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海路(2/2)
的甘蔗产糖率很高,但那是育种过的。欧洲人大航海去到塔希提岛,发现上面的甘蔗产糖率极高,吊打当时已发现的所有甘蔗品种,且提升得不是一星半点,故引种至各处,21世纪的甘蔗基本都带有塔希提甘蔗的血统。
但一一凑合着用吧。
便是冷地方种的甜菜(前身海甜菜,在地中海,此时已扩散至西亚),这会也更像蔬菜,而不是可以榨糖的经济作物,产糖率低得可怜。
没有育种、杂交、提纯过血统,啥玩意都不好使。
「朕有很多想法,欲造福天下土民,奈何肘颇多。」邵勋说道:「思来想去,唯有一招,以利使之。听闻曹卿诸子无心仕途,但货殖而已,可真?」
曹疑心下一跳,这话什么意思?
他儿子很多,却只有长子在做官,其他人要么在家读书,要么治产业。
难道天子指责他心怀怨,不愿让诸子出仕新朝?
「曹卿无需多想,朕如今见着一人便劝他们多多经营产业。」邵勋说道:「
可曾去江南看过?」
「臣已托人去建邮了。」曹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昔有东莱刘氏、氏子弟随苏峻南渡,今愿售卖田庄,这会应在谈价钱了。」
「你倒是厚道。」邵勋笑道。
「都是乡党,不能做得太难看。」曹疑说道。
「庄园在何处?」邵勋问道。
「临海郡。」
「若有产出,如何运至北地?」
曹疑有些迟疑,最终说道:「或经邗沟、泗水输往河南。」
「海运岂非更便捷?」
「便如陛下所言,有覆舟之忧。」
担心风险是人之常情,这个问题直到明清时期都没解决,那时候航海技术进步很多了,但因为海运沉船的风险远远高于内河运输,再加上形成利益团体后不好掉头,所以漕运仍然走大运河。
只有元朝胆子最大,搞过海运粮食,不过他们把沉船损失转嫁到江南百姓身上了一一我不管你在海上沉了多少船,我只管要多少粮食,沉一艘船,你再给我补一艘过来,毕竟是我大元包税制啊。
邵勋感觉有点陷入死循环了。
海运有风险,所以走内河。内河一直走,一直爽,航海技术进步缓慢·—·
或许,只有那些没法内河运输的地方才能发展出海运,比如交州。且要有利润足够惊人的商品,足以抵消海运沉船的损失,或者你干脆搞个海上保险,但保险业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
但交州又有个问题,即便交州产糖,你怎么开展贸易?人家需要你的商品吗?或者需要一些,但要得不多,即交州出口足够数量的糖,但你没有相对应的商品来平衡贸易额,长期逆差,只能输出贵金属,可贵金属又严重遗之,久而久之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一一总不能加145关税吧?
破局的办法也有,即单纯的殖民掠夺,不考虑贸易平衡的问题,但这又会造成离心力,使其脱离大梁朝的统治。
世上没有简单的事情,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先从贡品运输开始吧。
交州这破地方,直到五代十国独立之前都一副半死不活的羁摩模样不是没有原因的。
送走曹疑后,邵勋先回忆了一下往年交州给普廷进奉的责品种类及数目,然后亲手拟了一份诏书。
「敕交州刺史。」
「门下:朕膺天命,抚临万方,遐迩率宾,咸修职贡。交州地控南溟,物华天宝,犀象珠贝,素称珍异。今特敕尔州,依循旧制,岁输方物,以彰臣节。」
「其贡品如左:翠羽五十对,务择鲜丽,无得滥充;」
「象牙二十挺,须长三尺以上,莹白无瑕;」
「玳瑁甲三十斤,择厚实者;」
「龙脑香十斛,勿杂他香;」
「藤蕈百领,织造精良,勿令粗陋;」
「蕉布三百匹,须织造细密,无杂疵缕;」
「鲛革五十张,择坚韧完厚者,勿以薄脆充数;」
「犀角、翡翠、金银、孔雀尾、蛇胆之属,酌量进奉。」
「所贡之物,限明岁十月前舟输至东海郡,沿途郡县一体护送入京,不得稽迟。若玩忽职守,亏欠数目,必按律究问。主者施行。」
写完后,轻轻吹了吹,置于案上,一会自有人来取。
他随即起身,轻轻舒了口气,又放下一桩心头之事。
其实他知道,普朝时交州送往洛阳的贡品大部分是走陆路的,毕竟贡品数量就那么点,堆在船上也就只放一个角落罢了,陆路运输完全可能。
现在逼着他们走海路,看看效果如何。
日上三竿之时,邵勋离开了龙鳞殿,前去少府织染署,查看刚从河州、广成苑、左国苑以及拓跋鲜卑那里送来的一批羊。
但一一凑合着用吧。
便是冷地方种的甜菜(前身海甜菜,在地中海,此时已扩散至西亚),这会也更像蔬菜,而不是可以榨糖的经济作物,产糖率低得可怜。
没有育种、杂交、提纯过血统,啥玩意都不好使。
「朕有很多想法,欲造福天下土民,奈何肘颇多。」邵勋说道:「思来想去,唯有一招,以利使之。听闻曹卿诸子无心仕途,但货殖而已,可真?」
曹疑心下一跳,这话什么意思?
他儿子很多,却只有长子在做官,其他人要么在家读书,要么治产业。
难道天子指责他心怀怨,不愿让诸子出仕新朝?
「曹卿无需多想,朕如今见着一人便劝他们多多经营产业。」邵勋说道:「
可曾去江南看过?」
「臣已托人去建邮了。」曹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昔有东莱刘氏、氏子弟随苏峻南渡,今愿售卖田庄,这会应在谈价钱了。」
「你倒是厚道。」邵勋笑道。
「都是乡党,不能做得太难看。」曹疑说道。
「庄园在何处?」邵勋问道。
「临海郡。」
「若有产出,如何运至北地?」
曹疑有些迟疑,最终说道:「或经邗沟、泗水输往河南。」
「海运岂非更便捷?」
「便如陛下所言,有覆舟之忧。」
担心风险是人之常情,这个问题直到明清时期都没解决,那时候航海技术进步很多了,但因为海运沉船的风险远远高于内河运输,再加上形成利益团体后不好掉头,所以漕运仍然走大运河。
只有元朝胆子最大,搞过海运粮食,不过他们把沉船损失转嫁到江南百姓身上了一一我不管你在海上沉了多少船,我只管要多少粮食,沉一艘船,你再给我补一艘过来,毕竟是我大元包税制啊。
邵勋感觉有点陷入死循环了。
海运有风险,所以走内河。内河一直走,一直爽,航海技术进步缓慢·—·
或许,只有那些没法内河运输的地方才能发展出海运,比如交州。且要有利润足够惊人的商品,足以抵消海运沉船的损失,或者你干脆搞个海上保险,但保险业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
但交州又有个问题,即便交州产糖,你怎么开展贸易?人家需要你的商品吗?或者需要一些,但要得不多,即交州出口足够数量的糖,但你没有相对应的商品来平衡贸易额,长期逆差,只能输出贵金属,可贵金属又严重遗之,久而久之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一一总不能加145关税吧?
破局的办法也有,即单纯的殖民掠夺,不考虑贸易平衡的问题,但这又会造成离心力,使其脱离大梁朝的统治。
世上没有简单的事情,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先从贡品运输开始吧。
交州这破地方,直到五代十国独立之前都一副半死不活的羁摩模样不是没有原因的。
送走曹疑后,邵勋先回忆了一下往年交州给普廷进奉的责品种类及数目,然后亲手拟了一份诏书。
「敕交州刺史。」
「门下:朕膺天命,抚临万方,遐迩率宾,咸修职贡。交州地控南溟,物华天宝,犀象珠贝,素称珍异。今特敕尔州,依循旧制,岁输方物,以彰臣节。」
「其贡品如左:翠羽五十对,务择鲜丽,无得滥充;」
「象牙二十挺,须长三尺以上,莹白无瑕;」
「玳瑁甲三十斤,择厚实者;」
「龙脑香十斛,勿杂他香;」
「藤蕈百领,织造精良,勿令粗陋;」
「蕉布三百匹,须织造细密,无杂疵缕;」
「鲛革五十张,择坚韧完厚者,勿以薄脆充数;」
「犀角、翡翠、金银、孔雀尾、蛇胆之属,酌量进奉。」
「所贡之物,限明岁十月前舟输至东海郡,沿途郡县一体护送入京,不得稽迟。若玩忽职守,亏欠数目,必按律究问。主者施行。」
写完后,轻轻吹了吹,置于案上,一会自有人来取。
他随即起身,轻轻舒了口气,又放下一桩心头之事。
其实他知道,普朝时交州送往洛阳的贡品大部分是走陆路的,毕竟贡品数量就那么点,堆在船上也就只放一个角落罢了,陆路运输完全可能。
现在逼着他们走海路,看看效果如何。
日上三竿之时,邵勋离开了龙鳞殿,前去少府织染署,查看刚从河州、广成苑、左国苑以及拓跋鲜卑那里送来的一批羊。