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垛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六月暑热,芝兰院内也不得清凉。  

邵勋换了一身粗麻短褐,在淤泥中深一脚浅一脚行走着,时不时让人拿来纸笔,记录一番。  

在他的记录中,现阶段的广成苑大致分为几个建筑组团。  

其一是广成宫组团。  

广成宫组团分为山上的广成宫建筑群、山下的翠囿建筑群。  

前者是住人的,有不到六十间殿室、一个仓库、一个小军营。  

后者是菜畦、果园,用木栅栏围了起来,另有住宅、水碓磨坊、仓库等屋宇三十余间。  

其二是汤池组团。  

汤池组团分为温泉建筑群、冬园建筑群。  

前者分为数個院落,总共百余间屋舍,另有亭台楼阁等附属建筑十余。  

后者不大,主要是依托地热温泉种菜的。此为汉代故智,即靠近温泉的地方气温稍高,故种植菜蔬,供冬日享用。  

很显然,冬园就起这个作用,给泡温泉的贵人们奉上冬日的新鲜果蔬。  

其三是永嘉仓城组团。  

此组团下辖永嘉仓、草料仓、水碓、牧苑、军营等多个建筑群,是广成泽的核心重地,也是今年重点建设的项目。  

其四便是芝兰院组团了。  

此组团下辖芝兰院建筑群、码头建筑群。  

前者有前后数进七八十间屋舍,后者有码头、仓库、军营以及一个修造小船的作坊。  

邵勋对享乐建筑不感兴趣,对功能性建筑还是很有好感的。  

而他又见缝插针,下令在各个建筑组团之间的空白地带开辟田地、整饬沟渠。  

这会他就走在一处正在平整的田地附近。  

地上满是淤泥,而淤泥取自旁边的沼泽。  

简单来说,一片沼泽之中,有的地方浅,有的地方深。  

在开发过程中,思路就是在深的地方清淤疏浚,挖宽挖深,然后用淤泥将浅的地方填平,变成农田。如此一来,农田周围便环绕着河流湖泊,方便灌溉,而农田内又有大量富含营养的淤泥,可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这个思路是邵勋提出来的,灵感来自于“垛田”。  

华夏先民开发淮南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事。  

一块块垛田被河湖包围,宛如水中央的小岛,岛上遍植农作物,产量很高。  

而随着时间推移,上游带来的泥沙越来越多,很多小岛慢慢连在一起,形成了陆地。  

沼泽河湖慢慢消失,连片的平原越来越大——到21世纪,苏北其实还有这样的“小岛”垛田残留,可窥一斑。  

广成泽的这些垛田,未来也会连片成陆,这是规律,早晚的事情。  

“这稻是刚种下的?”邵勋看着一片片新长出的绿苗,问道。  

“是,惠皇后遣人至新城、陆浑等地招募的,另有部分从河内南下的流民,总计四百余户,耕种了六十余顷——”  

“垛田。”  

“对,耕种了六十余顷垛田。”羊茗说道。  

河南、河内二郡,自曹魏以来就有名稻(新城稻、河内青稻),当地是有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的,确实可以找到不少擅种水稻的民户,但是——  

“差不多一年了,惠皇后钱花了不少,就弄了这些?”邵勋叹了口气,问道。  

南阳乐氏团队接手的恤田,最开始就是羊献容在搞的,由羊茗总负责,管理来自南阳郡的一批垦荒役徒。  

当年结束后,产量很低,供役徒们嚼吃完,只剩少少一点,于是让役徒自己带回家了。  

今年由南阳乐氏的人全面接手,却与羊氏无关了。  

而羊献容去年就开始寻访擅种稻的人来广成泽,搞了这么久,在役徒的协助下,才开辟了六十余顷。  

这效率,还不如烧荒呢。  

五郡国夫子大建屋宇,砍了许多竹木,空出来大片土地。  

另外,荒草甸子也是茫茫多。  

一把火烧了,不知道多过瘾——呃,不知道能烧出多少田。  

“罢了,惠皇后也是在为我趟路。”邵勋觉得对羊献容要以鼓励为主,毕竟她没花自己的钱。  

而且,沼泽确实要深入清理的。  

他提过一次垛田,羊献容记住了,并付诸实施,虽然只搞出了这么点袖珍稻田,也不错了。  

这六十余顷地,丢给她自己玩算了,爱咋弄咋弄,我不稀罕要她这点东西。  

“王弥乱平后,惠皇后又遣人北上河内,招募百姓。”羊茗继续说道:“匈奴肆虐,河内百姓惶惑不安,愿意抛家舍业南下当庄客部曲的人不少。惠皇后打算新募五百户人,明年继续扩大垛田数量。”  

这是和水稻卯上了!  

邵勋点了点头,道:“惠皇后行事颇有章法,佩服。”  

羊茗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惠皇后说,将来君侯若进军襄阳,就需要咱们自己人了。”  

邵勋一听,这才认真起来。  

他没去过襄阳。  

但他知道,此时的江汉地带,开发程度很低,水网密布之处,不差淮南多少。  

事实上,别看三国时襄阳、荆州屡屡见诸史籍,战争频繁,但这两地直到唐代,都不是什么人口密集区,开发程度不高。  

比襄阳更靠南的地方,在唐宋之交,甚至还有大量蛮人部落存在,唐廷特设武昌军节度使镇之。  

前几年的荆州张昌之乱,历时两年方才平定。而张昌,恰恰就是蛮人。  

“惠皇后深谋远虑,真乃女中诸葛。”邵勋赞道。  

“惠皇后昨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