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他好会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  

已经恢复至二百骑的教导队在远处停了下来。  

陈有根一声令下,留十人收拢马匹,其余人护着邵勋,往圣驾方向而去。  

费立犹豫再三,问道:“来者何人?”  

“东海国中尉司马邵勋,奉都督糜晃之命,迎谒天子。”邵勋大声回道。  

费立下马,作揖道:“还请邵司马率众稍离,勿要惊扰了天子。”  

邵勋脚步不停。  

陈有根冷哼一声,带着十余名顶盔掼甲的壮士上前,一挤一撞,将费立及其手下赶到一边。  

费立大怒,右手紧握刀柄,直欲噬人。  

陈有根看都不看他,自有教导队儿郎上前,与费立对视。  

一方无甲,器械不全。  

一方身披铁铠,背负弩机,手持重剑。  

费立终究没敢动手。  

司马颖张了张嘴,想要斥责几句,被邵勋的目光一瞟,又闭上了嘴巴。  

这个少年郎,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若发起疯来,这边不知有几人够他杀的。  

“陛下。”及至车前,邵勋以头触地,大礼参拜。  

司马衷鼻子嗅了嗅,喜道:“快快起身。卿何名耶?可带酒食?”  

“臣名邵勋,正要侍奉陛下进食。”邵勋起身后,拍了拍手。  

很快,便有教导队士卒开始从驮马背上解东西。  

邵勋亲自动手,在草地上铺了一层毛毯,放下蒲团。  

士卒们搬来几张小案几,又拿来食盒、食器。  

司马衷下了马车,面露喜色。  

“陛下巡狩日久,风餐露宿,且先用鸡汤。”邵勋拿出一个瓦罐,高举过首。  

侍者接过瓦罐,想要先尝一尝。  

司马衷出言阻止:“擎天保驾功臣,焉能害朕?”  

天子虽然被人私下里称为傻子,但他分得清谁是忠臣,知道谁对他好。在这件事上,却要胜过不少人。  

司马衷在蒲团上坐下后,接过侍者舀好的鸡汤,大口吞咽起来。  

邵勋又拿出一个饭甑,道:“此乃新城稻所熬之粥。陛下离京日久,当思此物。”  

新城在洛阳附近,曹魏时就以水稻种植出名。  

曹丕就曾评价新城稻:“上风炊之,五里闻香。”  

与新城稻齐名的是河内稻。  

袁准在《招公子》中提到:“河内青稻,新城白粳,弱萁游梁,濡滑通芬。”  

可见,洛阳周边还是有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的,只不过价格偏高,普通人不易享用罢了。  

司马衷一听,连忙放下鸡汤,催促侍者给他盛粥。  

司马颖在一旁咽了口唾沫。  

邵勋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又有教导队士卒从马鞍下解开包裹,取出胡饼,分给随驾众人。  

胡饼干硬,难以下咽,但众人依然狼吞虎咽,纷纷道谢。  

“此为鹅炙。”邵勋又道:“臣为陛下割炙,稍顷便可啖之。”  

司马衷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邵勋就这样不紧不慢地侍奉饮食,十分恭敬。  

到最后,甚至为天子倒了点酒。  

司马衷一饮而尽,酒足饭饱之后,抓着邵勋的手,有些哽咽:“这么多臣子,唯邵卿前来迎奉。”  

“陛下,都督糜晃、侍御史庾琛等人正在富平津恭迎圣驾。”邵勋回道。  

司马衷想了想,记住了这两個人,道:“此皆忠臣也。朕还都之后,定有赏赐。”  

说完,让侍从将其扶起,道:“这便回京吧。”  

“臣遵旨。”邵勋说完,天刮起了一阵寒风,他立刻脱下披风,道:“寒风劲疾,陛下且披此假钟,以御风沙。”  

司马衷愣愣接过,侍从连忙为其披上。  

假钟就是披风、斗篷,因形如钟而得名。  

因北人多骑马,假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服饰,能防御风沙,又不妨碍行动,故穿用甚多。  

在南方,假钟就不常见了,被视为一种非正式服饰。  

南朝梁时,刘显将去寻阳,诸人约定送行。他拿出十匹丝帛,说饯行那天如果谁穿着奇特的衣服过来,这些丝帛就是他的了。  

当天,周弘正着绿丝布裤,披绣假种(钟),轩昂而至,夺标取帛。  

南北风貌之不同,可见一斑。  

司马衷披上假钟之后,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觉暖和多了。  

邵勋又至自己的战马旁,从留守军士那里取来马槊,至圣驾旁,道:“陛下,且容臣护驾前行。有臣在,定无贼人敢冲撞圣驾。”  

司马衷眼睛红了。  

有此忠臣,何愁天下不太平!  

见天子默许了,邵勋又使了个眼色。  

陈有根会意,趁着驭手没反应过来,抢先占了位置,为天子驾车。  

“陛下,此为幢主陈有根,忠贞不二,勇冠三军。”邵勋介绍道。  

“陈有根…”天子默念了一下,道:“有壮士驾车,邵卿护卫,朕无忧也。起驾吧。”  

“诺。”陈有根应了一声,稳稳地驾起马车前行。  

邵勋披甲执槊,步行护卫。  

教导队士卒纷纷回到马上,聚拢过来,紧紧跟随。  

伴驾的官员、公卿、宗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小小的中尉司马,好会啊!  

天子对他印象极佳,众人也承了些人情,今天的风头几乎全让他一个人抢了。  

有些消息灵通之人,联想到邵勋驱退张方,力保洛阳不失的事情,心中有数了,开始悄悄打听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