结寨互保。  

最怕的就是进又不进,退又不退,那是真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而就在此时,许是见他们半途停下了,对面沃干岭上下来了数骑。  

为首一人,乃幕府监军牛度,见得大军,便喊道:「窦府君缘何巡不进?  

「牛度?」窦涛上前几步,惊讶道。  

牛度是陇西人,而牛氏又是陇西狄道县一个地方土豪,汉时就存在了,代表人物便是董卓的女婿牛辅。  

牛度之父牛综,曾与张轨一起求学于皇甫谧门下。因着这份交情,牛度得以进仕幕府,担任监军。  

「窦府君,我闻游氏部曲已经发兵,攻入逆水河谷,你怎还在此处?家不要了?」牛度又大喊道。  

窦涛身旁几个部将一听,集体哗然「声。」窦涛呵斥了他们一声,道:「真假未知,却为人一言摇动心魄,  

这般心志,以后还敢带你们出来打仗?」  

众人欲言又止。  

话不是这么说的,若此刻他们被人包围了,也敢亡命搏杀,但部落老弱妇孺为人挟持、攻杀,却没那股心气了,都急着回去。  

更重要的是,牛度这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他们早就急着撤兵了。  

「敢问辛将军何在?」窦涛问道。  

「正在营中接待朝廷使者。」牛度也不避讳,直接说道。  

窦涛久久无语。  

既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  

正待下令之时,却见后军有信使奔来,大声道:「府君,氏一一」  

「啪!」窦涛一马鞭砸了下去,把信使打懵了。  

窦涛静静看着他,目光凶狠。  

使者悟了,上前几步,低声禀报道:「氏一部两千余骑见着后军,不问情由,就是一通猛打。我等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声音虽低,但还是有很多人听到了。  

当场就有人绷不住,惊怒道:「我等没得罪氏,为何动手?要动手也是游氏啊。」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更多人陷入了惊慌。  

昔年游楷为金城太守,依附司马,参与围攻秦州刺史皇甫重之事,结果死伤惨重。张轨趁机打压,扶持窦涛当太守,氏人势力趁机扩张,夺走了游氏控制的逆水河谷。  

这是游氏最重要的农耕区域,一旦丢失,损失极大,而这也是原本并驾齐驱的、游两家渐渐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  

他们就不恨?  

这么一想,真没人想再为张家卖命了,纷纷叫着回家。  

窦涛沉思许久,叹息道:「撤军!」  

事已至此,什么投机都没意义了,而今最紧要之事,还是撤兵回返,保住家业。  

命令一下,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数千人心事重重,沿着来路仓皇后撤但走着走着,前方溃兵越来越多,窦涛惊怒不已。  

氏不盯着游氏,非得来干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