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礼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与去年相比,神龟八年(324)的正月十分热闹。  

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感慨乱世中人的坚韧。  

天灾人祸齐至,反复蹂躏,能活到现在的,什么没见过,大疫都经历过不止一回了。  

正月初七人日,程府。  

这个家里其实没什么人。  

男主人在徐州公干,大儿子留在广平守家业,就只有小儿子、石弘二人能帮点忙。  

李氏、程氏、王氏三个妇人也没什么过节的心情。  

程氏在家做女红,李氏拿着戒尺,督促小儿子和石弘读书。  

王氏则在窗前晒着太阳,无精打采的。  

家令王昌自客馆而来,拜会主母,顺便说些新得到的消息。  

“退入幽、冀二州的百姓,为了度过冬日,不得不宰杀牲畜。如此一来,明年的日子却不知道该怎么过。”王昌不停地絮絮叨叨:“晋冀州刺史刘王乔以常山、中山二郡渺无人烟为由,打算将这几万人编户齐民,实在太过分了。”  

什翼犍在一旁的床上睡着了。  

王氏眼圈微红,似乎不久之前刚刚哭过。  

她在哀伤自己的命运。  

兄长不会离开代县的,若此城被克,她就失去最后一个娘家依靠了。  

然后会怎样呢?王氏族人会怎么对付她?  

难道被送给宇文丘不勤那要了拓跋氏两代王女的老东西,以乞求他的支援?  

他已经很老了,行将就木。听说他那几个儿子也是色中饿鬼,丘不勤还没死呢,就玩上了父亲的侍妾,丘不勤也不以为意,只是训斥了一番。  

这几天她一直在想这些事情,每每思之就不寒而栗,恐惧无比。  

若她仅是个草原女子也就罢了,可能会忍。但作为新党核心成员,广宁王氏从小就接受了汉家教育,她实在很难接受这种事情。  

她睡不好,吃饭没胃口,每天都生活在担忧与恐惧之中。  

每次把孩子哄睡了,她就一个人静静坐着,坐着坐着就开始抹眼泪。  

“可敦?”见王氏好像心神不属,王昌不得不咳嗽了下。  

“嗯。”王氏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王昌暗暗叹了一口气。  

这般情形,连他都觉得棘手,乃至灰心丧气。可敦一介妇人,过了年也才十九岁,怕是比他还要惶恐。  

但有些事又不能不说,因为还要她拿主意呢。  

咬了咬牙,遂道:“臣在客馆中见得贺兰奴根一行人,观其神色,喜悦非常,似乎梁王有所许诺,可敦不可不防。”  

王氏心中一颤。  

王昌还在继续说:“臣以为,得想办法见一下梁王,晓以利害。翳槐势大,扶之恐尾大不掉,将来复为边患。梁王乃英主,定能听得进去。若不行,那就检点下带过来的财物,这几年天寒地冻,貂皮、狐皮、熊皮非常紧俏,珍贵异常,可敦若同意,臣就拜访下丞相庾琛、军司王衍、裴邈、中领军糜晃等人,以厚礼赂之,或有奇效。若这还没用——”  

说到这里,王昌脸色一变,道:“那就只能另想他法了,可敦…”  

王昌说个不停,王氏一开始还听着,到了后面,只觉慢慢喘不过气来。心底那一抹绝望涌起,差点当场落泪。  

她忽然想到,如果能回到过去,她绝对不愿意嫁到拓跋家,或许嫁个本地豪族都要更好一些,至少不用像现在这般担惊受怕。  

贺兰奴根、拓跋翳槐、不行、没用…脑袋嗡嗡之时,只有这些词断断续续传入耳中,让她脸色更加苍白,直摇摇欲坠。  

没办法了,没用了,兄长一败涂地,她们母子受到冷遇,眼见着将要遭受悲惨的命运,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才十九岁,她下意识想逃避这些困难,想卸去这些加在她身上的重负,但她做不到。  

“可敦?”王昌见王氏脸色苍白,眼神中带着股死寂,顿时吓了一跳。  

“无事。”王氏的话语带着浓重的鼻音,眼圈更加红了。  

王昌察言观色,知道不对,随便说了几句后,行礼告辞了。  

王氏没有相送,待王昌走后,浑身无力地趴伏在案几上,一动不动。  

王昌走后没多久,后院小门被轻轻打开,有人驾着马车赶至。  

李氏唤来僮仆,将马车上的礼物取下。  

“这是蜀锦么?多少年没见了。洛阳、邺城织的蜀锦,总觉得比成都的差了一些。”李氏轻轻抚摸着新年礼物,高兴地说道。  

程氏也欣喜地看着。  

梁王给她送了许多饰品,个个精美,让她好是欢喜——不仅礼物让她欢喜,更让她觉得梁王很关心她,对她不仅仅只有“欺负”。  

李氏翻到最后,发现底下还有一个锦盒,轻轻打开后,发现里面摆放着一封信、数段锦和一个看起来十分奇特的帽子。  

信封上写着:“代国王夫人亲启。”  

李氏明白了,这是送给王氏的。于是她遣人将王氏的侍女唤来,令其此份礼物取走。  

“好奇怪的帽子。”看着侍女远去的背影,李氏自言自语了一句。  

通体锦缎织成,帽沿有垂裙,及至肩部,遮盖住了耳部及脖颈。两侧还有丝带垂下,上面似乎有美玉佩饰。  

看起来就像是骑马时遮挡阳光和风沙的帽子,莫非是草原常用之物?  

侍女很快将锦盒送到了王氏居所。  

她们在门外连喊数声,王氏才如梦初醒,擦了擦眼睛,揉了揉脸后,应了一声。  

侍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