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  

邵勋首先回了自家庄园。  

“郎君。”  

“陈将军。”  

唐剑正带着宾客们在大门外管理流民,见到大队骑兵涌来,看清楚之后,立刻上前行礼。  

陈将军?邵勋看了眼陈有根。  

陈有根有些不好意思,嘟囔道:“郎君,他们叫着玩的…”  

“郎君。”  

“将军。”  

“邵公。”  

听到最后一个称呼时,邵勋只觉有些雷人。  

他才十八岁,就有人喊他“邵公”?定睛一看,容貌居然和陈有根有几分相似。  

“这是?”邵勋问道。  

“回禀郎君,此乃我家大兄陈金根。之前一直在豫州务农,最近带着数十乡人来洛阳,讨口饭吃。邵典计已经应允了。”陈有根说道。  

“邵典计”就是邵勋的三弟邵璠,跟在裴进身边学着管理庄园。邵勋曾经说过,邵园一应事务,他俩商量着办。不意多日未至,这边竟来了许多新投之人。  

其实这也正常。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邵勋当了官,不但本家亲戚会来投靠,亲信、心腹的亲族也会来投靠。甚至就连奴仆都会介绍相熟的人来当奴仆…  

“既然来了,就安排在庄园内吧。”邵勋点了点头,随即看了眼不远处搭起的一堆堆帐篷,道:“过去看看。”  

陈有根刚想说他还有两个兄长也过来了,却不得不闭嘴,快步跟上。  

王雀儿比他还快,带着数十人在前边开道。  

帐篷外堆满了饭甑,这会正在熬煮粟米粥。  

邵勋仔细看了看,还行,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给辈旅加些鱼汤。”邵勋马鞭指向最西边的一片帐篷,道。  

那里坐着百余妇人,有的还带着婴孩,一路逃难过来,舍不得丢弃。  

婴孩饿得哇哇大哭,妇人急着喂奶,却已没甚奶水,只能暗自垂泪。  

到最后,还是有人心善,把孩子抱了过去,解开衣裳喂着。  

“诺。”匆匆赶来的裴进立刻遣人办理。  

池塘里的鱼去年就捞了一大半。  

张方攻洛阳时,大部分时间在城北活动,没怎么来城西,倒让这个庄园勉强保存了下来——可能也与这边离洛阳稍远有关系。  

这会再捞,塘鱼怕是要绝种了。  

“粥饭再加点吧。”邵勋又道。  

“诺。”裴进亲自回去吩咐了。  

邵勋刚想再说什么,却见裴进已跑出去老远,便作罢了。  

他是不是怕我破产,导致他失业?  

邵勋叹了口气,手头确实有点紧,还是胃口太大了。  

他信步走着。  

帐篷内的人见到他,纷纷出来拜谢。  

“尔等自何而来?”邵勋看着一张张惊惶未定的面孔,问道。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推举了一年约四旬的汉子上前。  

“拜见郎君。”汉子说道:“我等皆太原人,躬耕于乡里,忽闻虏至,烧杀抢掠,惊惶之下举家南下,一路乞讨,终至洛阳。”  

“逃众都来洛阳了,还是有人去了别的地方?”  

“一路艰难跋涉,有人留下,有人继续,途中还有他人汇入。据老夫所知,来洛阳的不算太多。”  

“原来如此。”邵勋说道:“既来此,可愿安之?”  

汉子沉默了一下,最后叹道:“实不相瞒。我本太原大家宾客,家主都觉得待不下去了,故率众南下。洛阳终究是天子脚下,或能安稳些许。”  

邵勋暗道,这你可就错了。  

在今年以前,洛阳可是战斗非常频繁的地方。先后死了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再败司马颖后,这里才算安定了下来。  

“你既有家主,为何还愿来此?你可知,既投我,便为宾客部曲,却不好更易了。”邵勋问道。  

“不欺郎君,若我家主人还在,必不来此也。”汉子说道:“惜已在河内病故,我已是无家之人,故愿投郎君。”  

“他们都是一般想法?”邵勋指了指他身后的百来人,问道。  

“正是。”  

“我欲令尔等去宜阳,非在洛阳也,可愿?”  

“失家之人,还有何挑拣之处,固愿也。”  

“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这么说定了,两日后启程。”邵勋说道:“唐剑。”  

“仆在。”唐剑大声应道。  

“今有宾客几人?”  

“二十三人。”  

“两日后,我让孙和率一队人,你带邵园宾客,一齐护送太原客前往云中坞。”  

“诺。”  

“对了,此处有多少流民?”  

“二百三十二户、九百十二人。”  

“好,全送过去。”邵勋毫不犹豫地说道。  

招募流民是裴进、邵璠共同负责的,唐剑只是协助管理。邵园这边,还会继续派人出去收人,带回来粗粗将养一番后,再发往宜阳那边,登记造册。  

幸好学生兵们都识字,有些人还会算术,管理起来未必多厉害,但至少有管理了。  

乱世之中,人才为贵。  

第一期东海学生兵学习了两年多,总算派上用场了。  

第二期洛阳学生兵学习不满一年,还得继续。  

另外,今年可以招募第三期了。  

从现在的形势可以粗粗分析出,洛阳将迎来一段难得的和平期。  

这個和平期有多长,不好说,至少今年不会打仗。明年怎么样,还得再看,没人敢打包票。  

和平期弥足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