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觉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硕回到了位于御史寺后的家中。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他的家。  

宅院是朝廷的,只不过驻守期间可以给他住罢了。  

屯驻期满,率军返回汴梁时,此宅还要腾出来,留给下一任。  

他家里本来没几个人,就二子二女,外加十余老仆罢了——都是太原乡党。  

不过这两年多了不少人,基本都是从东海那边过来的,使得张府人数激增至上百。  

张硕觉得没必要,无奈王氏不同意,最后也随她意了。  

但人数多了,开销也激增。  

张硕在鲁阳县置办了一个庄园,是原鲁阳屯田军的土地。该部搬走后,邵勋做主,将土地分给了一批武学生军官。  

张硕得到了十余顷地,一开始缺乏经验丰富的管事打理家业,也没有足够的庄客。  

后来慢慢置办,渐渐有了点起色,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地荒着,干脆从广成泽求来高品质的牧草,撒下种子,令其自然生长,放牧牛羊马匹。  

这是人手不足情况下最好的利用方式了。  

王氏嫁过来后,管理庄园的人手一下子有了,随后又遣人至顺阳郡,通过老关系询问还有没有关西流民过来,于是又得了一部分人手。  

经过几年的整顿,牧场废除,改为耕地,家资渐渐丰厚起来。  

张硕其实也知道这些手段。  

但他以前懒得去弄,因为家里实在没太多开销,他对那种炫富浮夸风也比较厌恶,没太多动力置办家业。  

王氏说这样不行,要为子孙计,于是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家业。  

现在鲁阳的那个庄园已经和张硕没什么关系了,庄上的头面人物直接和王氏汇报。  

就连家中的奴仆,绝大部分都是王氏带过来的,那十几个老人渐渐被边缘化。  

有些时候,张硕都觉得自己是赘婿…  

“夫君辛苦了。”王氏正在指挥仆婢安装新买的香炉,见到丈夫回来,立刻迎上前去,挽着他的手进屋,然后为他卸下弓刀,换上了一件宽松的袍服。  

张硕暗道,就凭这一点,似乎也值了。  

身份二字,端地奇妙。  

明明这新妇嫁过人,长相也就是清秀而已,但当纤纤素手为他宽衣解带,当她说着各种得体的话,当她察言观色注意他心情的时候,他就产生一种莫大的满足。  

天上人也能伺候我?  

张硕感觉自己的某种认识更深刻了,特别是在上個月围猎时,与邵师一番谈话之后更是如此。  

公允地说,能正确认识到这点的人不多。  

历史上有的武人,在时势演变的重要关头、十字路口,不理解历史将走向何方。  

他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手中掌握着怎样庞大的力量,这个力量又是否能让他摆脱被世家大族驱使的棋子命运,转而变成棋手。  

他一方面被旧的认知禁锢,心甘情愿被世家大族驱使,而所得甚少、礼遇甚薄。  

另一方面,他又懵懵懂懂似乎感受到了点什么,本能地想要做点什么,对被世家大族轻视乃至鄙视感到愤怒。  

两相拉扯之下,便是动作走形,举止失措,最后自取灭亡——这里点名北府军统帅刘牢之。  

他差就差在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也没有正确认识别人,最后被人看穿底裤,略施小计搞得心态崩溃,绝望自杀。  

但邵勋给天下武人打了个样。  

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自己掌握着怎样的力量,以至于初期被司马越认为“桀骜不驯”。  

是的,比起刘牢之,邵勋太桀骜不驯了。  

在世家大族PUA了整个社会三百年的情况下,司马越从没见过这么难以驾驭的人。  

但邵勋看穿了世家大族的底裤,这个政治老流氓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辗转腾挪,玩出了新花样,玩出了新高度。  

如果本时空南方仍能保持割据,且仍出现刘牢之的话,他或许不会迷茫了。  

张硕也觉得自己完全觉醒了。  

以往看夫人擅长诗赋、音律,自惭形秽。  

再看她教自己欣赏书画,明明不喜欢,却激动无比,因为这是天上人的东西。  

还有家里布置的各种物品,各色用度,无一不让他自卑。  

其实——有什么好自卑的呢?  

邵师说得没错,如果他还是张大牛,东海王氏绝对不会嫁女。  

他的一切是自己拼来的,武人有自己的力量,这个力量大到足以让他们从棋子变成棋手。玩世家女人,不要被世家女人玩!  

邵师是榜样,他连皇后都敢玩,胆子奇大无比。  

“夫君,庄上来人了。”王氏亲手煮茶,动作娴熟、优雅,充满了韵律美感。  

煮茶之时,她悄悄瞥了丈夫一眼,见他有些心不在焉,顿时有点惊讶。  

“庄上如何了?”张硕淡淡问道。  

王氏微微有些不太适应这种语气,但仍说道:“池塘、垄亩、桑林、果园都很齐整,今年收成也好,就是地和庄客还是少了。得多置办一些。”  

“汴梁不还有个庄子么?那个有十二顷地,不小了。”张硕说道。  

“夫君是中垒将军,可占田三十顷。汴梁那边仍可置地十八顷。”王氏说道:“不过,妾觉得继续在鲁阳置产更好,别说十八顷,一百八十顷都可以。”  

“置那么多做什么?”张硕满不在乎地说道:“万一鲁阳度田,多占的不还要吐出来?”  

王氏放下手里的茶具,静等水沸,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