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将军之才,我亦佩服。”邵勋弯下腰,给王瑚斟满酒,道:“单论骑军运用之妙,洛阳无人能出将军之右。将军莫要灰心丧气,只要有机会,一定可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  

王瑚闻言心中一热,鼻子有些发堵。  

京中公卿巨室,只把他当做反复无常之小人,言语间多有讥讽。即便今日与宴,却只能敬陪末座,在席间赔笑。  

但邵勋不然。  

他不看自己的过往,不问自己的家世,他只看重自己的本事。  

邵勋伸了伸手,从一名婢女那里接过酒樽,给自己倒满,然后对王瑚附耳道:“王将军,不要掺和政争了,你不适合玩这个,纯粹一点。”  

说罢,一饮而尽,走了。  

在场众人,或家世高贵,或学问满腹,或名满天下,但在邵勋看来,都不值得深交。唯王瑚一人,值得他出言点醒。  

中原骑兵人才少,能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作战的人才更少。  

洛阳中军鼎盛之时,是有相当规模的骑兵编制的,这是中原不多的科班骑兵人才。  

与草原牧民生活中练习骑术,围猎时练习战术不一样,中原的骑兵都是募兵,是职业武人,他们不用考虑生活,日常训练就行了。  

单论骑马的时间,他们未必就比草原牧人少了,甚至更多,因为他们不用干杂活,不用为生计奔波,生活中只有一件事:训练骑战本领。  

这是一支战斗力远超对手的骑兵部队,只可惜在战争中一点点消耗干净了。  

王瑚身边聚拢着百十个逃回来的骑兵军官、老兵,关系密切,经常来往。  

他还认识一些其他骑兵将领,他们身边也各自聚拢着数十人。  

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依托他们为骨干,钱粮、马匹足够的话,是可以一点点恢复禁军骑兵编制的。  

乱世之中,人才为重。  

王瑚品行再不堪,专业本领是有的,未来是光明的。  

前提是别再玩政治了!  

这里水太深,你真的把握不住,只会毁了自己。  

周馥一把拉过邵勋,向众人告了个罪,来到后堂,苦笑道:“可惜!本欲让你认识一些人,没想到却成了这副样子。”  

“周公,我与他们本就不是一路人,没什么可惜的。”邵勋说道。  

“但你今天还是来了。”周馥看着邵勋的眼睛,说道。  

人的眼睛会透露很多东西。  

邵勋的目光非常明亮,包含着自信、野心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这样的人,他以前也见过,多在士人圈子里。  

游艺之时,他们是士女关注的中心。  

清谈之时,他们把别人辩得落花流水。  

从政之时,他们多谋善断,步步高升。  

邵勋有点那个意味了。  

他的自信和野心,来源于对女人、权力的征服。周馥倒有些好奇了,邵勋在军中的本领他已知晓,但这样的家世,能征服什么样的女子?难道他的主母裴氏给他介绍了什么世家女?  

“今日来此…”邵勋沉吟道。  

“无须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周馥笑着打断了邵勋的话,只道:“天子时不时念叨伱,皇后也对你赞誉有加。”  

周馥话说到这份上,已经算很诚恳了。  

天子当然对邵勋有好感,但他不会主动拉拢邵勋,他干不了这么复杂的事。  

那么,事情很简单了,今日邀请他赴宴,其实是皇后的主意。  

这个羊献容,她从哪里知道我行踪的?莫不是整天派人监视我?  

邵勋有点想让她哇哇叫了。  

另外,他还想到了一点:羊献容现在是天家的代理人吗?  

以他对羊献容粗浅的了解,皇后似乎不太在乎大晋朝廷怎么样,甚至还带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恶意。  

她在乎的只有自己。  

大晋朝廷能给她带来好处,能让她更安稳地活下去,她就帮扶大晋朝廷。  

如果哪天带给她的只有坏处,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踹翻。  

这个女人,好像已经坏掉了。  

以如今的局势来看,司空一直“蜗居”东海,人不来洛阳,那么就别怪一点点失去对朝堂的控制力。  

当初司马颖那么大的声势,都无法在邺城霸府遥控局势,就别说靠兄弟才打赢的司马越了。  

真当洛阳本土势力不存在啊?  

这个势力集团的成员大部分不是洛阳人,准确来说,他们是扎根洛阳的高级士族官僚集团、禁军集团(已毁灭)。  

你司马越在洛阳,或许可以影响这个集团,就像当初组织他们北伐邺城一样。  

但你不在,影响力是会衰减的。久而久之,人家会推出一个新的人选,就像当初推出司马越对付司马乂、司马颖一样。  

单说司马越失位的这半年,王衍已经自成一派,党羽众多。  

周馥这一拨人似乎与天家关系密切,算是保皇派。  

即将重建的禁军,也会有部分逃回来的北伐兵将加入,与东海王国军共同构成新的禁军集团——老实说,目前的东海王国军万余人,九成以上非东海人,只不过中高级军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还是东海籍出身罢了。  

司马越要是再拖延下去,迟迟不回京城,形势会更加微妙——现在都有人拉拢邵勋了,将来就是拉拢糜晃,甚至已经在做了。  

就连军师曹馥,也会渐渐与司马越生出嫌隙,不信任感加强。  

一切都是旧事重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