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万象(1/2)
石头城现在成了一个繁忙的港口。几乎每天都有船只自历阳方向驶来,船上满载铁器、农具、种子甚至是耕牛,当然也有不少黎庶百姓。
工具并非新的,耕牛身上也有挽犁的痕迹,很显然,这都是某些庄园坞堡内的旧有之物,只不过装船拉来南方了。
随船人员层次分明。
有高高在上的士人、豪强、勋贵子弟及其家人,有手上布满老茧、装具齐全的部曲乃至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卒,最多的则是普通庄客。
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新家,看到风雪天气时甚至还很稀奇,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江南“卑湿”,不应该下雪呀。
没人能回答他们的问题。
从相对寒冷的冬天开始适应南方,或许比夏天来此地要好上很多。
抵达江北后,陆玩队伍中的大部分降人被移交了出去,一防府兵也返回了江南,陆玩身侧只剩百余人了。
腊月初四,他借住在历阳左近硕果仅存的一个坞堡内历阳邵氏之坞堡。
这个坞堡留存下来的原因与山阴邵氏相近。
自历阳北上,河流尽皆冰封,显然无法乘船了。
陆玩在此逗留一天,稍避风雪,然入目所见,仍然有车马源源不断南下,竟连新年都不过了。
一场堪比衣冠南渡的大迁徙,甚至可能规模更大,将他们在北地的家奴、部曲、庄客以及财产带着南下,地位高的进驻现成的坞堡庄园,地位低的开荒,一点点填满南方的大地,同时也要北方空出了更多的田地。
陆玩出神地看着,久久无语………
腊月十二,他抵达了汴梁,并被第一时间召入宫中间对。
邵勋正在芳洲亭给一批少府官员、工匠发赏。
赏不多,因为进步不大。
简单来说,少府织染署将用来纺织羊毛的机器小型化了一些。
原本几乎高到房梁的机器大为缩水,如今女工站着就能操作,无需像之前应氏那样甚至要站到高处。
“花费一年时光,支粮二千余斛、钱二百余贯贯、绢三百余匹,也还算不错。”邵勋说道:“朕颇为满意。”
听到此处,织染令喜形于色。
从少府支出钱帛、粮食、木料、铁料以及试验用的羊毛的时候,每次都要被责问,搞得他两鬓头发都斑白了,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还好终于有成果了。
不料邵勋却没看他,只看向一位姓工匠,道:“朕只给了你钱帛赏赐,并未给官,因为这点改进还不够,且还有凉州送来的机器可靠参照,但朕决定再给你一次机会”
邵勋指着织机上的纱线,道:“这两股交叉的线朕称之为“经线’和‘纬线’,纬线横穿经线,再甩到另一台织机的梁上,挂锤令其落下,收集在梭子上。其间颇多精巧,但朕要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做”
工匠愣了一下,道:“只能这样做。”
“为何只能这样做”
“历来如此。”
邵勋点了点头,道:“手艺是不错,前人的巧思也掌握了,赐你的百匹绢不会少的。”
说罢,走出了织室。
他觉得自己要求太高了。这个工匠手艺顶尖,师傅教给他的东西也都掌握了,分毫不差,懂得用一些基本的机械结构来达到目的,其实已经很厉害了。
但邵勋想问的是那些机械机构为什么这么设计其中力又是如何作用,传递的,工匠答不上来。
也就是说,这个工匠只能在别人设计好的底层技术基础上来开发、改进机器。
就比如有人先研究出了一个科学理论,然后基于这个理论衍生出了很多应用技术,这个工匠就相当于利用这些衍生出来应用技术挑选、设计零部件,再将其组合成一台机器。
不是说他水平不高,但邵勋想要的是科学理论,而不是应用技术。
科学指导应用,科学衍生出技术。
就像电动机,它是电学理论发展以后的产物,没有电学,就没有电动机,但没有电动机,还有其他用电的机器。
应用技术进步固然足喜,但科学理论才是根基。
不过这个工匠连字都只认识一小部分,让他搞理论是难为他了。
所以邵勋还是给了他钱财赏赐,没给官。
出门之后,陆玩已等候多时。
“陛下。”他行礼道。
邵勋回了一礼,有些神思不属,愣了一会后,转身道:“罢了,你终究有功。今许你将作监从九品监事,过两日就去将作监为官吧,继续为朕琢磨纺纱之器。”
“我..........臣谢陛下隆恩。”工匠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喜出望外。
陆玩在门外看了,心中一动。
“朕闻你在孙熙府上暂住过几日”邵勋问道。
陆玩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说出路上的所有事呢,现在发现身边果然有眼线,唉,他们这些降人啊。
“是。”陆玩说道:“臣也是看贺隰冻得不行了”
“朕不关心那些事。”邵勋说道:“孙熙为何蒸煮草木灰”
陆玩心下暗骂眼线真是闲着没事,屁大点事也要写下来,但手上动作不慢,当场取出一纸包,又将整个过程讲了一遍:“他令人取来多种草木烧炭,得草木灰......”
邵勋打开纸包后,本来还皱着眉头,一听到“烧炭”,立刻反应了过来。
草木灰是一种钾肥,这还是知道的。
再联想到炭,手上
工具并非新的,耕牛身上也有挽犁的痕迹,很显然,这都是某些庄园坞堡内的旧有之物,只不过装船拉来南方了。
随船人员层次分明。
有高高在上的士人、豪强、勋贵子弟及其家人,有手上布满老茧、装具齐全的部曲乃至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卒,最多的则是普通庄客。
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新家,看到风雪天气时甚至还很稀奇,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江南“卑湿”,不应该下雪呀。
没人能回答他们的问题。
从相对寒冷的冬天开始适应南方,或许比夏天来此地要好上很多。
抵达江北后,陆玩队伍中的大部分降人被移交了出去,一防府兵也返回了江南,陆玩身侧只剩百余人了。
腊月初四,他借住在历阳左近硕果仅存的一个坞堡内历阳邵氏之坞堡。
这个坞堡留存下来的原因与山阴邵氏相近。
自历阳北上,河流尽皆冰封,显然无法乘船了。
陆玩在此逗留一天,稍避风雪,然入目所见,仍然有车马源源不断南下,竟连新年都不过了。
一场堪比衣冠南渡的大迁徙,甚至可能规模更大,将他们在北地的家奴、部曲、庄客以及财产带着南下,地位高的进驻现成的坞堡庄园,地位低的开荒,一点点填满南方的大地,同时也要北方空出了更多的田地。
陆玩出神地看着,久久无语………
腊月十二,他抵达了汴梁,并被第一时间召入宫中间对。
邵勋正在芳洲亭给一批少府官员、工匠发赏。
赏不多,因为进步不大。
简单来说,少府织染署将用来纺织羊毛的机器小型化了一些。
原本几乎高到房梁的机器大为缩水,如今女工站着就能操作,无需像之前应氏那样甚至要站到高处。
“花费一年时光,支粮二千余斛、钱二百余贯贯、绢三百余匹,也还算不错。”邵勋说道:“朕颇为满意。”
听到此处,织染令喜形于色。
从少府支出钱帛、粮食、木料、铁料以及试验用的羊毛的时候,每次都要被责问,搞得他两鬓头发都斑白了,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还好终于有成果了。
不料邵勋却没看他,只看向一位姓工匠,道:“朕只给了你钱帛赏赐,并未给官,因为这点改进还不够,且还有凉州送来的机器可靠参照,但朕决定再给你一次机会”
邵勋指着织机上的纱线,道:“这两股交叉的线朕称之为“经线’和‘纬线’,纬线横穿经线,再甩到另一台织机的梁上,挂锤令其落下,收集在梭子上。其间颇多精巧,但朕要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做”
工匠愣了一下,道:“只能这样做。”
“为何只能这样做”
“历来如此。”
邵勋点了点头,道:“手艺是不错,前人的巧思也掌握了,赐你的百匹绢不会少的。”
说罢,走出了织室。
他觉得自己要求太高了。这个工匠手艺顶尖,师傅教给他的东西也都掌握了,分毫不差,懂得用一些基本的机械结构来达到目的,其实已经很厉害了。
但邵勋想问的是那些机械机构为什么这么设计其中力又是如何作用,传递的,工匠答不上来。
也就是说,这个工匠只能在别人设计好的底层技术基础上来开发、改进机器。
就比如有人先研究出了一个科学理论,然后基于这个理论衍生出了很多应用技术,这个工匠就相当于利用这些衍生出来应用技术挑选、设计零部件,再将其组合成一台机器。
不是说他水平不高,但邵勋想要的是科学理论,而不是应用技术。
科学指导应用,科学衍生出技术。
就像电动机,它是电学理论发展以后的产物,没有电学,就没有电动机,但没有电动机,还有其他用电的机器。
应用技术进步固然足喜,但科学理论才是根基。
不过这个工匠连字都只认识一小部分,让他搞理论是难为他了。
所以邵勋还是给了他钱财赏赐,没给官。
出门之后,陆玩已等候多时。
“陛下。”他行礼道。
邵勋回了一礼,有些神思不属,愣了一会后,转身道:“罢了,你终究有功。今许你将作监从九品监事,过两日就去将作监为官吧,继续为朕琢磨纺纱之器。”
“我..........臣谢陛下隆恩。”工匠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喜出望外。
陆玩在门外看了,心中一动。
“朕闻你在孙熙府上暂住过几日”邵勋问道。
陆玩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说出路上的所有事呢,现在发现身边果然有眼线,唉,他们这些降人啊。
“是。”陆玩说道:“臣也是看贺隰冻得不行了”
“朕不关心那些事。”邵勋说道:“孙熙为何蒸煮草木灰”
陆玩心下暗骂眼线真是闲着没事,屁大点事也要写下来,但手上动作不慢,当场取出一纸包,又将整个过程讲了一遍:“他令人取来多种草木烧炭,得草木灰......”
邵勋打开纸包后,本来还皱着眉头,一听到“烧炭”,立刻反应了过来。
草木灰是一种钾肥,这还是知道的。
再联想到炭,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