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样子,很多人带着伤,甚至背上还插着羽箭。  

“幸好出发得早,贼军是越来越多了,每走一会,就能遇上一股游骑。”回来的人大声嚷嚷道。  

说话的当口,他们抓紧时间给马儿松松肚带,带着热气腾腾的战马在河边慢跑收汗,然后再喂些混了盐水的豆粕、麸糠。  

自己累了、饿了不要紧,但马儿一定要伺候好。  

“哗啦!”一条鱼自济水中高高跃起,旋又落了下去。  

83最新地址正在巡视营地的邵勋见了,顿时大笑道:“此吉兆也。此番袭高平,定能大胜。”  

众人一听,欣喜不已。  

不是他们懂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而是对邵勋有信心。  

跟着陈公打了这么多仗,屡战屡胜,各种奇妙战法层出不穷,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都对,这已经渐渐成了思想钢印。  

“及至高平,若有匈奴大队阻拦,以乞活军为先锋,骁骑军继之。”邵勋对跟在身后的诸将说道。  

“骁骑军打开缺口后,儿郎们一拥而上,不要有丝毫犹豫,冲就是了。”  

“这一仗,有我无敌,杀他个片甲不留。”  

“诺。”诸将轰然应命。  

半个时辰后,远处的大地上响起了铺天盖地的马蹄声。  

很快,乔洪策马奔来,禀报道:“明公,路上遇到了贼子骚扰,折损了一些人手,丢马千余匹。”  

“无妨。”邵勋安慰了一下。  

自出发以来,跑死跑废、遭敌袭击而损失的马不下两千,他早习惯了。  

“营地交给你了。”邵勋看着乔洪,道:“你天明后带人赶上来。”  

“诺。”  

邵勋随后让诸将挑选部伍,将一些疲累已极的人和马留在营地休息,状态相对不错的带走。  

不一会儿,整顿完毕的两千余骑牵马列阵完毕。  

“出发!”邵勋一夹马腹,当先而走。  

蔡承、刘灵、垣喜等亲将带着三百余亲兵紧随其后。  

两千余各军混编的马队小步快跑。  

大军很快就消失在了高平的旷野之中。  

已经是初十正午了,吃过午饭的靳准登上了城头,犹豫不决。  

城内已经聚集了约九千步兵。  

其中五千人是他带过来的,另外四千则是在东平、高平、任城三地征发入伍的丁壮。  

骑兵陆陆续续收拢了五千余人,其实绝大部分本就在附近,另有千余是从济阴、沛国两地撤回来的。  

至于跑得最远的那批,似乎在陈郡、梁国乃至谯国一带活动,却还没来得及赶回来。  

这么点兵,似乎可以一战,又似乎不太够,靳准很纠结。  

他已经收到消息,邵勋在济阴城下大破张越,五千人全军覆没——这还是石勒遣人通知的,他还附送了一个撤往青州就食的建议。  

石勒来这么一手,靳准立刻就明白了。  

粮道被断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军心完全动摇了。  

但石勒可以撤,他暂时还不能撤,还需要等待刘雅、呼延晏、赵固、曹嶷等人的消息。  

邵贼来得太快了,一点不给他反应的时间。  

从济阴到高平,冲破重重阻截,眼下离这里都不到十里地了吧?  

这个时候已然没法撤了,只能先打一打。  

城外已经有骑兵在列阵。  

他们牵着马,席地而坐,静静等待着大战的来临。  

靳准高坐城头,仿佛局外人一般,默默审视着这场大战。  

未时初刻,西边烟尘漫起,蹄声如雷。  

靳准打起精神,眺望远方。  

西边的骑兵远远下了马。  

一部分人开始收拢多余的马匹,并迅速向后退去。  

另外一部分人则抓紧时间休息,准备接下来的大战。  

靳准下意识握紧了拳头,随后长舒一口气。  

靳明是会打仗的,他没有给敌人休息的机会,当场下令骑兵上马,朝敌人驻马方向冲去。  

晋军发现了这边的动静,并立刻做出了回应。  

旷野之中,先是一面旗向左边引去,数百骑跟在后头。  

一面旗又向右边引去,还是数百骑紧随其后。  

正前方,三百轻骑已经纵马前冲。  

轻骑身后,大约有一千多骑兵正在小步快跑。  

这一千多人身后,似乎还有千人——烟尘太大了…  

靳明瞪大了眼睛,试图瞧个清楚。  

充作先锋的三百轻骑弓弦连响,与己方骑兵开始了对射。  

一看就是乌桓人了,估计是乞活军的吧。  

靳明啐了一口,乌桓野狗,谁给吃的就跟谁。  

不过,野狗们的打仗手艺还是很不错的。  

弓弦连响之中,双方都有人落马,死伤不轻。  

许是忍受不住伤亡,乌桓人很快向两边散去,拉扯得匈奴骑兵的阵型有些散乱。  

就在此时,漫天烟尘之中,数百骑兵冲了出来。  

靳明猛然起身。  

这支骑军人数在三百左右,盔甲明亮,威武不凡。  

铁兜盔之下,银色的面帘覆盖在脸上,唯露两窍。  

身上是厚实的铠甲,看着比步兵身上的还坚固,也更沉重。  

马亦有面帘,狰狞无比。  

马脖子之上有鸡颈,身上铺着身甲,臀部覆盖着搭后,就连马尻后方都有连接固定到马鞍上的寄生,防止流矢射中马尻,甚至还能为人遮蔽从背后射来的流矢。  

三百骑冲起来震天动地,速度还不慢,借着前阵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