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些术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个人财产,可以自由娶妻(一般也是本坞堡内部婚配),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待遇较好。  

八、庄客与农奴无异。  

几乎不允许拥有个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娶妻需主家许可。说杀就杀,说打就打,随意糟践,没有法律保护人身安全。  

部曲、庄客与丁壮、精壮存在一定的重合度,注意概念。  

九、宾客这个比较复杂,有的是庄园主礼遇的特殊人才,有的干脆就是奴婢、庄客一流。  

比如汉末就有地方土豪“宾客数千家”,这个宾客包含就比较多了。  

十、僮仆一般是家生子,奴仆之类。  

但从军事战斗力来说,天差地别。  

有的僮仆就纯是伺候人的,不会打仗。  

有的僮仆则当成核心精锐武力培养,比如王弥参与叛乱的本钱,就是他家“僮仆”。  

西晋宗王之类,也经常用僮仆当亲军。  

到了南北朝,僮仆上阵厮杀就更普遍了。  

十一、士族士族在此时大体可分为世族、小姓、寒素三大类。  

世族即世家大族,如琅琊王、闻喜裴、太原王、泰山羊、东海王等。  

中等士族比他们稍差一些,谓之小姓。  

剩下的就是寒素。  

士族的经济地位一般和门第匹配,但有时候也会出现错配。  

比如有的士族政治地位高,但经济实力不强。  

有的经济实力很强,但政治地位稍低。  

这个由多种因素决定,需要具体家族具体分析。  

士族门第有品级,郡中正三年一评,所以理论上来说是有升降级的。  

门品是做官的依据,人要有人品(门第赋予的品级),没有人品,很难得官品,这就是九品官人法的核心要素之一。  

九品官人法之外,当然也有其他渠道,但都仅存于理论上,偶尔漏一些出来给底层,以显示这些渠道还存在着。  

比如郡察孝廉,州举秀才之类,基本都被士族垄断。  

范阳祖氏连续九代人察孝廉,稳不稳?  

说是有多种渠道当官,其实就一个九品官人法,其他都可忽略不计。  

十二、土豪一般指没有政治地位的地方豪强。  

但你也别小看豪强。  

有些豪强实在离谱,占有的土地、人口比世家大族还多。  

江南的顾陆朱张四家,属于东吴老钱士族,但军事上就是不如周沈这种随时随地拉出1-2万私兵的土豪强。  

周沈土豪兵战斗力较强,多次平定叛乱,会大兵团作战。  

北方也有这种。  

比如河东柳氏,西晋初年有人当了尚书郎,后来就没落了。本书把他们写作小士族,其实有点抬举了,可能已降级成土豪了。  

河东薛氏同理。  

这两家还是很能打的,土地多、人口多、兵多,战斗力强,匈奴刘、石勒、石虎、苻坚等人,都对他们客客气气。  

十三、豪族士族、土豪的统称。  

十四、战兵纯粹的战斗兵员,即只负责厮杀,不管其他。  

十五、辅兵战兵的后勤保障人员。  

宿营时,战兵休息,辅兵安营扎寨。  

除此之外,还要烧水砍柴、做饭洗刷、修理器械、照料牲畜、运输物资等等。  

打仗时,除部分人留守营寨外,辅兵经常也要列阵厮杀。  

广义上的辅兵甚至包括随军工匠、医生、驭手、兽医等。  

十六、世兵世代为兵,世代屯田,形同农奴。不可与普通民户结亲,只能内部婚配,没有人身自由。  

晋武帝时期,曾有过大规模牛头人事件,即大量世兵家庭女子嫁给农民,被勒令抓走,再婚配给世兵光棍。  

世兵逃亡很厉害,因为实在看不到希望。  

还有什么需要了解?我一时想不到,你们可以留言。  

仔细看了下,这十几个术语大部分和战争有关。  

下面简短说下这会的战争形态。  

我发现我书里其实写得很清楚,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我仔细想了想,其实还是这么写的人太少了,科普不够。  

现在很多历史文,打仗就只写多少军队,不写构成、成色。  

军队这个含义太宽泛了。  

比如我前面写的那些术语,征集一万丁壮是军队,征集一万募兵也是军队,但这差别可太大了,简直不是一个级别。  

本书写到现在,其实很清楚,主角一直是以少量精兵(募兵、府兵)为核心,编组大量世兵、丁壮、屯田兵之类的杂兵打仗。  

精兵主要是打阵列野战——有丰厚的工资,有丰厚的抚恤。  

杂兵有几大任务:攻城时用沙袋甚至自己的尸体填沟壑,用肉体消耗敌军守具,用生命消耗敌军精力,充当诱饵,充当占领军,充当地方治安部队,清剿贼匪等等——几乎没工资,运气好有赏赐,不太可能有抚恤。  

比如攻打一座城池,各种来路的杂兵先上,反复消耗。如果杂兵造反,早就准备好的精兵甚至具装甲骑直接冲上去,把他们屠戮一空。  

如果杂兵死完了,不够用,那就去抓老百姓攻城,老人小孩女人都可以,驱赶他们冲就是了。  

原则是尽量少用精兵,不是主将仁慈,而是基于利害得失。  

一桶金汁浇下来,杂兵和精兵都得死,但成本大不一样。  

攻关塞、攻坞堡、攻营垒是同一种思路。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杂兵屡攻不克,或者干脆死完了怎么办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