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人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缴获的财物,归属邺城百姓的,着即归还。其他的,好生收拾,运回梁县。”邵勋吩咐道。  

“诺。”唐剑应下了。  

邵勋继续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走着。  

邺城缴获之财物,显然不全是在城中抢掠所得,还有大量来自周边诸郡的钱粮。  

邵勋不是好人,他做不到分毫不取,但眼皮子底下看到的,他也不会装看不见。  

就像进军关中的时候,他半激于义愤半出于其他目的,将烧杀抢掠的五千鲜卑骑兵闷死在城内一样,看不到就算了,他也有很多顾虑,不可能随心所欲,但看到了之后,他没法再无动于衷,没法像司马祐、戴渊、刘琨一样与鲜卑称兄道弟。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啊。  

二十七日,邵勋又像在襄城时那样,收殓邺城及周边死难者尸骸,带着官员将士举行会葬。  

与此同时,他认真思考起了班师之后,汲、魏、顿丘三郡的权力安排问题。  

权力最厌恶真空,你不填补,自然有别人来填补。  

汲郡已经有了老丈人庾琛,这几年内威望逐步蹿升,控制力还是很强的。  

顿丘郡同样遭到了石勒洗劫,而今皆已退走,一支偏师就能占领。  

魏郡太敏感,邺城又是朝廷紧盯着的地方,不可能给你。但邺城之外,却并非不可操作。  

关键是人心。  

人心向着伱,你即便一时当不了刺史、太守,也可以实际控制这片土地。  

人心不在,再没有大义,那就真的不好办了。  

野马冈之战,在都督、刺史完全缺位的情况下,邵勋独自击败了刘汉大军,他估摸着,人心还是有的。  

如今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巩固,并等待消息逐步扩散、发酵。  

他还需要继续留在邺城一段时间。  

打完仗就撤,起码损失一半以上的好处,智者所不为也。  

二十八日,报捷信使离开了邺城,奔往荥阳、洛阳。  

野马冈之战的消息,也在河北大地上飞快地扩散着。  

离开邺城后,石勒一路向北奔逃,沿途收拢了点残兵败将。  

十月底的时候,仓皇抵达中丘。  

此时一清点,身边只有骑千五、马两千七百,留守中丘、襄国两地的步卒汇拢过来,也不过两三千人罢了。  

稍事休整一天后,听闻追兵已过邯郸,直奔襄国而来,又带着这不到四千步骑北上常山。  

行至半路之时,甚至嫌步卒走路太慢,分派部将统带之后,又一路奔往井陉。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呢?石勒就是典型了——  

十一月初五,刚刚抵达井陉的石大胡遇到了集结而来的幽州兵及常山、中山二郡兵数万人。  

他完全没有抵抗的念头,丢下还在转运物资的部分人员,西窜回了河东。  

好在幽州兵没和他较真,俘虏一批财货后,兴高采烈地离去了。  

这一仗,真是打得石勒欲哭无泪。  

野马冈之战前,他在邺城指挥着六万二千余步骑,在赵郡、常山一带还有三万步卒在转运钱粮、牲畜。  

如果算上中丘、襄国等地的少许留守兵马,兵众已近十万。  

野马冈之战后,六万兵覆灭大半,转运物资的三万大军也被幽州人咬走了五六千。  

被他亲自带回河东的不过一千五百骑兵罢了,其中至少一半还是王桑、刘灵的青州老贼,将来会不会被索要回去还不一定呢。  

遗弃在山东的步卒最终能跑回来几千人了不得了。  

也就是说,他现在能直接控制的不过就三万步骑罢了,绝大部分还是新兵。  

羯众、乌桓七千骑最终能回去五千就不错了,甚至只有四千。  

明年怎么打,该好好想想了。  

在石勒撤回河东的同一时间,败报也传到了刘汉的国都蒲子县。  

刘渊正带着人在山中打猎,看完之后,沉默许久,然后唤来了大鸿胪范隆。  

范隆抵达之后,见到了刘宣、刘猛、刘和、刘聪、刘曜、刘欢乐等宗室,以及呼延翼之类的外戚。  

除他们之外,只有一人比较特殊:氐人酋长、镇西将军单征。  

他女儿单氏刚刚被立为皇后,与呼延皇后并列——是的,大汉现在有两位皇后,即呼延皇后、单皇后。  

这个女人,范隆曾经见过一面,本为陛下侍妾,或许出于拉拢需要,被立为皇后。  

对陛下的这种行为,范隆没有太多异议。  

草创之时,为了拉拢人心,不得不如此,也是没有办法。  

但这个女人,长得实在漂亮,被很多人觊觎,其中甚至包括车骑将军刘聪。  

红颜祸水,却是个隐患。  

“朕早年识得邵勋,屡次相召,不来助我,惜哉。”刘渊说这话时,颇有些遗憾的表情,神色间更有些追忆,似乎在感慨逝去的时光。  

“陛下,臣办事不力,以至于此,请责罚。”范隆上前,躬身一礼道。  

“范卿何须如此?”刘渊反应了过来,连忙拉起范隆,叹道:“朕并未责怪范卿,只是感慨英才不为朕所用罢了。”  

范隆直起身子,一脸感激之色。  

“还是谈正事吧。”刘渊说道:“方才单卿建议朝廷向关中用兵,众不能决。忽又听闻河北之败,更是众议纷纷。范卿乃朕之股肱,可能建言?”  

范隆眼角余光悄悄扫过众人的脸色,思忖了下后,便道:“臣闻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晋国骨肉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