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与对症下药(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会见邵乂的地方在南宫城西的一处荒野中。  

陆陆续续赶来的数百名诸胡骑兵正在操练。  

这些人都是各部凑起来的。  

我五十、你一百、他二百,凑了两千多,目前来了五百,开始整编操练。  

北伐以来,骑兵数量先是快速下降,然后又陡然提升。  

这两千多人他是准备编入义从军的,如此一来,该部总兵力将超过七千,实力大增。  

不过,人数增加了,战斗力却下降了,军心也比较混乱,还需要时间整顿。  

邵乂抵达时,看到的就是这些骑兵正在操练分进合击的战术。  

隆隆马蹄声中,邵乂躬身上前行礼。  

“嗣祖近日可好?”邵勋拉着邵乂的手,让他坐下,笑问道。  

邵乂见陈公如此熟络的模样,心中有数了,立刻回道:“家父回乡后,与济北侯联手,迫使曹嶷退兵。”  

“曹嶷回去作甚了?”  

“大概是整顿地方,深固根本。”  

“曹嶷倒有几分眼光。”邵勋意味不明地说道。  

“曹嶷本是天师道余孽,横行青州,靠的也是天师道众。这些年他非常礼遇士人,拉拢了好些人,权势日渐稳固。”  

“他不是逼走了部分士人吗?”邵勋问道。  

“不能为他所用,始终与他对着干的,曹嶷也会下辣手。”  

恩威并施!  

邵勋不由得高看了眼曹嶷。  

这人虽然没什么大志,只想割据青州当土霸王,但手腕还是有的。  

而且,他在地方上可不是没有基本盘,“天师道余孽”就是他身份的注解。  

其实挺有意思的。  

曹嶷为邵勋提供了另一个崛起的可能,即宗教。  

宗教这玩意可以弱化出身、门第方面的劣势,让底层更容易崛起。这年头信仰天师道的士人很多,主要在兖州东部、青州、徐州、冀州一带,其中青州是天师道发展最好的地方,通过宗教信仰,可以拉拢一部分士人为其效力。  

简单来说,天师道重塑了一套社会评价体系,门第的占比下降了,对底层野心家更友好。  

“待稳固河北局势,早晚会对曹嶷动手的。”邵勋看了眼王衍,说道。  

王衍轻捋胡须,说道:“太白,可不能指望三言两语就能让曹嶷降顺,还是得动刀兵。”  

朝廷一开始根本不愿招降曹嶷,认为如果造反都能受招安,岂不是鼓励更多人造反?这两年渐渐挺不住了,开始接触曹嶷,但曹嶷拒绝降顺。  

晋廷能给的,匈奴都给了,而且条件更宽松,他又是造反起家的,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说,对晋廷肯定有恨意,在两方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何要降?  

现在河北大战连天,曹嶷也有些坐不住了。  

但无论怎样,他的首要诉求还是保持割据自立的地位,当青州土霸王。  

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这个终极诉求服务的。  

为此,他现在也不是不能考虑晋廷的招安了,但具体投降哪一方,可就有说道了。  

邵勋如果指望曹嶷归顺后往青州安插官员、驻扎军队以及索要太多的钱粮,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对这种人还是要打,别指望温水煮青蛙慢慢收编。  

“现在不是动曹嶷的时候。”邵勋说道:“听闻君还带来几位渤海俊彦?”  

“是。皆为渤海高氏子弟,曾一同起兵对抗匈奴。”  

“可速召来。”邵勋说道。  

邵乂立刻让随从召高氏子弟入见。  

趁着这個间隙,他简略地介绍了下渤海高氏的情况。  

王浚仗夷建威,纵横河北时,妻舅崔毖借着他的权势,获得了平州刺史、东夷校尉之职。  

清河崔氏在河北人望很高,于是征辟了一批河北士人、豪强前往平州。  

其中,渤海高瞻与其叔父高隐先率数千家部曲庄客依附王浚避乱,后来发现王浚实在不像样,于是依附清河崔氏的崔毖,迁往辽东。  

倒不是说崔毖有啥不得了的本事,事实上他确实比王浚好,但能力一般。  

最关键的是,崔毖是崔琰曾孙,冀州士人之首,子孙世为冀州冠族——崔家在冀州的名望,就像王家在青徐的名望一样,天然具有吸引力。  

安平韩氏的韩恒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投奔辽东崔毖。  

除这两家之外,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举家奔往辽西、辽东的太多了,他们还利用名望、关系网,为崔毖招揽辽西流民——河北战乱不休,很多人避地辽西、辽东,因为那边相对太平。  

名望、门第这种东西,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价值观之下,是真的可以当饭吃。  

崔毖何德何能?但在辽西避难的流民一听清河崔氏的声望,纷纷来投。  

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强,只要一征辟,马上屁颠颠地跑过去效力。  

像高瞻这种人,甚至带着渤海数千家部曲庄客投奔。  

当然也有不鸟崔毖的。  

比如,崔毖就曾招皇甫岌为长史,岌拒绝,与兄弟族人皇甫真等俱投慕容廆。  

对皇甫岌这类关西流徙士人而言,就能很客观地看待崔毖了。  

在安定豪门皇甫氏眼中,清河崔氏名望固然高,但不足以遮蔽他们的眼睛,也没有太多亲朋故旧,去了很难受,不如投慕容鲜卑。  

邵勋听邵乂讲完这些辽东旧事,有点无语。  

他若出身清河崔氏、琅琊王氏、河东裴氏这类高门,哪怕只是个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