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汤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应该不是后者,这太骇人听闻了。当年张方滋扰弘农杨氏,百般盘剥,杀了杨氏不少人,玩弄了不少杨氏妻女,名声完全搞坏了。  

荀氏比杨氏影响力还要大,若连根拔起…  

不过,羊冏之也给自己提了一个醒:若想搞定颍川,荀氏是绕不过去的坎,该好好想想怎么做了。  

而且,荀氏现在的实力在慢慢膨胀。他们不光有忠于天子的人,也有在司马越幕府干活的,甚至司马睿那边都有荀氏的人当幕僚,潜势力非常巨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荀氏为什么始终没派人来自己手下干活?到底是看不起自己呢,还是仍然因为当年荀邃身死之事而记恨着?或许兼而有之?  

他不想再和羊冏之打哑谜了,直截了当地问道:“不知羊公如何看待天下大势?”  

这一次羊冏之沉默了许久,叹了口气后,道:“晋室将卑,非人力所能挽回。或许,又一次汉末故事将重演,最终会三国鼎立吧。”  

汉末故事?三国?邵勋暗哂,你可真看得起成汉李家。  

不过他也可以理解,羊冏之毕竟是老派人物,喜欢寻章摘句,更喜欢从故纸堆里翻找发生过的事情,从而映照现实。  

而且,对邵勋来说,羊冏之的这个认知并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人家承认北方大乱,不会一根筋地忠于晋室,这就有了机会。  

“羊公可否试论天下英雄?”邵勋突然来了恶趣味,说道。  

羊冏之捋胡须的手顿住了。  

“二叔!”就在此时,门外响起了欢快的声音,片刻之后,羊献容走了进来,惊喜地叫道。  

羊冏之的手一抖,拈断了两根胡须,但他浑然不觉,立刻起身,看着侄女,眼眶已是微红。  

“洛阳危急之时,我避祸乡里。这声‘二叔’,受之有愧啊。”羊冏之叹道:“幸侄女逢凶化吉,安然无恙。不然的话,百年之后,二叔都不知该以何面目见兄长。”  

羊献容闻言,眼泪差点流了出来,道:“二叔何出此言?能见到二叔,便欢喜无限。”  

说完,看了眼邵勋,大大方方地坐在他身旁。  

大半年没见到这害人精了,本来满腹怨气的,但方才泡温汤之时,得襄城公主劝解,感觉好多了。这会看到二叔,想起以前的种种,心中一软,再也生不起气来了。  

嗯?不能对他心软!这狗东西什么时候招惹了司马脩袆?为什么那个已经三十八岁的老女人要为他说话?  

羊冏之看到侄女坐在邵勋身旁,只叹息一声,懒得多说了。  

侄女这个身份太尴尬了,除非改朝换代,不然不可能的。但事已至此,他还能说什么?  

面前这对男女,哪个能听他的?  

接下来,几人便不再谈论公事,转而聊起了闲话。  

羊曼了提到了胡毋辅之杖上挂钱,让店家自取买酒的事情。  

羊冏之则说起了刚刚在洛阳城中听到的刘舆发疽的消息。  

羊献容若无其事地说范阳王妃的嗣子来争家产了。  

邵勋听得汗颜。  

羊献容似未发现他的尴尬,绘声绘色地说南阳王妃刘氏、十二岁的嗣子司马黎以及南阳王幕府僚佐、仆婢、护兵二百余人,此刻就住在广成泽北缘的流华院云云。  

邵勋无奈地咳嗽了一下。  

这事其实他是知道的。  

卢薰已经和刘氏、司马黎母子见过一面,回来就说刘氏那个女人性子外柔内刚,此番估计不肯罢休,一定要给儿子争下范阳王的爵位以及家产——范阳国在王浚地盘,看似遥不可及,但事实上可以转封,还是很有价值的。  

羊冏之、羊曼二人听了只当未听见,顾左右而言他后,便起身告辞了。  

邵勋、羊献容起身相送。  

“邵卿为何站在门口,一言不发?”回到殿中后,羊献容跪坐在一张小案几后,问道。  

“臣过些时日便要去陈郡,诸事繁杂,不克分身。眼下还有要事要办,这便告辞了。”邵勋回道。  

“去陈郡?”羊献容有些惊讶:“去多久?”  

“可能不回来了吧。”邵勋说道:“豫州多事,贼势猖獗。匈奴屯兵河上,不怀好意,臣乃武人,自然要征讨贼人了。”  

“征讨完了呢?”  

羊献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道:“抱我。”  

说完,仿佛回到了那年正旦燃放爆竹的时候,她的脸、耳根都变成了血红色。  

邵勋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嗫嚅道:“臣…臣…”  

“抱我。”羊献容重复了一遍,声音有些颤抖。  

“臣要冒犯皇后了。”邵勋先告了声罪,然后伸出手,将羊献容紧绷着的身体抱入怀中,置于腿上。  

四目相对。  

羊献容本还想“下旨”,但在触碰到邵勋的目光时,不知道为什么,勇气在一瞬间消散于无形。  

她害羞地闭上了眼睛。  

邵勋低下头,轻咬其下唇。  

羊献容浑身颤抖了一下,将头埋入邵勋怀中,闷声道:“我知道,你一直觊觎我。你终于得手了…”  

“是啊,我终于得手了…”邵勋轻轻抚摸着羊献容的脊背,感慨道:“当年辟雍之时,皇后乘舆巡视,臣顿首拜伏于地,偷偷瞧了一眼,惊为天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皇后如此姿容风采,臣又怎么可能不觊觎?但那会臣只是一个小小的督伯,皇后乃天上人,自觉相去甚远,便将此念深埋于心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