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贵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八月初一,乃拟定的众部落头人向代公朝贺的日子。  

事起仓促,人没有全部来齐,各色物事也不是很全,以至于合力举办仪典的大晋太常、鸿胪两部门的官员们抱怨连连。  

不过仪式流程还是按设计走完了的。  

和中原的朝贺之礼差不多,核心就是各部落、豪族贵人们排座次,分批入觐,说些场面话,奉上礼物。  

朝贺结束之后,全体赐宴。  

这个宴会又很有草原风格了,篝火燃起来,烤肉搞起来,酒喝起来,另外还有草原少女献舞,壮汉摔跤,整体风格是杂糅的。  

但这不是关键,核心是定下君臣名分。即从今往后,代公就是他们的君主,必须效忠,不得叛离。  

赐宴结束之后,八月初二还有一场西郊祭天。  

邵勋并非代人,他远远设了一个帐,由亲军护卫着,一边喝茶,一边听来来回回的官吏、亲兵汇报。  

祭台上还是那七根木雕,代表拓跋氏之外的七个延续自拓跋血脉的兄弟部落。  

这帮人真是无聊,拓跋十姓也分高低,拓跋邻叔父和族兄弟继承的部落就没另外八部地位高。  

不过今天到场的也就拓跋部、普部、拔拔部(长孙部)、俟亥部、达奚部——拓跋翳槐那边也有一个拓跋部,此部死伤、被俘一批人,剩下二分。  

独孤、封、翟、破六韩、步六孤等部落人数也很多,外加众豪族等等,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拓跋核心部落了。  

王氏母子这个代国,底色不太一样呢。  

“诸部贵人对太常、鸿胪官吏怎么看的?”邵勋喊住了进来通传的舍人刘白,问道。  

“有人不满意,认为太麻烦,也不合鲜卑传统。”刘白答道:“但代廷官吏及部分豪强、部大却认可了,认为庄重有序,典雅尊贵,比以前好。”  

“给马上络头不容易啊。”邵勋放下茶碗,笑道:“前些时日四处转遍了,口水也说干了,总算没有让这个代国散架。”  

其实,还是略略散了一些的,主要是阴山以北有些部落跑了,投奔拓跋翳槐。  

他们宁愿接受更愚昧、更野蛮的贺兰蔼头统治,也不愿向他们眼中的傀儡拓跋什翼犍屈膝。  

道不同不相为谋,走就走吧,或许这些部落本来就是愚昧的,受什翼犍嫡长子身份吸引而来,发现有很多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于是走了,很正常。  

“他们可私下里议论了什么?”邵勋又问道。  

刘白有些尴尬,道:“他们讲的胡语。”  

邵勋失笑,挥了挥手,道:“去吧,继续打探。”  

刘白行礼离去。  

邵勋将茶碗放到另外一边,摊开了地图。  

其实在平阳住了几年,他已经会一些简单匈奴语、羯语对话了,但鲜卑语、乌桓语却不会。  

他打算抽出时间,多学一学这些外语会话,将来见面之时,蹦出几句话,能增加好感,利于统战。  

小吏又送来几份军报,邵勋慢悠悠地翻看着。  

荆州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双方各自罢兵,王敦生病了,退兵之时被追击,丢了随国二县,吃了个闷亏。  

汝阴郡有人献城投靠江东,为银枪中营督军张硕率部讨平,现在开始清算。  

谯国亦有人献城,只可惜这一路的吴兵只是过来劫掠的,压根没打算发起大规模进攻,张硕挥师东进,与谯、沛二国之兵会师,夺回了这些城池。  

西边,匈奴人两路出兵,一攻弘农,为邵慎击败;一攻河东,郗鉴打得一般,吃了点亏,死伤了不少人马,但依靠守城把敌人耗走了,追击之时小有斩获。  

徐州方向,祖逖奉命北上——但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似乎缺少往日的激情了。  

最后各自罢兵,战线未动。  

宇文氏今年没有劫掠幽州,让邵勋有点不习惯。  

这几个方向的战事已经无法影响大局了。  

江东没有太多北上的动力,匈奴倒是想东出,但他们较为能打的部队也就两万多人,实力有限。  

到了这会,想必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楚了,至少北方局势非常稳定,天下格局非常明晰了。  

祭天仪式结束时,天色已经擦黑,一辆马车停在了帐篷外。  

“大王。”王氏一脸兴奋地走了进来。  

邵勋端详了下她的脸色,暗道权力的药效真是惊人。  

她变了。  

她现在才十九岁,当她二十九岁、三十九岁时,却不知会被权力异化成什么样子。  

“过来。”邵勋招了招手。  

王氏脸上的兴奋之情稍减,慢吞吞走了过来。  

她先点起了帐中的烛火,然后纠结地站在不远处。  

她有一种奇妙的预感,梁王今天要对她做什么事情。  

这预感不是没来由的。  

朝贺、祭天之前,他一直在各处转悠,遍访豪强、贵人,许以厚利,多方拉拢。不然的话,今天的场面也不会这么大。  

这些都稳固了之后,他或许需要报酬。  

邵勋的手指敲了敲案几,道:“不听话了?”  

王氏闷声说了句:“你但凡对我好点…”  

邵勋轻笑了起来。  

听到这声笑时,王氏有些脸红,仿佛内心那纠结复杂的心理已被男人看透了。  

她最终还是走了过来,被邵勋揽坐在怀中。  

王氏假装看着案几上的地图,身形僵硬。  

“不知不觉,与拓跋鲜卑的战争走到今天了。”邵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