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无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度田、编户、收税、练兵。”  

“不错。”邵勋说道:“办好这些事,你就可再进一步了。”  

不远处升起了袅袅炊烟。  

灾民们用神圣的目光看着一个个瓦罐,嗅着罐中散逸而出的饭香,不知不觉间,有人潸然泪下。  

没经历过这种苦,很难理解他们对粮食的崇拜。  

邵勋步入一片营地。  

正在做饭的灾民们见了,纷纷拜道:“大王。”  

“天天见面,拜什么拜?不如省点力气。”邵勋笑骂道。  

众人起身。  

“该做饭做饭,该吃饭吃饭,别管我,我就随便走走。”邵勋又道。  

众人这才散去。  

邵勋随意站在一个破帐篷前,这里挤了七八个青壮。  

“家人都没了?”邵勋找了个木桩坐下,把春葵放到地上,问道。  

乱世中人,没那么矫情。况且过了这么多时日,他们早就可以相对从容地谈论已经过去的苦难了。  

“被水冲走了。”  

“你等是何打算?”  

几人对视一眼,齐声道:“大王活我,此再造之恩,愿随大王而去。”  

“跟我走,那可远了。”邵勋说道。  

“阿爷,我跟你走。”春葵突然仰起脸,脆生生地说道。  

“哦?你叫我什么?”邵勋笑道。  

春葵害羞得低下了头,还有些难过。  

“好好好。”邵勋又把她抱起,道:“水灾之中遇到你,此谓天意。天意不可违,我多个女儿又何妨?”  

春葵惊喜地抬起头,眼睛瞬间亮了,待看到邵勋正对着他笑时,又把头埋到了他怀里。  

那七八个青壮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这个小女孩。  

他们打拼一生,也未必能有什么富贵。但这个小女孩就运气逆天,一下子成了梁王的女儿,可能是他们一辈子难以企及的高峰。  

“你们跟着我,只要敢打敢拼,女人、屋宇、田地、钱财都会有的。”邵勋瞟了他们一眼,道:“又想要过上好日子,又不想付出些什么,断然是不成的。入冬之后,粮食紧张,中山、常山、高阳等郡恐难就食,可愿随我去平阳?”  

“愿。”几人毫不犹豫,大声道。  

说罢,出了窝棚,继续巡视营地。  

所过之处,招呼声、叫喊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在这个营地内,有人曾是庄客,有人曾是部曲,有人曾是豪强,甚至还有士族子弟,此刻全都落魄地聚在一起,无分彼此。  

他们此刻只有一个身份:灾荒孑遗之人。  

而让他们艰难存活下来的只有一人:大晋梁王。  

这一年的经历,对这些人而言,可能到死都难以忘怀。  

如果足够幸运活到寿终正寝,兴许可以对围坐在火炉边的孙子们畅谈:“当年阿翁跌跌撞撞,饿得前胸贴后背,将死之际遇到了从天而降的梁王,得以活了下来。”  

“当年有个世家子弟,和我睡一条草席,晚上还磨牙哩。”  

“当年有个小吏,收税时凶得要死,遭灾后被人吃了。”  

“当年有个知书达理的富家女,和她睡一次只要给半块人肉脯。”  

如果自己给自己加戏的话,还可以吹下牛:“当年梁王邀我从军,因顾念你们阿婆未去,王甚为惋惜,说他痛失一员猛将。”  

吹到最后,直到老太婆再也听不下去了,才算告终。  

虽是吹牛,但夜深人静之时,回忆起当年那堪称灭顶之灾的苦难,亦不觉潸然泪下。  

哭的是什么,自己都弄不清了,反正只知道难过。  

这一辈子,闻水灾而色变。  

这一辈子,听不得任何人说梁王的坏话。  

这一辈子,活得挣扎又痛苦,唯愿子孙们富足平安。  

九月十五,眼见着高阳等地的局势日渐好转,邵勋遂南下巨鹿,视察灾后重建情况。  

随其南下之诸郡精壮不下二万,人皆裹黄巾,时人俗谓“黄头军”。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