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济阴现在就是常山、中山、太原的模样,卞氏能独活否?”  

卞敦无语。  

不是他被说服,而是烦了。  

十年前听这话,感激涕零。  

五年前听这话,微微点头。  

现在听这话,只觉得腻了。  

你难道不知道人是健忘的吗?都过去十来年了,你还拿这套话术来和我说,烦不烦啊?  

若真想拿出诚意,不如先把度田给停了。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许多河南士族的共同心声。  

要我们出钱出粮出人,还不给好处,谁受得了?  

现在已经有人呼吁停止清查田亩、编户齐民了,梁王不该听听“父老”的呼声吗?  

整天打仗,不统一天下会死啊?  

有河南、河北这么大的地方,还不够你家天下吗?  

当然,以上这些话他同样不会说出口,但他不说,不代表没人说。  

蒲津关外,蒲洪率数千兵马缓缓撤走。  

潼关之外,赵固也带着掳掠到的少量资粮、人丁,撤回了关内。  

河东、弘农再度恢复了平静。  

黄河对岸,刘粲看着雄伟的中条山,沉默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这么好的一次机会,结果两路出动的兵马还不到万人。  

这么小的规模,自然不可能有多少战果,只能撤军了。  

当然,撤军最大的原因还是长安地震。  

这是六年内长安第二次地震了,城内屋宇坍塌千余间,地裂涌水,谣言四起。  

刘粲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粗粗稳定了局面。  

本来想消停点的,但实在不甘心,于是跑到冯翊,兵出两路,尝试着攻一下晋国。  

结果北路蒲洪稍一遇挫,就退了回来。  

南路赵固还算可以,劫掠了两个县,直到被忠武军逼退。  

眼见着没什么战果可捞,他终于不情不愿地下达了撤军固守的命令,然后——  

火速回长安。  

六月二十八日,匆匆回返的刘粲入了建章宫。  

刘聪已到弥留之际。  

看着吃不下任何东西,全身浮肿,连呼吸都有些困难的父亲,不管以往是怎么想的,至少在这一刻,刘粲流下了几滴眼泪。  

“终南山崩,我也该崩了。”看见儿子进来,刘聪想笑一笑,但脸上的表情却比哭还难看。  

刘粲坐在一旁,不知道该怎么安慰父亲。  

“邵贼死没死?”刘聪轻声问道。  

“应没有。”刘粲答道。  

刘聪有些失望,道:“那我没法在路上截他了。”  

屋内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刘聪眼珠微动,看向窗外明媚的天空。  

天很蓝,万里无云。  

鸟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活力无限。  

墙角的卉开得十分鲜艳,蕴藏着勃勃生机。  

宫人们走来走去,侍卫们昂首挺胸,他们都正值人生壮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他的路,却已经到头了。  

“这一辈子…”刘聪喘了口气,道:“和邵贼正经交手就一次。彼时我不认识他,他可能知道我。可惜了,可惜了啊…”  

刘粲还是沉默以对。  

“我走之后,你要笼络好诸部贵人。”喘息许久之后,刘聪方道:“可与拓跋氏交好,今分则力弱,合则力强,鲜卑并非无才智杰出之士,会明白其中利害的。”  

“卑移山(贺兰山)无主,你既已遣人去经营,当持之以恒。”  

“石勒有才干,但不可重用。他经营朔方,你得盯着点。”  

“秦州部大们,当以恩义、姻亲结之。”  

“梁州不要过多尝试,力有不逮就放弃吧。”  

说完这一大通话,刘聪似乎已消耗完了所有精力,身体不堪重负,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才四十多岁,这个时候就走,委实不甘心。  

但确实到了该走的时候了。  

他不愿看到外面充满勃勃生机的世界,因为那是对他这个行将就木之人的讽刺。  

所以他闭上了眼睛。  

被病痛折磨这么久,他已经耗尽了所有心气,死亡已经不是那么可怕了。  

昏昏沉沉中,刘聪突然梦到了他的几位皇后,还有小刘贵人。  

邵贼把她们以及失陷在平阳的刘汉公主们挨个弄大了肚子,然后轻抚她们隆起的小腹,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战利品一样。  

“噗!”刘聪猛然惊醒,吐出了一口鲜血。  

数日后,刘聪崩于长安建章宫。  

刘粲灵前即位,改元汉昌,大赦天下。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