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章水(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免费单章,非推书。  

末世重生:开局百亿补贴,打造安全屋,收校花警花院花…  

第一章第一句:脑子寄存处。  

叮当,到账一百亿,请查收。  

这里我就不得不问一下了,百亿怎么来的?  

当国家金融系统不存在吗?  

一个月、三个月建安全屋,怎么来得及的?  

囤积的物资通过什么方式采购的?  

是成立公司走对公账户,还是私人账户?  

成立公司的话,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包括你买的那些商品吗?  

是直接下单,还是采用招投标方式?  

采购渠道呢?你有吗?  

那么多物资,比如动不动一万吨猪肉,你找谁去买?  

如果人家有固定的客户,没有多余肉给你,你还得其他人,你知道找谁吗?关系网在哪里?  

你有没有专门的采购经理、职员?  

如何协调物流、质检、库管部门?  

资金划拨呢?你公司连资质都没有,人家不信任你啊,你还想付点定金就发货?  

如果对方赖账或品质有问题,如何维权?  

如何对外掩饰,不惹人注意的?  

再回到本书,有些高喊水的读者就是要我“开局百亿”啊,省略掉一切过程。  

我是不是还要加一句“脑子寄存处”?  

我想问问:什么才不水?  

收拢流民、清查户口,这不就是很多人要求的“推进情节”?  

政权的构建、基础的夯实,这不就是情节推进?  

难道我理解的情节推进和有些读者不一样?  

装逼打脸、打仗占地盘才是情节推进?  

政权建设什么的就是水。  

那样合理吗?  

我还是之前有个单章问的话,装逼的底气何来?  

不建设政权、不夯实根基,什么都是空中楼阁,你怎么装逼打脸?  

我又重新读了上章,言之有物啊,哪来的水?  

这一章比写装逼打脸更耗费时间,我从吃完午饭写到傍晚。  

因为南北朝烧毁史料书籍的关系,我研究了很久,从各种史料里的一鳞半爪,认真推敲、模拟此时官僚系统运作的机制,模拟其在书中梁国的运行反馈。  

最花费时间、精力的章节,被说水。  

意思是一点细节都不要了呗?  

怪不得起点很多历史小说完全写不出时代风貌呢。  

字面上是汉,看起来像隋唐,再看像宋金,似乎和明清也差不多…  

我又想起一件意难平的事情!  

战争时,我介绍山川地理状况,推算行军需要的时间和大致消耗,又被说水。  

我去,战争还能避得开地理?  

起点有几个作者有能力、有这个本事写出这些东西?大部分含糊带过,因为他不知道他书中部队所处战场的地理环境、驿道路线、运河走向乃至地名,他没有这個知识储备,他没有这个能力。  

我写上本书时,有些战场地名——非州县地名,而是县以下的战场的地名、地势——能花大半天时间去研究,反复对照、推敲,但在书中,可能就是短短几个字。  

为了查攻城战时某个城门的名字,阅读了很多资料,最后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  

为了这几个字,我花五六个小时研究,值得吗?我觉得值得。  

这些细节多了,才有时代风貌。  

还有,本书中前面提到的下邳城的型制、环境,我也花了很多时间,你们读的时候可能直接扫过了,甚至都没读,还觉得厌烦,心里想着介绍这座城池干嘛?  

打仗不需要了解城池型制吗?  

不了解的话,就会闹大笑话,我丢不起这脸,毕竟还有人在唐代守长安城不是?  

还有人说黏贴百度资料。  

哈哈,伱太看得起百度了。  

我写前两本书时,修改了很多百度百科中错误的东西,还赚了分。  

而且,太多东西百度不到了。  

举个栗子,上本晚唐浮生里有个宦官叫西门重遂,史书上就一句话,但我手头有份黄不拉几的资料,手写油印版的,八九十年代武汉大学某教授的讲义。  

有这份讲义,我把西门氏以及其他几个宦官家族的来龙去脉勾勒出来了,现在如果谁写晚唐,涉及到宦官家族,完全可以去看我的这部分内容。  

这些东西,别说百度了,知网都没有。真以为百度万能呢?  

百度太粗浅了,靠百度写历史小说,简直不可思议。  

最后,我不会写“开局百亿”,我会写“百亿”积累的过程,望周知。  

无力对外发动战争的年份,就是写夯实根基的时候,真实历史上谁年年装逼?  

我按时间轴写的,本书中今年(316)的时间流速已经不慢了,甚至可以说快,难道要写个“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写完上面这些,心气顺多了。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见笑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