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亭古道,荒草连天。  

南风之中,隐隐传来饭菜香味。  

甑中的粟米饭已经蒸好,士兵们拿着木碗,挨个领取饭食。  

饭食卖相很差,可能还夹杂着谷壳、沙子。  

菜是没有的,有点豆豉、咸菜佐食就不错了。  

众人的碗也黑乎乎的,底部还有可疑的脏污,但没人在乎,狼吞虎咽地吃着。  

左司马刘洽有些忧心,带过来的士兵数量近五百,但都是什么货色?  

出发之前,糜晃和他提及:“凡兵四百九十人,七八岁以上、十六七以下,百五十余人;年在耳顺,逾矩之下,二百余人…”  

简而言之,十六七岁以下的孩童占三分之一,六七十岁的老人超过四成,真正正值青壮年的,不过百来个。  

这兵员质量,差到没边了!  

“刘司马。”督护糜晃走了过来,与刘洽互相见礼之后,便道:“明日就要进京了,该如何与司空分说?”  

刘洽愕然,半晌后才问道:“糜督护,你觉得这些兵——堪用么?”  

糜晃性直,实话实说道:“耳顺之上二百人,仅可食饭糜,有些人甚至盲聋昏聩,眼不能视,无法御寇,只可粗警小盗。至于那些孩童,大约可以驱护鸟雀吧。”  

刘洽叹了口气。  

东海国是有兵的,规模在两千人上下。  

王国兵分三等。  

大国置中军两千人、上下军各一千五百人,总计五千人。  

次国置上军两千人、下军千人,总计三千人。  

小国只有上军两千人。  

这些兵都是世兵,也就是军户,子承父业,世代当兵,平时务农,闲时训练,战时出征,相当于晚唐的土团乡夫之流——甚至还不如,因为他们仗打得少,自灭吴之后,已是多年未曾出征,战斗力下降得厉害。  

大晋司空、东海王司马越不便调遣东海国兵入洛阳,于是走了关系,让徐州都督(亦叫青徐都督)司马楙(o)帮忙,卖他个面子,征调一幢兵过来,为他撑场面。  

结果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他在司马楙那里根本没面子,到了最后,人家给送来了这么一批货色,让刘洽、糜晃二人相当地无语——司马楙实在太过分了,就这样糊弄司空,日后定教他好看!  

吃完饭后,糜晃分派人手布置营地。  

以这一幢人的素质,严格按照军法下营是不可能了,糜晃思来想去,只能让人把马车、牛车围起来,贵人住在中间,由他亲自带人保护,其余人以队为单位分散在各处。  

安排好这一切后,他来到了一辆华丽的马车前。  

“可已安排妥当?”马车车帘掀开,一看起来二十二三岁的妇人问道。  

婢女们围在车外,放下了几张案几。  

案几上放置着十余件食器。  

七名仆人排成一排,各执瓶、碗、樽、勺、提魁等物事,供主人随时取用。  

还有一人跪坐于前,平举着第一道菜肴,递进饮食。  

野外宿营,就只能“简单”点了,不能乱讲排场,凑合凑合得了。  

“王妃放心,皆已安排妥当。”糜晃低着头,应道。  

妇人点了点头,轻启樱唇:“糜君辛苦了。”  

妇人容貌姣好,许是自小养尊处优,肌肤雪白,娇嫩可人。此时身子略有前倾,胸前便像兜不住一般,似乎要倾泻而下。  

及至腰间,身体曲线又以夸张的弧度收束了下去,堪称盈盈一握。  

这妇人,有点东西。  

许是无聊,妇人又开口问道:“糜君一路行来,将兵颇有方略,却不知此兵如何?”  

糜晃犹豫了下,最终决定实话实说:“正如王妃所见,多不堪用。”  

王妃沉默了一会,旋又问道:“去岁大王在国中征募勇士入京,可有堪用之辈?”  

“倒有那么几個。”糜晃回道:“有勇少年名邵勋者,朐人,年十五,箭术通神,刀矛之术亦可圈可点,或堪大用。”  

“这又是哪家子弟?”王妃感兴趣地问道。  

“这…”糜晃顿了下,说道:“邵勋祖上世代为兵。”  

“原来是士息。”王妃脸色恢复淡然,失了兴趣。  

士息,士兵息子的意思。  

邵勋的身份太过低贱。  

如果是世家子,倒可以好好拉拢栽培一番,可惜了。  

见王妃不再说话,糜晃行礼告辞,巡视营地去了。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  

晚风拂过营地,吹向远方的村落。  

倾颓的屋舍中,鬼火磷磷,狐鼠出没其间。  

仅有的几户人家,也不敢张火,早早就将房门紧闭,免得惹上麻烦。  

洛阳首善之地,已是这副模样,可怜可叹。  

******  

第二天,这支“引人注目”的队伍开进了洛阳城。  

市人百姓看军士们老的老,小的小,即便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依然被逗乐了。  

但仔细想想,驻扎在城内外的大军之中,老人、孩童似乎也不少,只不过不像眼前这一幢那么集中罢了。  

大晋世兵制中,曾明文规定十七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的军户不得征召。  

但律令是一回事,实际则是另一回事。  

武帝时,诏令六十岁以上老兵归家,可见实际执行之中,军将们并不完全按照朝廷律令行事,他们只管凑足人头。  

世兵制下,父死子继,抽到你这一家,你就得出一男,哪怕花钱请人代役,你也得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