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八三看书,晋末长剑!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  

贾、北宫纯二人重金招募了千余名勇士,除少部分来自禁军、豫州、兖州诸军外,绝大多数来自那五千凉州兵。  

挑选完毕后,简单合练了半日。傍晚时分,又吃了些食水,然后便养精蓄锐,静等出击的时候到来。  

一直休息到丑时,众人被军官叫醒,稍稍吃了些食水,检查器械,调整一番后,于丑时半出发。  

西明门外,居然起了层薄雾。  

贾看了大喜,道:“真天助我也。”  

千余甲士同样喜形于色,士气大振。  

“上马。”北宫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接下令。  

众人纷纷上马,直冲张方故垒而去。  

马蹄上包着布,但也只是稍稍削减蹄声罢了,不可能完全隔绝震动和声响。  

一路上遇到过几批匈奴斥候、暗哨乃至游骑。  

他们全都用惊讶、震骇乃至恐惧的眼神看着这帮晋军。  

没人理会他们,所有人都闷头赶路,直冲匈奴营垒区。  

营寨一座接一座,密密麻麻,无有尽头。  

按照日间探得的方位,他们直奔最大的那一个。  

“下马!”北宫纯下令道。  

千余人默不作声,陆陆续续下马。  

有人过来收拢马匹,大部分人则开始检查器械。  

“无亭障、无拒马、无壕沟,匈奴人这是…”贾忍不住笑了出来。  

一般而言,营垒外会立几个小规模的亭障,能驻几十到几百人,与主营寨互相呼应,还能起到警戒作用。  

拒马可阻挡骑兵靠近、破坏营墙,甚至也能阻滞一下步兵,给营墙上的弓箭手提供极好的射杀机会。  

壕沟就更不用说了,那相当于护城河,作用极大。  

匈奴人这都不设,大意、懒惰还是根本不懂?应该是大意了。  

北宫纯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笑意。  

贼人如此轻敌,这是给他们送功劳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匈奴人诸般设施完善,守具齐备,还特别警醒,又怎么能得手呢?古来大将成就不世之功时,总有些原因的,要么对手弱,要么对手蠢,要么运气。  

今日便给匈奴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片刻之后,匈奴营中已经有了动静,或许是仓皇奔回的斥候回报了消息。  

贾、北宫纯不再犹豫,下令进攻。  

数架长梯毫无阻碍地搭上墙头,勇士们一跃而上。  

有几個匈奴人气喘吁吁地上了营墙,结果看到了十余名满脸横肉、目露凶光的大汉。  

大汉根本不废话,环首刀迅疾劈来,惨叫声划破夜空。  

仿佛按下了快进键一样,所有人的动作都快了起来。  

营门之外,刀劈斧砸之下,大门轰然倒地。  

数十人执大盾于前,长戟兵紧随其后,步弓手、刀斧手、钩镰枪兵、长柄斧兵,甚至就连策马冲杀的骑士都有…  

匈奴人连日掳掠外加攻城,身心俱疲,无有防备。当夜袭晋军冲进来的时候,他们心慌意乱,大呼小叫。  

只要设身处地想一下就知道了,你身处营地内的某个角落,睡得正死之时被袍泽摇醒,然后人家告诉你敌军夜袭,已经冲进了营寨内。  

你一听就慌了,下意识就想跑——至少不能再待在营帐内了。  

这个时候,外面一浪高过一浪的杀声扑面而来。  

到处都有鼓角之声,根本不知道来了多少敌军,值夜的己方袍泽又能不能顶得住。  

于是你和袍泽们出了营帐,入目所见,到处都是刺眼的火光,乱哄哄的人群——他们和你一样,睡梦中被惊醒,器械、甲胄全无,脸色惊慌,不知所措。  

军官们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下令将士们向他靠拢,前出御敌,但黑暗中一箭飞来,正中面门,军官倒了下去,士卒一哄而散。  

有军官成功召集到了一群士兵,奋力向前,意图挡住敌军的攻势。但营地内到处都是乱跑乱撞的人群,他们神情惶急,大喊大叫,极大阻碍了反击。  

甚至有两拨人急着杀敌,仓促间撞在了一起,黑暗间不辨敌我,又精神紧张,自己先杀了起来。  

试问在看到这些乱象时,你还剩下几分勇气?  

至少,呼延颢已经吓得手足冰凉,没几分勇气了。  

他被人叫醒之后,匆匆披了件单衣,直接就跑,压根没有留下来力挽狂澜的想法。  

“莫走了呼延颢!”远处响起了整齐的吼声。  

呼延颢爬上马背,扭头看了一眼,却见火光之下,大群晋兵墙列而进。  

弓弩齐射、长枪戳刺、大刀挥舞,遇到走着、跑着的人便杀,效率极高。  

而匈奴兵似乎怕了他们,纷纷向后退却,远离这般杀神。  

“将军,事急矣,快走吧!”亲兵连连催促,神色惶急。  

“好。”呼延颢不再废话,拍马便走。  

都说“草原好贵种”,呼延氏世为匈奴贵人,更是刘汉后族,他不能死在这里。  

只要逃回去,楚王、天子都不会怪罪他,还会好言安抚——说难听点,天子、楚王可以杀宗室,但杀呼延氏这类有部落、有地盘的贵族却要犹豫再三。  

只要逃出生天,他还是高高在上的征虏将军,富贵享受不尽。  

他不能死!  

“呼延颢在那,杀了他!”远处又传来吼声。  

呼延颢吓了一个激灵,急夹马腹,但才冲出十余步,就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