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以三年,愿国中大稔、百姓安康,可能做到?”  

国丞、天水杨昱很有自觉,当先应道:“谨遵明公之令。”  

“谨遵明公之令。”大农、天水姜覃带着其余几人附和道。  

邵勋又看向杜綝、垣喜二人,说道:“次要之事乃整军。今闾邑疾苦、府库不丰,国兵当以世兵为主,且耕且训。我固知此兵不耐征战,然尔等只需环境设备、保国平安、弹压流民即可。”  

“遵命。”杜、垣二人齐声领命。  

南阳国接纳了很多关西流民,粗粗一算,几千户还是有的。  

至于南阳王食封万户,这种事看看即可,事实上哪有一万户食邑给你?国境内的士族豪强、坞堡帅同意吗?  

真正能掌握的还真就只有编户流民,他们安定下来后,才能给王府提供钱粮。士族豪强们偶尔进贡一点,让王府众人不至于饿死,就已经很讲礼貌了。  

因此邵勋对他们的要求很低,王国军环国境布防,别让新来的那些比较野的流民冲烂即可。  

“关右诸州,承兵戈之后,当歉旱之余,饥男饿女流入南阳者甚多。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已令宛城调运粮米,以备节级赈济。稍得饱腹之后,尔等可劝其至汝南屯垦。父母子女,当一体编户送来。若父母已殁,任随亲而来。”  

“就这些。”邵勋摆了摆手,道:“现在便去做事,休要耽搁。”  

“遵命。”众人行完礼后,陆续退下。  

出得中堂,众人神色间都有些振奋。  

一个组织,其实是需要主心骨的,无论这个主心骨是单个人还是集体,总要有核心。  

南阳国其实是在陈公的庇护下生存下来的。不然的话,司马保可远在秦州呢,他有什么本事能保住南阳封地?  

忘了“八百斤”的司马保吧,陈公才是真正的南阳王。  

他居于上首,发号施令,众皆服膺,无有异议。  

只有在邵氏南阳王的指挥下,大伙才有前途。  

司马氏南阳王,不行。  

邵勋远远看着众人的背影,心中平静无波。  

作为司马越的四弟,司马模最开始是平昌公,后来晋爵南阳王。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歪打正着,南阳王镇关中、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后又进大都督,连凉州也归他管,总四年有余。  

这四年间,关西流民不断进入南阳,倒让司马模的封国也染上了关西色彩,和他所镇之地渊源颇深。  

这当然不是坏事。  

司马模在长安四年,无所建树,但府中渐渐笼络了一大批关西士人,他本人也提拔了很多梁氏、索氏、贾氏、杨氏、赵氏等关西大族子弟为官。  

如何控制南阳越来越多的关西人?最好的办法还是让有名望的关西人来约束,然后不断送人到河南,替他邵某人开垦荒地,增加编户人口,夯实根基,打造基本盘。  

再者,“关西化”的南阳王府的存在,对关西流民天然有号召力,这在制衡南阳土著世家方面很有作用——别看邵勋刚刚去乐氏庄园走过亲戚,但必要的制衡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点上他不会犯糊涂。  

南阳王府最终会被掏空,慢慢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就像东海王府一样,但绝不是现在。  

“明公,度支尚书王玄来了。”蔡承匆匆而至,禀报道。  

邵勋刚刚看到南阳王妃的身影一闪而过,正想跟过去畅叙别情,再抱抱他的乖女儿呢,就听到这件扫兴事,顿时不太高兴。  

不过,看在老登王衍的面子上,他还是打算先办正事。  

“让眉子过来吧,你去煮茶。”他吩咐道。  

“诺。”蔡承领命退去。  

不一会儿,满脸风尘之色、活似乞丐的王玄走了进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